中年演員異軍突起了,中年女演員們何時也能“都挺好”?

中年演員異軍突起了,中年女演員們何時也能“都挺好”?

文 | 林不二子

2019年,影視作品中的小鮮肉變少了,或者說僅憑藉良好外貌和親近人設的年輕藝人不再那麼耀眼了,反倒是中年演員成為了話題焦點。

無論是在《芝麻胡同》中的何冰、劉蓓、王鷗,還是《都挺好》中的姚晨、倪大紅、楊祐寧,或者《逆流而上的你》中的馬麗、潘粵明等中年演員,都讓整個市場走到了討論演員演技的氣氛中,年齡30+、40+的演員成為話題焦點,這是在此前演技欠缺的年輕人“霸佔”熒幕時期少見的。

中年演員異軍突起了,中年女演員們何時也能“都挺好”?

當然,年輕藝人們仍然活躍在市場中,只不過中年演員在當下這個階段,暫時走到了小鮮肉們的影子外,展露出了他們的魅力,而這或許是我們的影視市場審美走向新階段的一個開始。

1

有媒體說2019年中年演員迎來了“第二春”,從開年到現在的影視作品來看確實沒錯,火熱的電視劇中大都是人到中年的演員為主角,除了前文提到的幾部電視劇,電影《地久天長》的男女主角王景春和詠梅,同樣也是走向50歲的中年演員。

中年演員異軍突起了,中年女演員們何時也能“都挺好”?

中年演員為何到這個時間節點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原因是多樣的。

讀娛君認為最主要的一點,是當下觀眾對於現實性的內容題材更感興趣了。自去年《我不是藥神》大火後,現實主義題材的市場徹底被打開了,在這樣的背景下,講述小人物故事的《無名之輩》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電視劇側《大江大河》也因為記錄了歷史的進程而口碑與收視雙高。

中年演員異軍突起了,中年女演員們何時也能“都挺好”?

到了今年,《都挺好》這部講述都市家庭生活故事的電視劇成為了爆款,尤其是蘇家重男輕女思想下三女兒蘇明玉的叛逆,讓國人對於傳統中國父母以及中式家庭的關係進行了反思,換個角度來看,也就是我們的觀眾開始更在乎現實了。

中年演員異軍突起了,中年女演員們何時也能“都挺好”?

這種“更在乎”是能夠和此前形成鮮明對比的。2017年火爆市場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喬傳》主要故事線是愛情,虐到死去活來後收穫的是愛情的美好,2018年的《延禧攻略》雖然愛情不再是全部,但魏瓔珞那明顯當代思維行事作風的女主角,展現的還是當代人對於突破各種枷鎖的幻想式精神寄託。

在享受了太久的精神鬆弛後,還是要藉由現實性題材完成落地,畢竟生活還是要過的,問題還都存在,因而在《都挺好》出現後,觀劇熱潮就從“談戀愛嗎滅你全族的那種”立馬轉到了“罵死蘇明成”。

受歡迎題材的改變直接給了中年演員機會。

中年演員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有了足夠的人生經驗以及演藝經驗,他們能更好地演繹出現實帶來的殘酷與幸福,因而當題材更貼近生活時,中年演員就能把生活演活,觀眾透過他們的演技能更投入到故事中,讓整個作品更完整。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中年演員有如今的機會也與影視行業受到了政策方面的影響有關,在稅務地震、演員片酬限制等多個影響下,能夠帶動流量的那批演員集體低調行事了,為此前更多被擋在陰影下的中年演員騰出了舞臺。

可以說,這一波中年演員的“異軍突起”,是一個時間節點下的突發情況,不過中年演員的“第二春”以及現實性題材的受關注,終究是個好徵兆。創作層面行業能夠更大膽地做出更有內涵的內容,不用再想著不談戀愛就沒觀眾這件事,這等於擴大了創作空間;同時更多的中年演員被關注,也能在政策之外緩解此前形成的演員片酬高的問題。

而對於市場來說,更多中年優質演員的表演也能重塑我們對於演員的標準,演員是依附於作品的職業,不是藉由一個個作品來建立自身人設的職業,對演員的高標準會促使演員群體的專業性提高,反過來說我們也就有更多可能性看到好的影視作品。

2

儘管中年演員可能有了好消息,但我們的中年女演員在短期內可能仍然處在“水深火熱”中,這一點因為柏林影后詠梅的一席話被公之於眾。

其實在詠梅之前,參與綜藝《我就是演員》的王媛可、楊蓉等女演員就提到了這一點,不過奈何她們沒能手握獎盃說話,所以就連說過的也被當做沒聽見了。梁靜也曾對讀娛君表示,在她還小時母親就告訴她“30歲後的女演員沒人看”,也就是說這種中年女演員被忽視的現象在我們的市場已經存在許久了。

中年演員異軍突起了,中年女演員們何時也能“都挺好”?

中年女演員被忽視,問題不出在演員這個詞上,而是我們對於女性的認知和期望還太過狹隘。在大眾的認知中,男性可以因為家庭和工作的壓力而苦惱而尋求突破,但女性就只能被貢獻給家庭和生活,尤其人到中年的女性,似乎不配享受生活,她們不能談戀愛,她們不能事業家庭雙豐收,她們無路可走,只能被生活著。

存在於想象中的中年女性形象,註定是不討喜的,因而創作者就把她們處理成了媽媽,處理成了背景,處理成大眾能夠接受的樣子,讓我們忽視掉社會中中年女性的存在感。而想要抗爭這些的女演員,只有頂著一張不再青春的臉演少女,做好迎接吐槽的準備。

可話說回來,一群被生活著的女性就不值得記錄嗎?去年奧斯卡最佳影片《三塊廣告牌》中的絕望母親,也是在被生活折磨中得到了觀眾的認同,韓劇《迷霧》中年近50歲的演員金南珠也詮釋了一個擁有複雜人性的女性形象。

中年演員異軍突起了,中年女演員們何時也能“都挺好”?

而積極一面的中年女性在海外的影視作品中就更多,《傲骨賢妻》中的Alicia放棄做“好老婆”重操舊業給生活回擊一記耳光,《慾望都市》中四位不再年輕的女性朝著理想前進,這些以中年女性為角色的劇集同樣精彩,她們的形象也拓展了人們對於中年女性的認知。

當然,既然我們走到了現實主義題材更被關注的時期,針對女性覺醒的內容也開始出現,但內在討論的話題仍脫離不了窠臼。在《逆流而上的你》中,馬麗飾演的中年女性劉艾雖然身披“金牌銷售員”的身份,但在劇中展現她“金牌”實力的戲份並不多,要不要孩子、怎麼守護好家庭才是劉艾煩惱的。

中年演員異軍突起了,中年女演員們何時也能“都挺好”?

所以這裡也引出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創作者幾乎沒有寫好職場戲份的能力。一直以來各種打著“職場劇”招牌的劇集幾乎都會被吐槽,這讓在女性成為主要人物時註定在事業上難以深入,最終不得以落到家庭、愛情關係的處理上。

導演伍仕賢就曾坦言,不少編劇筆下的女性角色寫得較薄弱或表面,“許多劇本把年齡大點的女性都寫成比較沒意思的賢妻良母這種模式化、套路化的角色”,編劇遊曉穎也認為“我們確實有點辜負那些才華橫溢的成熟女演員”。

所以說起來,就我們的社會文化氛圍來說,企圖等待中國觀眾的審美和認知快速飛躍,中國中年女演員要想脫離現有圍城,還是隻能寄希望於我們的創作者,畢竟他們已經關注到了這一點,由他們打造出更多展示中年女性的角色和故事,才能通過一個個豐滿的女性形象來啟發大眾的認知。

尾聲:其實,讀娛君鼓吹中年演員的好,並不代表希望年輕演員的消失,年輕人們也同樣有各種各樣的挫折與困難,年輕觀眾也同樣需要文化消費品來派遣心中的情緒,關鍵還是在於中年演員的集體“再亮相”,有望提升我們國民整體的審美素養。

讓年輕、美貌這些自然條件只成為錦上添花的調味劑,讓演員群體能夠從浮躁的市場和畸形的審美氛圍中脫身而出,沉下心來為我們呈現一個個好故事。

中年演員的“第二春”來了,真正決定做演員的人們的春天也會來,希望這一天不會太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