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獄吏救了皇帝卻默不作聲,最終成為一代丞相

漢武帝在位後期,有一位名喚“丙吉”的人被罷官出京,貶到州里任從事。

丙吉本是魯國看守監獄的小吏,因功績不錯,升官到了長安城擔任“廷尉右監”一職,哪知中央人事關係複雜,不久就涉案受到株連。

京官做不成了,那便好好做地方官吧,丙吉如此想。然而,一場宮廷禍事打亂了他的計劃。

徵和二年,宮中發生了巫蠱之禍,衛太子劉據受誣陷不能自明,被迫起兵討伐江充,兵敗後自殺。他的生母武帝皇后衛子夫也隨之上吊自殺。衛太子全家被抄斬,長安城內牽連之官民數萬。

一位獄吏救了皇帝卻默不作聲,最終成為一代丞相


巫蠱之禍

因涉案人員極多,京官又多受株連,不方便參與其中,朝廷便從地方調人手回京,其中就包括丙吉。

再次回到長安,丙吉幹回了他的老本行——看監獄。他看守的長安天牢裡有個特殊的犯人,一個嗷嗷待哺的男嬰。

這男嬰是衛太子的孫子,剛滿月便遇到“巫蠱之禍”,親人皆被斬殺,政敵不知如何處置他,便讓這個小嬰兒入獄留待審判。

丙吉知道衛太子是受陷害的,因此十分同情這個嬰兒。眼看著年幼的嬰兒因長期缺奶與啼哭奄奄一息,丙吉於心不忍,特意讓下人清理出一間通風乾燥的牢房,又在獄中找到郭徵卿和胡組這兩個剛生育、有奶水、心地善良的女囚輪流餵養小皇曾孫。

一位獄吏救了皇帝卻默不作聲,最終成為一代丞相


等到小皇曾孫稍大一些後,可以吃飯時,丙吉自掏腰包,每月拿到俸祿,必先換來米肉供給牢房裡的小皇孫。他每天都要探視兩次,還經常叮囑奶媽胡組和郭徵卿好好照料,即便太忙或生病了,也要派家人早晚探望小皇曾孫是否安好。

然而監牢條件實在惡劣,小皇曾孫屢次得病,險些丟了命,虧得丙吉及時請來獄醫,兩位奶媽給孩子服藥才見好。正是由於丙吉的關心以及兩位奶媽的悉心照顧,這個孩子才幾次死裡逃生。

有一次小皇孫大病痊癒後,丙吉看著體弱多病的孩子,替他取名為“病已”,意即:孩子的病已全好了,以後不會得病了。

自此,這個孩子的名字便叫做“劉病已”。

就在丙吉照料小皇曾孫的時候,監獄外的“巫蠱之禍”還在繼續,以至於小劉病已長到了五歲,還沒能離開監獄的高牆。

難道就讓這孩子在終年不見天日的監獄中長大嗎?

丙吉不忍心,試探了一眾高官顯貴是否願意收養,可他們哪裡不知道這孩子的來歷,紛紛拒絕。丙吉只好繼續在監獄中照顧小皇曾孫。

一位獄吏救了皇帝卻默不作聲,最終成為一代丞相


後元二年(公元87年),漢武帝重病,有“望氣者”說長安監獄有天子之氣。

漢武帝是以痴迷鬼神著稱的,聽了這話便認為是這股天子之氣害了自己,就下令讓人把長安監獄的犯人不分罪過輕重,一律殺掉。

內謁者郭穰奉命行事,連夜帶兵趕到長安監獄,這時候丙吉已經得到消息,提前先將監獄的門給關了。

郭穰在外面喊話,說這是皇上的旨意。

丙吉便隔牆高喊:“皇曾孫在此。他人無辜而死尚且不可,更不要說皇曾孫”。

兩人僵持到了天明,郭穰沒辦法,只好回宮向漢武帝告狀。

漢武帝聽他轉述,頓時清醒過來,道:“天意啊,這是上天讓他這樣做的吧。”最終沒有再提誅殺之事。

因為丙吉的奮不顧身,不僅保住了那個孩子,監獄裡的犯人們也得以活命。

不久後,餵養小皇孫的奶媽胡組刑滿要出獄,可孩子捨不得她,她一哭,那孩子就哭。丙吉沒辦法,又掏錢僱傭胡組繼續留在監獄裡面,和郭徽卿一起接著餵養孩子,直到找了一個名叫“則”的女人幫忙,才讓胡組離去。

一位獄吏救了皇帝卻默不作聲,最終成為一代丞相

丙吉畫像


同年年底,漢武帝發現衛太子劉據是被冤枉的,為其平反,大赦“巫蠱之禍”殃及的無辜人。

小劉病已被貶為庶民,走出長安大牢,自此結束了五年的囚徒生活。

丙吉經過多方打聽,終於找到劉病已的外家,也便是史良娣的母家史家。史家住在長安近郊的杜縣,丙吉把劉病已送到了府上時,史老太太看見這個可憐的曾外孫,悲喜交加,便接過了撫養大任。

史老太太對劉病已異常疼愛,經常不顧年老體衰撫養照料他。為了不讓孩子留下噩夢般的童年,史家嚴禁提起長安監獄的事情。

丙吉也回到了長安繼續做官,絕口不提劉病已的事。

五歲的孩子易忘事,在史家的精心照料下,劉病已漸漸忘卻了幼年監獄中發生的事情。

丙吉與劉病已兩人的交集彷彿就到這裡了,丙吉這時還不知道,他因心善屢次救下的孩子,會讓自己晚年的官途甚至子孫的人生都大為不同。

過了一段時間,漢武帝對自己害死兒子劉據的事情耿耿於懷,臨終前想起了劉據這一脈還保留著一個獨子——劉病已,便下詔“掖庭養視”,並將劉病已的名字重新載入皇家牒譜,正式恢復他的皇室成員身份。

一位獄吏救了皇帝卻默不作聲,最終成為一代丞相

劉病已影視形象

劉病已漸漸長大,少時向東海人澓中翁學習《詩經》,他高材好學,但也喜歡遊俠,鬥雞走馬,遊山玩水,廣為交結,在長安名聲漸顯。

而丙吉呢,巫蠱案後升遷為大將軍霍光的長史,霍光對其器重他,又將他升遷為光祿大夫給事中。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四月,年輕的漢昭帝劉弗陵駕崩,沒有子嗣,大將軍霍光奏請皇后,請來昌邑王劉賀登基。但是劉賀即位後行事昏庸,荒淫無道,沒過幾天就被廢了,立皇帝的事情再次提上議程。

霍光與車騎將軍張安世等大臣多次討論,難以決定。

丙吉便上書大將軍:“方今社稷宗廟,懸於將軍一舉。之前將軍曾在諸侯之列遍訪人選,而未曾觀察民間。我得知武帝親生骨肉,尚有一曾孫,因巫蠱案而在掖庭。

我在郡邸獄中見過此人,今年已經十八九歲,通習經典,行事安和。請大將軍詳加考察。如能決定,乃天下之幸事。”

霍光按丙吉所言找到劉病已,一考察,各項條件都達標,於是扶其登基繼位,是為漢宣帝。

一位獄吏救了皇帝卻默不作聲,最終成為一代丞相

漢宣帝像


丙吉因擁立新皇有功,被封為關內侯。

他為人寬厚,做了好事不留名,即便自己對皇帝有撫養大恩也從來不說,因此朝堂之上,竟無人知曉他在郡邸獄中對劉病已的關照。

這些年過去,丙吉已漸年邁,若繼續這樣下去,這個秘密恐怕會帶到黃泉了。

直到一個貪慾小人跳了出來。

幾年後,一名老宮婢離開皇宮後生活艱辛,便託人上書宣帝,稱自己對漢宣帝有養育之恩。並說當年的監獄官、現任御史大夫丙吉可以作證。

宣帝召來丙吉,年老的丙吉認出了這是這個叫做“則”的老宮婢,說:“此人撒謊。當年她因為看護不力,還被打了板子,有何功勞可言?撫養皇曾孫的,是渭城胡組和淮陽郭徵卿。”

丙吉便將當年長安監獄發生的細節一一告知宣帝。宣帝命人去尋找胡郭二人,但兩人都去世了,便厚賞其子孫。

而那個上書謊報恩情的老宮婢,宣帝也不追究,看在她好歹照顧過自己的份上,賜錢十萬。

丙吉有舊恩卻不言功,宣帝震驚而感動,便封丙吉為博陽侯,食邑一千三百戶。

一位獄吏救了皇帝卻默不作聲,最終成為一代丞相

丙吉影視形象

神爵三年(前59年),魏相去世,丙吉繼而丞相,待屬下甚為寬厚。

丙吉的車伕嗜酒,有次醉酒嘔吐在丙吉的車上,其他官員見了大驚,就要趕走車伕。

丙吉卻說:“若因醉酒失誤而趕走他,將來哪裡還有地方能容下他?算了,不過是玷汙了車上的墊褥罷了,忍忍就是了。”就沒有趕走車伕。

這個車伕是邊郡上的人,熟知邊塞之事,有一次外出,恰巧遇見邊關方向的信使,便趕緊跟上打聽消息,還真問出來了,原來是邊關告急,外敵入侵。

車伕趕緊回相府報告這情況:“大人,邊關告急,朝中老臣多不習戰事,請您早做應答準備。”

丙吉一聽有理,便把邊郡及邊郡官員的情況,都事先了解了一番。

等到皇上下詔召見丞相、御史,詢問眾人敵人入侵郡吏有何建議時,丙吉一一應答,受到褒獎,其他人則一時難以說明。

丙吉知道車伕在這事上的功勞,於是感嘆說:“士沒有不能容的,才能各有所長。假使丞相不先聽車伕說知此事,還有什麼功勞能受到褒獎呢?”

掾史因此更認為丙吉有容士之心,是為賢能。

一位獄吏救了皇帝卻默不作聲,最終成為一代丞相

丙吉半身像

丙吉確實是宰相肚裡能撐船,對於官屬掾史,也務求掩蓋他們的過錯,傳揚他們的好處。

屬下犯事了,他就給人放長假,讓人主動離職,對其罪過卻不予以追查。

門客中有人對此很不理解,勸他:“您是大漢丞相,明知道屬下奸吏營私,為何還不予以懲處呢?”

丙吉說:“公侯大府,懲處這些小吏,太小氣了。”

丙吉這種“公府不懲處屬官”的做法就在漢朝作為舊制,一直延續下去了。

“公府不案吏”,看起來確實寬宏大量,但由丙吉開啟的這種寬待下屬的風氣,實際上是對屬下違法犯罪的包庇與縱容,這種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有容士之心,是好事,但這個“容”,是否也應有限度呢?

如果丙吉只是“不表功,能容人”,恐怕未必能躋身麒麟閣名臣第六位。“識大體,知輕重,曉大義”才是丙吉為官的最大優點。

這就要從“丙吉問牛”這個成語說起了。

丙吉擔任丞相後,有次外出,見到街上有人爭道群毆,死傷的人橫躺在路中。

丙吉對此卻視而不見,既不聞也不問,反而讓車伕繞道而行。

馬車向前走了一小段路,路上有人趕牛,牛喘氣吐舌。

丙吉立刻讓車伕停下來,派人去問那趕牛的人趕這頭牛走了幾里路?

他的屬下對此十分不解,甚至有人當面指責丙吉。

丙吉解釋說:“百姓鬥毆死人,自然有長安令、京兆尹管,我只負責一年檢查他們的政績優劣,上奏皇上或賞或罰便是了,宰相不過問小事。但是現在春日未熱,牛就喘氣吐舌,恐怕是會誤了農事,農業是天下之本,農事受到影響,秋天歉收,百姓就會餓肚子,這是三公要管的大事。"

屬下聽了這話才心服口服,認為丙吉識大體。

世人都認為丙吉賢能,到了清朝,乾隆還曾在名畫上題詩,借用“丙吉問牛”的故事來表示關心民事,一心為國。

但也有後人提出異議,譬如《三言兩拍》的明代文學家、思想家馮夢龍便說:“若丙吉不問道旁死人而問牛喘,未免失之迂腐。

一位獄吏救了皇帝卻默不作聲,最終成為一代丞相

丙吉問牛圖

五鳳三年(公元前55年),丙吉生病,宣帝親臨病床問候。

宣帝問:“您若有不測,誰可以代您?”

重病中的丙吉推薦了杜延年、於定國和陳萬年三人。

丙吉死後,此三人被先後任用,均堪大用,宣帝因此稱讚丙吉慧眼識人。

四年後,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漢宣帝在麒麟閣為十一功臣畫像,思及丙吉對自己的照顧及其對大漢的貢獻,將丙吉列為第六。

一位獄吏救了皇帝卻默不作聲,最終成為一代丞相

丙吉墓 當地稱“簸箕冢”或“塌冢”

丙吉死後,朝廷追諡他為“定侯”,他功在當代,福延子孫。

丙吉的博陽侯是可以世襲的,可惜其子丙顯不爭氣,犯了貪汙的大罪,贓錢達千餘萬。

宣帝劉病已看在丙吉的功勞上從寬處理,只削了丙顯的官職,降爵為關內侯。

後來等到劉病已的兒子漢元帝劉奭登基,有個叫做伍尊的人上書申訴丙吉的功勞,以此請求恢復丙顯被剝奪的爵位和食邑:

“先帝(劉病已)在時,臣曾上書向朝廷陳述我看到的一切(伍尊曾在長安監獄當小吏)。結果上書經過丙吉手中,丙吉謙讓,刪去了臣的言辭,都將功勞歸於胡組、郭徽卿。”

元帝聽了極為感動,就重任丙顯為城門校尉。

等到元帝的兒子漢成帝上位了,整理舊功時又覺得其中以丙吉舊恩最重,便復封丙吉的孫子丙昌為博陽侯。

自此,丙家子孫世代繼承侯位,直到王莽篡漢時才絕。

到了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丙吉與歷代功臣四十人從祀歷代帝王廟,西漢諸臣入祀的還有劉章、魏相。

有人說:丙吉做人極為崇高,當官則略顯中庸,是個會做人的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