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句抱怨,到了嘴邊,都變成“算了”。

應該是因為到了年末吧,最近的心情格外喪氣。

上週末原本計劃安排的滿滿的,最後都因為心情過於低落全部取消了。

在家拉著窗簾,一部接一部的看電影,活生生躺了兩天。

想著和朋友聊一下,把痛苦心情全部宣洩出去應該就會好很多。

於是我癱在床上,拿出手機開始編輯信息。

“我最近心情太差了,感覺要死掉了怎麼辦啊?”

“發生了什麼?”

“可能是因為.... 算了...沒事,過兩天就好了,我還是先自己緩緩吧。”

我不知道朋友是不是一臉懵,反正當我把話說一半又收回去的時候,我自己都想抽自己一巴掌。


一萬句抱怨,到了嘴邊,都變成“算了”。



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就有了這種毛病,說話總是說一半,自己明明最討厭這樣的人,現在自己卻也變成了這樣。

每每想找人傾訴一些事情的時候,打字打到一半,腦子就會蹦出一個聲音“臥槽,好矯情啊,算了,說了也沒人能懂,好麻煩”。

最後我都只能趴在床上看著桌子上微弱的燭光開始自我反思。

只是想找個人傾訴而已,怎麼好像也變成了自己難以啟齒的一件事。

前段和閨蜜聊天聊起了以前上學時候用的校園網站,心血來潮就翻了翻。

打開狀態欄看到自己以前發的動態的時候,真的有點無語,平均每天發的狀態不下十條,我這是什麼表達欲啊?

下雨了心情不好寫一條。和男朋友吵架和朋友出去玩寫一條。走在路上看到有趣的事都要寫一條。

看完之後,我點開了自己現在的朋友圈審視了一下。

嗯,除了文章、音樂分享就剩下一些P了好幾層的照片,整個朋友圈刷下來,感覺還算有排面。

突然有點羨慕從前的自己,不用考慮任何人的看法。


一萬句抱怨,到了嘴邊,都變成“算了”。



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對生活的抱怨、對朋友的不滿、和家人的不和,一切的一切,都充滿生氣。

而且自己也在意的事情越來越多,有時候就連別人的一舉一動一個小小的細節都會在心裡琢磨半天。

甚至於每次拍完好看的照片發朋友圈都不知道要說什麼,拿著手機糾結半天,最後配上一個emoji。

表面上看起來光彩熠熠,但其實總是透露著一種沉重的喪氣感。


一萬句抱怨,到了嘴邊,都變成“算了”。



越活的小心翼翼就越不敢對任何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最後連自己僅剩的悲傷也要一併咽回去。

有一次和朋友視頻聊天,聊到了工作上一些不順心的事情,緊接著就止不住的開始吐槽。

“工作不就是這樣嗎?你還沒適應嗎?怎麼感覺你還是和以前一樣,沒長大。”

我其實只是想和她分享一些平時雜七雜八的事情,簡單吐槽一下而已。

但她的回應卻讓我覺得自己好像做錯了什麼。

從那以後,我開始剋制自己的表達慾望,直到年齡越來愈大,處事的經驗越來越多。

我發現,自己早就已經沒有了這種表達事情的慾望。


一萬句抱怨,到了嘴邊,都變成“算了”。



到現在我也不知道這種變化,應該算為成長還是看作可悲。

前幾天約了小姐妹吃飯,在見她之前,我已經從平常的微信聊天中嗅到了她最近的低氣壓。

我本已經打算這次要為她心甘情願的做一次“垃圾桶”,分擔一下她最近的焦慮。

可是當我詢問她最近的煩惱的時候,她只是一嘴帶過,隨後就快速轉移了話題。

“最近要帶公司新來的小女孩,她工作效率低的我要哭了...唉~算了,不知道說什麼好,忍著吧。”

又是以“算了”結尾的一句話,這個詞讓我一下子就想起了那天準備和朋友抱怨的自己。


一萬句抱怨,到了嘴邊,都變成“算了”。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原來我們都一樣。

分享出讓自己感到難過和疲憊的事情,就像是變相的把自己赤身裸體的攤在人前,任人欣賞你所有的軟肋。

我們都不想一廂情願的把自己攤開後,得到的只是對方敷衍的安慰。

不想把自己看得很重的事情說出來後,卻得不到對方的一點點用心的思考。

久而久之,我們都患上了“失語症”。

就算最後所有的一切還是要自己偷偷自體循環消化,也好過讓別人看到自己最苦不堪言的那一面。

我們都寧可滿身傷痕的負重著自己承擔不起的沉重鎧甲。

也不想再做那個讓人一眼看穿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