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死就不会死?他这辈子就是一部标准的作死教材

要问中国历史上谁最擅长作死?这个人非朱高煦莫属,他这辈子就是一部标准的作死教材。

朱高煦(xù),永乐帝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

不作死就不会死?他这辈子就是一部标准的作死教材

要问朱高煦是怎么作死的,且听我为你慢慢道来:

因作死与太子之位失之交臂

永乐二年,永乐大帝打算册封太子,当时有两个人最具竞争力,一个是长子朱高炽,另一个便是我们的朱同学。

因为朱高炽身材肥胖,脚有残疾,走路时需要两个人搀着,而且还体弱多病。对于尚武的大帝来说,朱高炽的这副尊容实在难以入目。甚至可以说,大帝讨厌朱高炽。

又因为朱同学在靖难之役屡立战功,所以大帝心中其实更属意朱同学。

但是,但是,最后却册封朱高炽为太子,朱同学为汉王。为什么呢?原因有四:

一是嫡长子继承制是祖制,朱高炽曾是燕王府的世子,而这个世子是朱元璋亲自立的,大帝一生敬仰父亲朱元璋,即便他已死,大帝也不敢违逆。

二是

朱高炽生了个好儿子朱瞻基,深得大帝喜欢。立朱高炽为太子后,立即就把朱瞻基立为了皇太孙。大帝之所以让朱高炽继承皇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把皇位传给“好皇孙”朱瞻基。

三是朱高炽取了个好王妃张氏,深得大帝和徐皇后的喜欢,被誉为“女中尧舜”。一次,大帝夫妇在内苑举行宴会,张氏亲自下厨服侍。大帝非常高兴,对皇后说:“新妇贤,他日吾家事多赖也。”

四才是最重要的,是朱同学自己作死,平时做事骄横不正,让大帝觉得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举个简单的例子:1398年,朱同学与朱高炽一同入朝,朱同学整天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舅舅徐辉祖便劝他,但是朱同学非但不听,而且还盗走徐辉祖心爱的宝马,渡江返回北平(今北京),而且在归途之中经常杀死官民。

因作死被强令就藩乐安州

被封为汉王的朱同学,封地在云南,本来你要是安心去当个王爷,这辈子也肯定是荣华富贵项之不尽,但是朱同学却心有大志,想留在南京等等机会。

大帝让朱同学回自己的封地云南,朱同学不肯去,嫌那地方偏僻(“我何罪,处我荒徼”),后来还是朱高炽宅心仁厚,说服了大帝,让朱同学留在了南京。

留在南京的朱同学一心想着夺嫡,他早听说过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故事,便想照葫芦画瓢也搞次政变,他先是软磨硬泡向大帝请得天策卫为自己的护卫,并公开跟人说:“唐太宗天策上将,吾得之岂偶然?!”随后他又向大帝请得两护卫,这下把他乐坏了,满大街逮住人说:“我英武,岂不类秦王(李)世民乎?”

后来,这些话毫无疑问的也传到了大帝的耳朵里,他开始警惕起来,因此便给朱同学改封到山东青州,没想到朱同学还是赖在南京不走。

这下大帝就开始怀疑朱同学留在南京的动机了,所以他敕令朱同学必须赴任。但是自持“靖难”有功的朱同学还是磨磨唧唧不肯就藩,“迁延如旧”。

并且在逗留南京的期间,朱同学又做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一是其后府中有从征军士三千余人不隶籍兵部,又侵占各公主府牧地及民田为草场。

二是将汉王府长史蔡瑛、纪善关进锦衣卫大牢,锦衣卫大牢不是汉王府的内设机构,朱同学这么做,已经越权了。

三是纵容手下士兵在南京抢劫,弄得人心惶惶,兵部指挥徐野驴下令将抢劫的士兵逮起来,后徐野驴被朱同学给活活打死了。

四是偷偷让人准备了好多逾越藩王规制的“乘舆器物”,提前过过当太子的瘾。

五是偷偷招募了3000个军士,“私造兵器,阴养死士,招纳亡命及漆皮为舟,教习水站等事”。

这时,一心宠爱与庇护朱高煦的大帝也感到事态的严重性了。

永乐十五年,大帝强行“命汉王高煦居山东乐安州”。就这样,朱同学坚持不懈地作死,把自己从皇位的候选人中彻底作了出去。

因作死全家下狱问罪

当不成皇帝的话,一辈子当个吃香喝辣的王爷也行了吧,不,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实在是太瞧不起朱同学那颗永不停歇的作死之心了。

几年后,大帝驾崩,朱高炽顺理成章地身登大宝,但是仅仅十个月这个胖皇帝就因病去世,这又让朱同学蠢蠢欲动了起来。 当时好皇孙朱瞻基人在南京,而皇帝即位在北京。朱同学打好了算盘,自己的封地乐安正好在南京通往北京的路上,只要派兵截住北上奔丧的好皇孙,干掉他,然后自己就趁乱进京登基。

不作死就不会死?他这辈子就是一部标准的作死教材

朱同学布好了埋伏。

左等,朱瞻基没来。

右等,朱瞻基没来。

再等,从京城传来消息,好皇孙已经正式即位,年号宣德。

朱同学当时就崩溃了。最窝心的还不是当不成皇帝这件事本身。而是这几十年来上至文武百官、下至贩夫走卒,人人都知道汉王朱同学做梦都想当皇帝,就是当不上;天天招兵买马想造反,就是造不成;变成了天下头号笑料。

朱同学一跺脚,继续推进他的作死之路:那就真反了吧! 想造反当皇帝,最好的方法是里应外合,攻破京城。朱同学想到了自己当初靖难之役时的老战友:英国公张辅,于是派使者联络张辅,想要他做内应。

张辅也不含糊,当晚就把使者绑了交给皇上,连顿饭都没请人家吃。 为啥呢?张辅是你的老战友没错,以前跟仁宗朱高炽也有矛盾。但人家如今高官厚禄,干嘛要陪你做这掉脑袋的事情?况且你朱高煦有几斤几两,打得过京师三大营的精兵吗?

朱同学在选盟友方面也充分体现了一个蠢人要作死时,实在是没人拦得住。

得知造反讯息之后,好皇孙决定御驾亲征,大军团团围住乐安城,一顿神机铳箭射上城头,吓得城内军民魂飞魄散。

朱同学见大势已去,第二天就灰溜溜地出城投降,跪在地上磕头:“臣罪该万死,请陛下发落。”按说谋反是杀全家的大罪,群臣也纷纷上表要砍了朱同学,可好皇孙和他爹一样心软,也不想刚登基就大开杀戒。

于是在西安门内盖了间宅子,把朱同学全家软禁了起来。

因作死满门抄斩

身为一个叛国的王爷,不砍头、不发配边疆、不进天牢,这也算是最好的结局了吧。 不,就算到了这地步,朱同学仍然发挥着他生命不息、作死不止的本色。

隔了一段时间后,好皇孙想起了这个窝心叔叔,就来看望他。按说这时朱同学应该跪谢不杀之恩,刚烈点的话可能会求赐死,如果还有野心,可能会趁机刺杀皇帝然后夺门篡位,就跟日后的明英宗一样。

可正常人不会理解作死之神的境界,不知两人哪句话说得不对味了,朱同学忽然来了一记扫堂腿,把好皇孙给绊了个跟头。

好皇孙脾气再好,也没法忍受了。但他毕竟不想动刀子,就吩咐侍卫搬一口铜缸来把朱高煦扣在里面。要是朱同学老老实实待在缸里,等好皇孙气消了可能还会留下一条命。

可他这辈子还要作最后一回死。 朱同学顶起了这口三百来斤的大铜缸,COS着钢铁侠在屋里摇摇晃晃地横冲直撞。 好皇孙再也看不下去了,下令在缸上堆满了柴草木炭,点起火来。 一代作死之神终于死得其所,在铜缸里被烤成了焦炭。

不作死就不会死?他这辈子就是一部标准的作死教材

朱同学这辈子有无数次大好机会摆在他眼前,如果不是一作再作,这个皇位很可能是自己的,再差也会在王爷位子上荣华富贵一生。 他的父亲、兄弟、侄子这三代皇帝也对他一忍再忍,甚至多次法外开恩,但最后实在架不住他全力以赴地作死。 如他所愿,最后真的死了,死得不能再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