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國經濟週期性復甦正在加速發展

【歐洲時報記者朱依雯編譯報道】美國和歐元區的經濟放緩讓美聯儲和歐洲中央銀行感到意外。上週歐洲央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Mario Draghi)提出了一個短語“普遍的不確定性”,意味著經濟下行風險。發達經濟體的政策制定者將經濟衰退統一歸因於“外部”經濟衝擊,這是對中國經濟動力喪失的擔憂。

英媒:中国经济周期性复苏正在加速发展

2019年1月21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900309億元,首次突破90萬億元大關。圖為繁忙的廈門港。(圖片來源:中新社)

《金融時報》稱,到去年年底,這些擔憂似乎完全合乎情理,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僅比2018歷年的官方數字增長了6.4%,這是三十年來的最低增長率。根據布魯金斯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在更準確的數據的看來,真正的增長率可能比這還低2個百分點。

此外,在支點資產管理公司(Fulcrum)全球“即時預測”(nowcast)12月度報告中預測的中國活動增長率僅為4%,這引發了大部分的全球增長放緩,尤其是貿易和製造業部門。

那麼去年中國增長引擎出了什麼問題呢?報道認為有兩個因素非常重要:貨幣政策向去槓桿化轉變,以及貿易戰恐慌對信心的進一步打擊。

在目前特朗普與習近平會談產生的貿易政策背景下,2019年面臨的問題是財政和貨幣的寬鬆政策是否足以促進經濟復甦。這些並沒有得出確切的結論,但兩位領導人都有強烈的國內政治理由來避免衝突的重大升級。

在國內政策方面,李克強總理於3月5日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發表了政府工作報告,這份報告包括對2019年政策意圖的描述和經濟來年的目標。《金融時報》認為,這份報告總的來說,基調與李克強總理多年來的政策立場一致。雖然支持增長維持措施,但他強烈反對迴歸舊式需求管理模式,因為這將導致槓桿率增加,特別是在影子銀行體系中。事實上,基於1月非常強勁的貨幣和社會融資數據,他對於再槓桿化可能已經背道而馳的情況而表示擔憂。

相反,對需求的支持將更加細緻,並且可能更多地關注財政政策,特別是減稅。雖然預算赤字的官方目標僅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8%,與去年的2.6%相比,地方政府在預算外債卷融資其他措施的增長會提振需求。總的來說,今年的財政推動力可能會佔GDP的0.5-1.0%。在貨幣政策方面,官方目標是在今年保持經濟總體槓桿不變,社會融資總額與名義GDP(即9.5%)保持一致。然而,許多獨立經濟學家認為,這一目標將超過2%,允許整體槓桿率恢復其上升軌跡,儘管速度低於之前的振興經濟方案。這似乎也是最新貨幣數據提供的信息。

《金融時報》稱,令人鼓舞的是,最新“即時預測”(nowcast)表明經濟已經從2018年底的嚴重疲軟中反彈,而且活動增長與李克強總理2019年GDP增長6.0-6.5%的新目標一致。假設不斷升級的貿易戰不會再出現,中國經濟最糟糕的時期可能已經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