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種 藝術品電商交易快捷高效,但這一新物種的出現,似乎為贗品問題這一行業頑疾帶來了新的平臺和花樣。
■新陷阱 從拍品描述的文字遊戲,到藝術家與作品的PS合影;從發貨時的貨不對板,到平臺方的故作視而不見,虛擬交易空間裡的“新陷阱”更加讓人防不勝防。
贗品,這一伴隨藝術品交易一直存在的頑疾,也從線下走向線上,電商渠道的快捷高效,反而為贗品問題帶來了更多障眼法。北京商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儘管採取了多重保障機制,微拍堂等藝術品電商平臺依舊贗品難絕。在業內人士看來,不少平臺一味追求流量,審核和監管機制形同虛設。
平臺爆雷
“贗品零容忍”是很多藝術品電商平臺的態度。然而,現實情況則是“花樣變換多,贗品依舊在”。以微拍堂為例,平臺宣稱做了很多機制上的保障,包括1000萬元的消保基金、與權威鑑定機構深度合作等,結果卻仍然令人遺憾。
在聚投訴網站中,微拍堂的投訴達到26條,大部分都是關於“售賣假貨”。其中一則投訴顯示,2018年7月,肖某在微拍堂以49萬元購得越南黃花梨傢俱一套,收貨後發現為假貨。後來通過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出具了鑑定證書,證實為紅酸枝木。肖某投訴稱,多次與微拍堂溝通無果,微拍堂也一直未對涉案商戶進行處理。
書畫板塊同樣也是贗品氾濫的重災區。從微拍堂的一些店鋪中可以看到,從範曾、沈鵬、蘇士澍、韓美林等藝術名家,到星雲大師、釋永信、莫言、趙本山、成龍等明星和社會知名人士的作品,都不乏仿冒的贗品身影。
從微拍堂的《處罰公告》可以看出,對售假行為的懲罰機制並不嚴格。以2019年1月為例,某商鋪嚴重違反平臺規定,所售拍品存在材質不符、以次充好、假冒品牌、贗品的情況,最終只作出封店7天的處罰。不少讀者留言表示,“惡意知假售假應該直接封店,對這種商家處罰太輕”。
其實,贗品猖獗的問題曾經有媒體多次進行披露。針對這一問題,微拍堂也做過整頓。然而,好景不長,因平臺懲罰力度不夠,使得一些商鋪在利益驅使下繼續鋌而走險。與此同時,飽受詬病的藝術家與作品的PS合影照片,繼續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拍品介紹中。對此,北京商報記者多次聯絡微拍堂負責人,但截至發稿並未得到回覆。
客觀而言,贗品問題不是微拍堂一家的困擾。比如京東拍賣中,依然不乏贗品的身影。近期拍賣的一幅唐寅的山水畫,還有吳湖帆的鑑藏題跋,價格不過數千元。吳冠中最具代表性的《雙燕》於2018年保利秋拍中以5405萬元成交。京東拍賣中的這幅《水鄉》,不管是尺幅、構圖與《雙燕》並無二致,而價格卻只有數千元。
京東珍品拍賣採取的是機構入駐的形式,規定相關責任由送拍機構承擔。這是否意味著平臺就可以置身事外呢?《電子商務法》第四十五條明確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平臺內經營者侵犯知識產權的,應當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終止交易和服務等必要措施;未採取必要措施的,與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
模式掣肘
從行業角度而言,《電子商務法》的出臺將電商納入法律監管體系,對行業的良性發展是一種利好;另一方面也是對這一新興業態予以法律定位和認可。
藝術品電商的發展之路並不順暢,從1999年在內地市場萌芽,直到2013年前後,比較成熟的藝術品電商模式終於逐漸浮出水面,比如微拍堂的平臺模式。
微拍堂創始人林志明開發網頁遊戲起家,他表示,微拍堂就是“外行革命內行”,門檻低、操作快的模式很快就吸引了不少商家入駐。從微拍堂的數據來看,2016年平臺交易額為43億元,2018年交易額突破240億元,較2017年同比增長109%。那麼,微拍堂快速崛起的原因是什麼?
據北京商報記者查詢,2016年7月1日,微拍堂拿到德同資本2000萬元的Pre-A輪融資,2016年10月28日,拿到騰訊產業共贏基金2000萬美元A輪融資,2017年8月1日,拿到馬笛兒投資的B輪融資,但融資金額雙方均未披露。
微拍堂官網
微拍堂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內“過山車式”增長,最大的原因就是資本推動。客觀來說,業績增長與盈利能力並不能直接畫等號,從微拍堂的成本核算角度看,年成本支出大概在數千萬元左右,盈利渠道主要是商戶消保金的沉澱以及商戶繳納交易額2%的佣金,而這也是從2018年底才開始收取。從盈利角度來看,維護商戶關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低門檻的平臺模式,使微拍堂迅速完成了初期資源積累和擴張,但也引發了商家的野蠻生長以及售賣假貨、以次充好等亂象,對於違規亂象經常是按下葫蘆又起瓢,平臺方面所設置的保障機制,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某藝術品電商平臺運營負責人表示,“藝術品電商純平臺化、工具化,做流量分發這是一種很狡黠的方式,但從根本上講並不能持久”。
流量隱憂
客觀而言,平臺模式決定了准入機制的開放性,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平臺的審核、監管機制。一旦機制出現缺項,就會出現違規亂象,最終影響到規範經營的商戶,甚至平臺的口碑和信譽度。
按照微拍堂的統計,平臺累計用戶3000萬,入駐商家20萬,單月訂單數500萬筆,門類可謂齊全,從玉翠珠寶、工藝作品、文玩雜項、紫砂陶瓷、書畫篆刻,到茶酒滋補、奢侈品、花鳥文娛。如此龐雜的門類和訂單,同樣需要更多的專業審核和邏輯算法。
視頻截圖
在微拍堂開店數年的商戶張先生表示,“微拍堂個別店鋪知假售假,導致部分藏家對平臺失去信心。老藏家有鑑別能力,新客戶就比較麻煩,以為幾百塊錢就能拍到價值幾萬的東西,一方面被騙,另一方面對正規經營的市場也是一種擾亂。平臺監管力度不夠,這是目前微拍堂最大的硬傷”。
對於類似問題,阿里拍賣歷經多次戰略調整,對於投訴率高、品質瑕疵的機構商戶進行關停,或者降低流量權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對拍品和商戶的品控風險予以規避,而這也是京東商城在“京東拍賣”之外另設“京東藝術”的原因。
平臺的流量與品質並不是對立的存在,不能為盲目追求流量而捨棄品質。有業內人士表示,“很多互聯網公司往往陷入對流量數據的迷戀,蔚為可觀的數據圖會做大估值,讓投資者強化市場信心,繼續燒錢去搶佔市場份額,或者爭取更多的潛在投資者入圈。然而,缺乏品質支撐的流量,最終的結果必然是無源之水”。
北京商報記者 徐磊
閱讀更多 北京商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