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投資理財最全總結


美國投資理財最全總結


海叔說

新移民朋友在美國經歷了留學、找工作、結婚、生子,買房,未來還要面臨孩子上大學,贍養老人、優質退休等諸多環節。想實現美國夢,也實在需要對美國的投資理財制度做一個充分了解。


美國投資理財最全總結



那麼,在美國,有哪些常見的理財方式呢?

1

基金類


  • ETF 指數基金 & Mutual Fund 共同基金


適合的人群廣泛,包括擁有穩定收入的白領、想增加儲蓄備用金的小家庭、企業主等等。

先說一下,什麼是基金?

舉個例子:把基金想象成一個很大的農場,農場裡面有牛,有馬,有羊,有雞鴨魚,有各種蔬菜水果,你需要的所有營養都可以給你,還有專業的農場主幫你管理農場裡的所有東西。但是如果你投資個別股票,就好比你的農場裡只養了雞,如果有一場雞瘟過來,你就什麼都沒有了。

這類投資的好處是:

  • 門檻低


共同基金和股票一樣,對投資額要求很低,想投幾股都可以。這對於剛剛嘗試在美國理財的新人來說是非常好的入門機會。

  • 大大分散風險

由於基金裡面有非常多的股票(平均有200多個公司股),所以購買基金相當於低成本投資很多股票,分散了風險,還增加了投資配置的多樣性。

  • 專業基金經理幫助把關

當你投資了基金後,專業的基金經理會全權負責選什麼樣的股票,什麼時間該賣出某款股票,什麼時間該買進某款股票。

  • 變現性快

ETF 指數基金和 Mutual Fund 流通性都很高,也代表它們的變現性快。表示如果今天交易,那三天之後現金就到賬,可以進行其他操作了。

建議:不建議投資人投資個股,因為單個股票風險高,投資人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單個股票公司的背景和表現。

2

投資熱門資產或實物


  • 非傳統型投資


不知不覺,華爾街的牛市已走過8個年頭了,股市大幅度上漲但暗地裡錯綜複雜。隨著美聯儲的加息和緊縮政策,股市未來的漲跌也讓很多散戶摸不清頭腦。當傳統的資產配置無法應付市場快速變化的需求時, 除了將錢投入傳統型的投資市場,或將錢放入銀行,投資者還有什麼選擇呢?這時候,非傳統型投資應運而生了。

適合人群:有相當經濟基礎,想要通過投資不同資產類別來分散風險,並追求長期收益的人群。


什麼是非傳統型投資?

顧名思義,非傳統型投資就是投資的不是傳統型的股票基金債劵,而是其他的金融資產或實物。例如石油,房地產,私募股權基金等。


比如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它和傳統型投資(股票,債券,基 金)關聯性低。關聯性低的意思是,當市場在很劇烈的波動或者劇烈下降的時候,對它們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並且房地產投資信託與實際買房產而進入房地產投資相比,將資金交由專業經營者打理,省去直接面對租戶以及維護房屋的煩惱,坐享房地產的成長和回報。 有了這種選擇,我們就可以從這些不同的資產類別中獲得不同的、比較高的收益。

這類投資的好處非常明顯:

  • 分散風險

非傳統型投資與其他資產類別相關性低,通常傳統型投資市場(如股市)的波動,不會對非傳統型投資產生較大影響。 供選擇的類別可有:

商業地產類:寫字樓、醫療中心、數據中心等;

住宅地產類:住宅公寓、學生公寓、別墅等;

能源類:可再生能源、石油、石油開採權等。

  • 提供固定收益

一些非傳統型投資項目擁有固定現金流,可為投資者帶來穩定的收入。當美聯儲加息使得債劵持續走低,非傳統型投資可用來替代債劵,來提供固定收益。

  • 可觀的潛在回報

投資退場的時候,有潛在的增值價值,投資者們可獲取最後項目分紅和結算收益。

與中國相比,美國的非傳統型投資項目有什麼優勢?

  • 美國的金融市場監管嚴格,信息透明度高

第三方金融機構和投資人可以隨時追蹤投資進度,查看週期性報表。項目運作收費列舉詳細明確,投資人可輕易掌握資本去向的信息。

  • 美國房地產市場相對理性健康

中國土地的國有化使政府對房地產市場有絕對的操控能力。因此,中國房地產違背了正常的市場經濟原理,使得房價難以預測。不同於中國,美國是土地私有制國家,政府對房地產市場干預較少,房地產市場相對理性健康,符合經濟週期表現。


*注意事項:對投資人收入與最低投資額有一定要求;投資週期較長,通常為3到5年以上。

建議:為了分散風險,投資者應跳脫出投資傳統的股票債劵投資模式,將投資涉獵的範圍擴大,非傳統型投資不失為一種選擇。在股市波動劇烈,全球債劵收益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有效的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風險,可保持長期投資效益。

3

高額人壽保險

  • 家庭安全的保障


適合人群:家庭人群

每當提到保險,大多投資者們都比較排斥,敬而遠之。主要原因是保險本身作為一個專業性很強的金融產品,卻被簡單營銷為一種“硬塞給你負擔”,導致很多人買了不適合自己的產品。那麼下面,我們就來揭開保險神秘的面紗,還原其本質。

國內的一些保險產品被包裝成各式各樣,以便進行推銷,例如孩子教育資金,養老資金等。打著這種投資理財的旗號,實在是錯估了保險本身的價值。其實保險的真正目的是“轉移風險”,即,將未來可能產生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從而避免被小概率事件的發生打個措手不及,最終保護自身與家人的利益。

誤區1:看似很美的“額外津貼”

一些香港保險為了吸引投資者開單,承諾贈予額外津貼(Bonus),表面看起來是投資者佔了“便宜”,但其實保險公司旗下投資進場費,退場費,以及管理收取費用極高,過程中分紅較少,中途撤單代價高。這些保險公司的用意就在於長期鎖定投資者的資金,從管理費和佣金中漸漸收回前期承諾的額外津貼,而投資者在不知不覺中幫保險公司賺了一筆。而這些信息,理財顧問通常以蜻蜓點水的方式帶過。加之,保險合同條件嚴格繁雜,投資者們容易被繞暈,稀裡糊塗就答應開單了。

誤區2:不管合不合適,把保險產品當做單純的投資理財工具

微博曾有一條熱門新聞,國內一位女士去銀行辦理業務,跟前臺推銷保險的業務人員開了保單,以為這是短期投資,到期可拿回本金及收益回報。當年限到了,這位女士去銀行取錢時卻被告知她拿不到錢,因為簽署的合同上列舉的取錢條件只有兩種情況:一是被保人去世;二是被保人達到100歲。這位女士50歲都不到,只能眼看錢財打水漂,這輩子再也見不到這筆錢了,除非有幸活到100歲。

無論最終協商結果如何,這位業務人員犯了最基本的錯誤——不根據客人投資背景、收入和真實需要,推薦適合其資本健康成長的理財規劃。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美國,根據嚴格的Fiduciary Duty(誠信義務)投資準則,業務人員會被停牌調查,其所工作的金融機構很有可能會被吊銷執照。

在美國,保險作為家庭的基本保障工具,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

若家庭的主要收入單一,緊靠一人供給,當發生任何意外,對家庭的收入產生重大影響時,保險可發揮其功效,為家庭提供經濟支援及覆蓋所需花銷。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不怕一萬,只怕萬一。”

貼心建議:保險沒有“最好”,只有“更合適”。

4

退休金類

美國養老保險制度最耳熟能詳的就是401K(企業退休金計劃),但401K與僱主相連,缺少靈活性,其實退休規劃有很多其他選擇。

  • 個人退休金計劃
IRA全名為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是另外一種退休金帳戶類別。不論是否有參加其他養老金計劃,任何有收入的個人都有資格到設立IRA基金的金融機構開立IRA賬戶。存入金額可延稅,但提款時則須繳交所得稅。


  • 參加資格:有報稅收入且未滿70.5歲者均可參加;
  • 好處:延遲納稅,免徵帳戶內的存款利息、股息與投資收益所得稅。
  • Annuity (年金)


年金是美國廣泛採用的退休計劃,有效補充社保金,可以使投資人在退休後,過上體面的符合自己想象的生活。年金的種類也很多,既有普通的,也有是可以享受稅收優惠的。在投資策略上,既有比較保守的,也有激進型期望市場高回報的品種。

年金和保險有相似之處,可以通俗的解釋為 “養老保險”,更有不同於保險之處,即投資人在有生之年,可以享用年金投資增值的收益。

建議:年金的選擇很有講究。由於社安金的日益捉襟見肘,在資金允許的前提下,年金是安寧的退休生活保障。

  • Long Term Care (長期護理保險)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人群對長期護理需求的增長,獨生子女贍養的負擔加重,傳統式的家庭護理已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尤其,美國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老人人口中已經有70%必須會用到長期護理保險,所以我們做規劃的時候,就必須引入長期護理保險此項未雨綢繆的保障方式。

當被保的老年人開始無法自理,憑著醫生證明即可入住老年護理中心接受服務,或者保險公司出錢聘請有專業執照的護理人員上門服務。護理機構和從業人員都受過專業培訓,這其實是對老人頤養的最佳保障。

最後建議大家早做規劃,先從最簡單的開始嘗試做起,不明白之處向專業人士諮詢。


關於海叔:

海叔已踏足海外投資圈7年有餘,現在做獨立海外投資理財工作室,經驗談不上多,但也和400多名經手的投資者們成為朋友。

*瞭解海外資產配置,關注公眾號:海叔談海投,可以幫你:

1、免費協助開設香港和美國銀行賬戶2、年化8%固定收益美元理財投資3、四十萬人民幣起的移民項目4、海外優質保險及信託的相關服務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