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只做大機率事件

通常情況下,概率是指一個事件重複發生時某種潛在結果發生的頻率。當事件可以在同樣條件下多次重複觀察時,該事件的概率可由其出現的頻率來決定。其實,概率就是關於可能性的數學,就是關於機會的數學。

“生活中最重要的問題,絕大部分其實只是概率問題”。

法國數學家拉普拉斯有句名言

我們生活在一個並不“總是”和“一定”的世界裡,而是更多地充滿了“有時”和“也許”。現在的社會變得越來越複雜,我們要想對生活的社會有一個基本的理解,需要擁有概率的常識。運用概率的思路去看待問題,不一定能保證我們事事成功,但會面臨更多成功的機會;帶著概率的眼光看待人生,我們就會更加豁達,只要努力了,結果並不重要,過程更加重要。

投資作為生活的一部分,與概率息息相關。很多投資者總是在尋找明確的回答,要麼是,要麼不是,要麼0%,要麼100%。不過遺憾的是,證券市場也沒有絕對的不可能。例如:短期來說,連續瘋狂上漲的大盤和個股,階段性地調整是不是也很正常?如果基於人性的瘋狂,繼續逼空上漲也不是不可能,可以說漲跌的概率都差不多。

那麼在面對投資的選擇,我們是根據以往的經驗想當然地作出主觀的判斷?還是從概率的角度理性地進行推斷?

其實,說到底投資是長期的概率遊戲。投資也是尋找一種高概率發生的,相對準確的,能夠實現預期的確定性。我個人認為,在大概率事件上,只要方向準確,潛在的空間足夠大,那麼太糾結於細枝末節,無異於和財富過不去 。什麼是大概率,就是單次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在95%以上;什麼是小概率,就是單次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在5%以下。而所謂的“細枝末節”,在投資中主要表現為:一是反覆做T,樂此不疲地搬磚,往往以往成功的經驗會更加強化了做T的信心,一旦股價突破箱體,往往都有乾瞪眼的份;二是追求所謂絕對的低價,太在意一分兩分、一角兩角,一旦股價快速拉昇,就更不敢追高了,眼睜睜地看著大牛股飛走。

投資中的大概率的事件有

1、在低迷市場中買入股票長期持有,獲得超額收益是大概率事件;而在股市高漲期買入長期持有的,長期收益很差也是大概率事件。比如,跌的時間越長,離底部區域越近的判斷總是對的。這也印證了巴菲特的一句名言: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但這與人們的感覺和習慣是相反的,人們總是在其對市場感覺良好時買入股票,而在感覺不好時遠離市場。

2、在低估時,買入優質好股長期持有,獲得超額收益是大概率事件。短期來說,企業的經營結果容易受到偶然性因素的干擾而出現不確定性;長期而言,企業的經營結果則往往與其外部環境的大趨勢、自身競爭優勢、生意的特性等因素強相關,從而呈現出較高的確定性。企業前景的基石是股票代表對公司的所有權,時間足夠長的話,股價最終會反映公司的價值。這也印證了格雷厄姆說的"市場短期是一臺投票機,但市場長期是一臺稱重機。

3、買入一時落難的“王子”(即好企業暫時性陷入困境), 獲得超額收益是大概率事件。2008年,乳業爆出三聚氰胺事件,伊利、蒙牛等基本上無一倖免。因處理問題牛奶,導致大部分乳業公司都被st,股價暴跌。這時,政府一方面加強管理,一方面對乳業採取扶持態度。整個乳業恢復得很快,而伊利則開始了十倍上漲之旅。當然,投資者一定要確實企業還是“王子”,確認企業只是一時落難,而不是慢慢變成“青蛙”。

4、依靠確定的內幕消息,獲得超額收益是大概率事件。內幕消息、老鼠倉為什麼能夠大行其道,確定性使然。比如,我身邊就是有這樣的人,今年跟著確定內幕消息,收益翻了幾翻,當然我也只有羨慕的份。

在大概率事件中:有的不太涉及能力圈,只要看幾遍就基本明白了,就像數學中的公式定理能,比如在低迷市場中買入股票。更多的是考驗投資者理解夠不夠深刻,在事件發生時有沒有意識到,有沒有去執行;有的則是完全與能力圈掛鉤,所以就會發生對別人是大概率事件(包括確定的內幕消息),而對自己卻不是。因為自己還不夠了解,還不大能做出確定性的判斷,不能產生足夠的信心,也不敢大倉位買入,即便買入了,也拿不住持不住。比如何為低估、何為優質好股,以及對落難“王子”的界定。

做大概率事件一定要有耐心,包括耐心等待和耐心持有。大概率只是代表結果,事件什麼時候發生、需要多少時間,這些我們都無法預測,因為期間涉及太多的因素和變量。我們能做的只是傻傻等待或持有,定期做好跟蹤,彷彿如老僧入定。看似無為,實則是大智若愚。而且這也非常適合上班族,因為沒有那麼多時間。花少量的時間,收穫大財富,性價比超高。當然,或許操作和跟蹤花的時間不多,但是平時思考總結閱讀定不會少。價值遲早會來,從不遲到。閃電下來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在場!

做大概率事件一定要敢於下手,敢於重倉。即便短期內有可能還會下跌,也不用慌,因為這並不影響最後的結果。

在以年為單位的週期裡,股價有波動這是很正常的。比如長期下跌之後,大概率賺錢的機會就將出現。不排除短期仍會遭遇下挫,但即便30%的下跌,相對其後幾倍升幅,又算得了什麼呢?1973年中期,巴菲特以不到當時每股內在價值四分之一的價格買入華盛頓郵報的股票,持有市值1000萬美元。1974年,也就是巴菲特買入的一年後,該公司股價又下降了25%。但是到1985年,持有市值加上已賣出股份所得合計為2.21億美元,是期初的22.1被,年複合回報為29、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