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結石ERCP治療及術後注意事項

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是膽胰系統檢查的重要手段,能夠發現很多其它檢查手段無法發現的病變。

一. 什麼是ERCP?什麼是EST和ENBD?

ERCP是指將十二指腸鏡插至十二指腸降部,找到十二指腸乳頭(膽管胰管共同開口於腸道的位置位置),由活檢管道內插入造影導管至十二指腸乳頭開口部,注入造影劑後進行x線攝片,以事胰膽管顯影的技術。經過近些年發展,又在ERCP操作中加入乳頭括約肌切開術(EST),膽管取石和鼻膽管(ENBD)引流用於治療膽管結石及急性膽管炎。由於此項技術不用開刀,創傷小,手術時間短,併發症較外科手術少,住院時間也大大縮短,深受患者歡迎。在短短几十年中ERCP在臨床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已經成為當今胰膽疾病重要的治療手段。

膽管結石ERCP治療及術後注意事項

二. 接受ERCP檢查及ERCP+EST+ENBD治療的患者術後主要有哪些併發症?

1.急性胰腺炎:十二指腸乳頭部的Vate壺腹是胰管和膽總管匯合的位置,ERCP過程中該部位受刺激或術後水腫,可能會誘發術後急性胰腺炎或使已經存在的胰腺炎加重。

2. 括約肌切開術後出血:單純進行造影多數不需要進行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幾乎不會出血;而進行取石時,需要將乳頭切開才能進一步取出結石。內鏡下切開後的乳頭部大部分出血可自行停止,對於持續活動性出血患者往往需要再次內鏡下止血,絕大部分病人可以出血停止,極少數情況下需要手術治療。

3. 消化道穿孔:穿孔可能由於導絲、括約肌切開或內鏡在遠離乳頭部位引起。較小穿孔可嘗試保守治療,大的穿孔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4. 感染性併發症:常見的為誘發或加重膽管炎的可能,在引流通暢的情況下,一般抗炎治療有效。

5.其它併發症:如ENBD管術後脫落等。

膽管結石ERCP治療及術後注意事項

三. ERCP治療後的患者有哪些關注關注重點?

1. 腹部症狀體徵變化/血清澱粉酶脂肪酶的變化:術後出現上腹部明顯疼痛,壓痛甚至反跳痛需警惕急性胰腺炎或消化道穿孔,澱粉酶脂肪酶明顯升高的患者考慮急性胰腺炎;部分消化道穿孔的患者也會出現澱粉酶升高(但一般在正常值3倍以內)。部分較為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發熱,這些都應該給予足夠重視;

2. 是否存在貧血貌/嘔血/便血/黑便/血色素明顯下降:ERCP術後的患者一般出血速度不快,很少出現嘔血或便血,但部分患者會出現黑便,或監測血常規過程中發現血色素(血紅蛋白濃度)明顯下降;

3.血白細胞變化,中性粒細胞分類百分比變化,CRP/PCT變化:以上指標都是監測體內細菌性炎症的指標,如術後持續不降或反而升高則要進一步警惕胰腺炎或膽管炎的發作/加重,並需要排除消化道穿孔的可能;

4.ENBD引流通暢程度及血清膽紅素變化:梗阻性黃疸的患者術前多會有血清膽紅素的升高,術後膽紅素下降情況同樣需要密切關注。

5.水電解質平衡:膽汁引流量較大時,容易出現水電解質紊亂,維持出入量平衡和血電解質正常同樣重要。

膽管結石ERCP治療及術後注意事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