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一、“十二五”時期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隨州市是全國專用汽車重要生產基地之一,是湖北省專用汽車走廊“十堰—襄陽—隨州”重要支點城市,2007年12月中國機械聯合會授予隨州市“中國專用汽車之都”稱號。專用汽車產業是隨州市第一大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在國家宏觀經濟深度調整下,“十二五”期間,隨州市大力實施“聖地車都”省級戰略,強措施、固基礎、促轉型,實現了專用汽車產業逆勢增長,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一)“十二五”時期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取得的顯著成就

1、產業集中度穩步提升,支柱地位日益鞏固

“十二五”末,隨州市專用汽車及汽車零部件規模以上企業168家,較“十一五”期末的118家增加了50家,增長42.37%,年均增長7.32%。產銷過億元的企業20家,其中:過20億元的企業1家、過10億元的企業5家、過5億元的企業10家。“十二五”末,隨州市年產專用汽車9.76萬輛,較“十一五”末的7萬輛,增長了39.43%,年均增長6.87%;汽車產業年產值361.79億元,較“十一五”末的151.34億元增長了210.45億元,年均增長19.04%(見表1-1)。隨州市已形成專用汽車產能20萬輛、汽車底盤10萬輛、車身12萬臺、車輪1000萬套、鑄造100萬噸。“十二五”末,汽車產業總產值佔隨州市六大支柱行業(汽車機械、食品工業、冶金建材、醫藥化工、紡織服裝、電子信息)的比重為26%;汽車產業產值佔工業總產值比重為24.4%。專用汽車產業支柱地位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表1-1“十一五”與“十二五”期間的總量比較單位:億元


2、產品品種豐富齊全,國內外市場不斷擴大

隨州市專用汽車產品品種數量快速增長,截至“十二五”末,隨州市專用汽車產品已涵蓋了全部8大類別、6000多個品種,與“十一五”末的3000多個品種相比增長了近一倍;汽車零部件已發展到800多個品種、1500多個規格,與“十一五”末的600多個品種1000多個規格相比分別增長了33.33%和50.00%。在全國專用汽車行業,隨州市擁有“四個之最”,即品種最齊全、特色最鮮明、資源最富集、區域集中度最高,“七項第一”即油罐車、城市環衛車、化工防腐液體車、綠化灑水車、平頭車身、鋼質輪轂和汽車鑄造件等連續六年銷量均居全國第一。隨州市專用汽車產銷量佔全國全行業的市場份額由2011年的3.95%穩步增長到2015年的7.19%(見表1—2),年均增長20.51%,國內市場經銷商發展到2000多家,3萬多營銷人員遍佈全國各地。

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抓住了國際經濟逐步復甦和國家推動“一帶一路”的機遇,及時制定了“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大力開拓海外市場,專用汽車產品已銷往亞洲、非洲、南美洲、中東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十二五”末,實現出口1.09億美元,與“十一五”相比有了明顯增長。

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表1-2 隨州專用汽車在全國的比重單位:萬輛


3、產業技術不斷進步,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隨州市100多家專用汽車及零部件企業與清華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漢陽專用汽車研究所等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湖北省專用汽車研究院與隨州市30多家企業簽訂長期技術研發合作協議,大大提升了隨州市專用汽車研發水平,為企業培養各類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500多人、熟練技師、技工2.1萬人。

“十二五”期間,隨州市專用汽車產品研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危化品救援車、機場救援車、瀝青同步撒佈車、太陽能野外發電車、道路融冰車、無障礙房車、新能源車等30多種產品填補了國內、省內空白。隨州市專用汽車行業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00多項,建成省級各類技術中心21個,獲中國馳名商標7個,6家企業參與國家行業標準制定。

智能化設備在專用汽車企業得到應用,如數控加工機床、工業機器人、激光加工中心、德國長玻纖注塑機、美國罐體柔性加工中心、日本AMF-Ⅲ08R東久線、意大利F20光譜儀、等離子切割機、數顯卷板機、自動縫焊機、自動旋邊機等。齊星汽車公司自主研發的“大型罐體機器人自動化焊接工作站系統”在罐體生產上的投入使用,東風隨州車輪、華龍車燈等企業機器人的應用,顯著提升了隨州專用汽車產業智能化裝備水平。

4、資源配置日趨優化,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

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資源優勢明顯。進入國家公告具有專用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30家(其中專用汽車底盤生產資質企業5家、新能源底盤生產資質企業2家),較“十一五”的19家,每一年增加2家增長了37.89%。

全市高新技術專用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發展到33家,能夠生產高新技術產品的企業達40多家。2012年,隨州市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專用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十二五”末,隨州市為專用汽車企業提供配套的零部件企業超過100家,專用汽車底盤本地配套實現突破,本地配套率達30%。中國500強企業紛紛落戶隨州,中國恆天、廈工、玉柴、三環鑄造等國有大型企業與隨州專業汽車企業兼併重組,混合所有制企業達11家。隨州市本土企業程力集團與大力公司重組優化,三環鑄造與湖北全力實施強強聯合,優化了產業結構。一批大項目帶動產業升級:投資15億元的廈工楚勝專汽工業園項目、投資20億元的玉柴工業園、投資5.5億元的東風隨州車輪“1000萬隻車輪”擴建項目、投資4億元的恆天汽車工業園二期及新能源生產線項目、齊星工業機器人研發應用項目、程力集團年產2萬輛塗裝生產線等項目相繼投產,有力推動了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標誌著隨州專用汽車產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5、平臺建設紮實推進,產業服務能力逐漸顯現

“十二五”期間,完成了湖北專用汽車研究院、隨州市專用汽車信息服務平臺、湖北省專用汽車質量檢測中心、隨州專用汽車博覽中心四個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在產品研發、關鍵技術、前沿信息、質量標準、產品展示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產業服務能力初步顯現。完成了國家專用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應急產業示範基地、國家專用車出口示範基地三個基地建設。成功舉辦了2011、2013、2015三屆中國(隨州)專用汽車發展國際論壇,擴大了隨州市在專用汽車行業的影響力,提升了隨州市的知名度,展示了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的綜合實力。

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二)“十二五”時期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存在的主要不足

1、企業協同能力不強

隨州市專用汽車生產企業多、聚集度高、產業規模大,已形成較為完善的汽車產業集群,但集群內經濟結構不夠合理、企業發展不平衡、行業龍頭企業帶動性不強的問題依然存在;企業間尚未建立真正意義的協同聯盟關係,如:原材料採購、物流運輸、人員培訓等。

2、產品差異化發展不夠

經過“十二五”的努力,隨州市專用汽車產品低質化、同質化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從總體上看,由於技術力量和產品研發投入仍顯不足,因此創新不夠,簡單仿製的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尤其是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較低的灑水車、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加油車、半掛車、車廂可卸式垃圾車等低端產品仍不同程度存在低質競爭。

3、智能裝備水平不高

“十二五”時期,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的生產環境、生產裝備、生產工藝等已實現了質的變化,達到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但與國內行業的國有大型汽車企業相比,在設備、工藝、信息與管理等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與國際、國內高水平的汽車整車生產企業相比,其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設備的智能化水平、製造工藝的先進性方面仍有距離。

4、研發資金投入不足

隨州市大部分民營企業在粗放型經濟結構中完成企業原始資本積累後,在技術研發和市場開拓等方面的資金投入明顯不足,大部分企業的資產經過抵押實現資本放大後再投入到土地購置和廠房建設,形成短貸長投發展模式。企業產能快速放大所形成的激烈競爭,使得企業利潤急劇下降、資金成本快速增加。此外,土地成本、經營成本、管理成本等亦大幅增加,多重效應的共同作用,造成企業資金異常緊張,產品研發資金的投入進一步受到擠壓,產品缺乏創新活力不足,使得大部分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嚴重的資金短缺問題。

二、“十三五”時期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發展環境

(一)國際環境

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興起,以製造業“三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核心,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帶動了全球產業結構的深刻變化。國際產業呈現集群化、信息化、生態化的發展趨勢,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徵。為應對新一輪工業革命,歐美髮達國家在工業化的浪潮中加快“新工業革命”(如德國的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法國新工業計劃等),謀求在技術和產業方面創造新優勢,搶佔製造業高端。同時,印度、越南、印尼等發展中國家加快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搶佔製造業中低端。我國製造業正面臨著“前堵後追”雙重擠壓的較困難的產業發展國際環境。如此,必將對我國專用汽車產業參與國際化競爭、拓展外延市場造成一定的困難和阻礙。另一方面,國內龐大的內需市場,會積極推動中外專用汽車企業合資合作步伐的加快,這對提升我國專用汽車技術進步有較大幫助。

(二)國內環境

1、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引領專用汽車產業的整體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新一輪的深度改革,國內經濟改革將在“十三五”期間進入深水區,經濟總體增長形勢會發生較大變化。由固定資產投資、出口、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模式正在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傳統產業綠色升級和創新、消費等拉動國民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由區域試點經濟發展向全國經濟整體協同發展轉變。

在“一帶一路”政策導向下,大量工程類專用汽車在市場需求空間上會西移和外延,同時帶動國內大物流的西移和外延;京津冀經濟區、上海自貿區、北部灣經濟區、東北—蒙東經濟區、長江流域經濟帶的建設等,將對內需市場的需求結構帶來較大影響,城市服務專用汽車、新能源專用汽車、物流專用汽車、適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工程類專用汽車將是未來內需市場需求的發展方向;受互聯網、大物流和大工程影響,國內大量工程類和物流類客戶將向集團類客戶轉變;在國家加大新農村建設的宏觀政策導向下,適合農村需求的短物流、環衛車、消防車等新型農村專用汽車會呈現較強的增長態勢;在節能、環保政策影響下,各種型式的新能源專用車將以較快速度增長;在大物流環境影響以及國家強調資源循環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下,鋁合金等輕量化專用汽車在“十三五”期間將得到較大發展;針對以鋁合金專用車輛為主的企業,在市場需求環境發生轉變的情況下,其運營模式將會引入開創型發展新思維。

2、創新和綠色發展推動專用汽車產業的全面升級

世界經濟將在互聯網時代的影響下進入新一輪工業革命浪潮。為了適應世界經濟環境的變化,積極推進產業結構的轉型和升級,成為世界各國的不二選擇。

創新已成為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動力。國家重點提出傳統產業的綠色升級和創新,打造中國製造2025強國戰略。我國專用汽車行業過去重視低質跑量、追求短期經濟效益,忽視新產品、新技術、新材料、新的生產方式、管理方式、新市場、新的組織方式、運營方式等產業升級內容的研究和運用,在新一輪產業創新發展的進程中,專用汽車企業要注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專用汽車產業。

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有利於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格局。綠色發展即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是我國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國家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鼓勵新能源專用汽車設計、製造技術的自主研發。我國排放法規日益嚴格,促使專用汽車企業加快技術革新步伐,推動傳統能源專用汽車的節能減排。“十三五”期間,專用汽車產業將緊緊圍繞“綠色”這一主題積極主動推進產業的綠色化升級改造,將生態文明的理念滲透專用汽車產業發展的全過程,發揮科學技術的生態功能,推進科技創新與突破,採用新技術進行綠色生態化改造,將專用汽車產業的生產方式改造為綠色生態化生產方式,形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與專用汽車產業協調發展的科技支撐體系。

3、市場需求的變化促進專用汽車產品結構的大調整

以供給側改革推進專用汽車產業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有利於提高專用汽車產業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差異化的分工協作將產業發展和產品結構調整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和新動力。

在經濟新常態格局下,經濟增長方式將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將推動國內市場需求格局的變化。從發展趨勢來看,國內專用汽車市場需求將產生下列變化:一是傳統固定資產投資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轉移,將會對工程建設類車輛在客戶對象、車輛適應性、空間格局上帶來較大變化;二是在網商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大物流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國內物流公司將由過去小、散、亂向少數規模化企業快速轉變,物流類專用汽車集團客戶將會增多,真正適合物流企業需求的運輸類專用車輛,將在技術提升、新材料應用、輕量化發展、車聯網技術、新能源運用、企業運營模式等方面發生質的變化;三是政府職能轉變後,過去由政府承擔的服務必將快速市場化,部分企業將由製造企業向綜合服務企業轉變;四是伴隨著產業鏈的發展與延伸,將會使專用汽車企業由過去的單一提供產品,向產業鏈價值的共同分享轉變,使企業更加專注經營模式和產品方向的戰略定位;五是社會分工的精細化、專業化和需求的多樣化,將推動專用汽車產品朝個性化需求和個性化服務方向發展。

到“十三五”末的2020年,根據國家《專用汽車行業“十三五”專項發展規劃》,預計全國專用汽車的產量約為180萬輛(見表2-1)。

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表2-1 “十三五”期間專用汽車需求量預測表(單位:輛)


4、合資合作重組將推動專用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

未來專用汽車行業的合資合作與資產重組將呈現以下特徵:一是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專用汽車企業參與國內市場的願望加強;二是國內專用汽車行業在產業升級的背景下,與國外先進企業合作的迫切性增大;三是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影響下,國內專用汽車產業走出去的趨勢不可逆性;四是雙方合資合作的方式較過去將有較大轉變,國外企業將會以更加務實的心態參與合作進程;五是合作的產品對象將圍繞新能源專用車、輕量化、安全運輸、智能化運輸、高速公路與機場類專用車、旅居房車、消防、現代物流類等方面展開。可以預見,“十三五”將是我國專用汽車產業走向對外合資合作的關鍵時期,先進的專用汽車產業技術與管理模式的引進,必將大大推進我國專用汽車產業的發展與進步。

5、新思維推動專用汽車產業模式的大變革

新思維下的專用汽車行業主要發展趨勢:一是一體化定製能力的提升和創新,製造板塊將通過大數據、互聯網等,把客戶需求信息—底盤信息—上裝配套件信息—製造信息—後市場信息等融為一體;二是製造本身的智能化、自動化、無人化發展趨勢;三是互聯網銷售模式的擴大化和普及化;四是利用互聯網思維,整合行業後市場資源,改變傳統後市場運營模式;五是規模化專用車產品和上裝零部件產品為適應互聯網思維的標準化、模塊化,提升互換性和組裝效率;六是傳統的管理方式將在互聯網思維的推動下,加速企業管理向數據化管理轉變;七是在互聯網時代,新技術、新材料發展實現突破;八是市場的拓展將更加平面化。互聯網思維將打破傳統的區域市場,在統一透明的市場平臺上,企業競爭將更多體現在產品綜合性價比上。

(三)省內環境

1、汽車走廊的產業鏈較為完整

湖北汽車走廊“武漢—隨州—襄陽—十堰”聞名全國。武漢是我國內陸的市場中心,有極強的市場集散功能和廣泛的經濟輻射作用。十堰已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商用汽車生產基地和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之一。襄陽不僅是東風商用車和乘用車的重要製造基地,是我國汽車動力和汽車零部件的製造基地,也是新能源汽車發展較快的示範城市。隨州是湖北汽車長廊的節點城市之一,專用汽車產業和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優勢明顯,綜合實力行業領先,隨州是四個城市中專用汽車銷量在“十二五”期間唯一保持持續增長的城市。(見圖2-1)


圖2-1“十二五”期間武漢—隨州—襄陽—十堰四大城市專用汽車銷量圖

2、產業創新轉型步伐逐漸加快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表現出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能否適應和引領新常態,實現結構優化、動力轉換,關鍵在於創新。

武漢汽車產業致力於推進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集聚與配置,構建完善創業創新的政策和制度環境;進一步完善以企業為主導的產業創新體系;重點突破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核心技術,形成世界領先的汽車自主品牌研發創新與製造體系;積極適應互聯網時代新變化,打造創新發展新空間。

十堰汽車產業發展將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重大發展戰略,加快推進製造業提檔升級,加強與東風公司的發展對接和政企共建,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加快企業製造裝備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引導製造業向分工細化、協作緊密方向發展。

襄陽以開放倒逼產業升級,積極開展境外招商,逼迫本土企業吸收先進技術,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以發展新能源專用車為重點,積極從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車“兩縱三橫”(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動力電池、驅動系統、控制系統)的產業形態。

隨州市在調整產業結構與合資合作帶來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宏觀經濟下行和區域競爭加劇帶來的挑戰。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引導企業產品向“專精特新輕”方向轉型,瞄準綠色發展和低碳節能,以創新驅動,促進自主創新,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持續發展。

3、零部件就近配套的能力持續提升

在“湖北汽車走廊”上汽車整車與零部件企業間基本形成了較為明確的分工,協作配套關係較為穩定。四地傳動系與行駛系零配件生產廠家均相對較多。

十堰市目前已形成重、中、輕、微、客等全系列商用車和專用車、關鍵零部件總成及全系列汽車零部件生產體系,東風汽車公司近50%商用汽車整車的產值與產量、約70%的汽車及零部件企業(600多家)集中在十堰市,十堰已成為全國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度最高、汽車零部件產業鏈較為完整的城市之一。襄陽市從事整車和零部件研發、試驗和製造企業300多家,其中零部件企業主要為東風汽車、東風股份、神龍公司的輕型商用車、中高檔乘用車等配套。初步形成了電動汽車底盤、動力電池、電機、驅動系統、控制系統、充電系統等較完整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鏈。隨州市汽車零部件囊括車身總成、車輪、車燈、車橋、變速箱、傳動軸、車廂等800多個品種,1500多個規格,專用汽車零部件產業綜合實力在全國名列前茅。

(四)面對機遇的隨州優勢

“十三五”時期,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隨州專汽產業面臨工業化、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國際化和供給側結構調整等新的形勢和新任務。專汽產業作為隨州第一大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產業集群優勢地位將進一步凸現。

1、日益濃厚的汽車產業文化氛圍。隨州市是一個因汽車產業而興、且正在隨著汽車產業的發展而發展的新型城市。汽車文化在隨州市的產生、發展與沉澱已經歷了近60年的時間。汽車文化已深深根植於隨州人民的心中,濃厚的汽車文化氛圍,已形成了推進汽車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2、高度聚集的專用汽車發展資源。168家專用汽車整車及汽車零部件企業,2萬餘名營銷人員遍佈全國各地。產業配套齊全,上下游產業鏈日趨完善擁有全國最為完備的專用汽車產品生產體系,涵蓋了專用汽車的各種類型,為客戶提供了充分的選擇空間。2012年6月,隨州“聖地車都”戰略被納入湖北“一元多層次”發展戰略,2013年1月順利通過中機聯“中國專用汽車之都”稱號五年複審,“省、部”及“省、市”聯手科學合理引導專用汽車產業資源向隨州聚集,給予隨州資金、項目、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產、學、研合作培育起來的自主創新能力在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中逐漸形成,奠定了隨州專用汽車產業集群的新優勢。

3、不斷增強的汽車產業城市功能。隨州市是湖北汽車長廊中的重要節點城市,4條鐵路、3條高速公路、3條國道貫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正在建設中的武—西高鐵在“十三五”期間將正式通車,到時將大大提升隨州市交通佈局。隨州市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功能日益提升、旅遊資源極其豐富、居住環境得天獨厚、就業市場發育成熟、教育資源充實優厚,都為各類專業人才向隨州市聚集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為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4、漸趨成熟的專用汽車銷售網絡。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實現了海外市場的成功進入,國內外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具有獨特的銷售優勢:一是依託“湖北省專用汽車信息服務平臺”,搭建了企業與國內外汽車產業信息交流平臺,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在全球化採購中的作用。為加快發展汽車研發、汽車零售和售後服務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藉助“中國(隨州)國際專用車博覽會”,通過規模化、專業化、聚集化的展銷會形式促進產品銷售和企業宣傳。建立了中國(隨州)專用汽車博覽中心,舉辦“中國(隨州)專用汽車發展論壇”,多維度開展專用汽車產業領域內的合作交流與信息共享,以最優的資源配置、最新的行業動態和市場信息、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為隨州專用汽車產業的創新發展做好充分儲備。二是建立了互聯網銷售模式,企業普遍建立了專用汽車電子營銷網絡平臺,促進了市場的向外部延伸與發展。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市場開發突破了傳統的區域限制,運用互聯網思維模式,整合行業後市場資源,改變傳統後市場運營模式,通過互聯網平臺與全球大市場緊密聯繫。三是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培養和選拔機制建立,培養專業銷售人才,2萬多名專用汽車銷售人員遍佈全國各地,形成隨州市專用汽車強有力的銷售優勢。

三、“十三五”時期隨州專用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

緊緊抓住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歷史機遇,對接“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湖北省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綱要”、“長江經濟帶”等國家、省級戰略,堅持專汽產業第一支柱產業地位,全面實施“聖地車都”省級戰略,圍繞千億元產業發展目標,以“競進提質、升級增效、以質為帥、量質兼取”為總要求,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專用汽車產業深度融合,以轉型升級為主線,以創新驅動為重要支撐,走產品差異化、創新協同化、企業立體化、生產服務一體化之路,實現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發展由傳統經濟發展思維向“互聯網 + ”融合思維的轉變、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由生產為主向生產與服務融合的轉變,推動專汽產業持續做大做強。

(二)基本原則

1、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

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市政府加強戰略研究和規劃引導,完善相關支持政策,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2、創新驅動與綠色升級相結合

堅持專用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和綠色升級思路,全面推進專用汽車產業生態設計和綠色製造,強化產品全生命週期綠色管理,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製造體系,通過全產業鏈的綠色技術創新,實現產業的綠色升級。積極做好新產品、新技術、新材料、新市場、生產方式、管理方式、組織方式、運營方式等方面的有效轉變。採取產學研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等新機制、新模式,加強自主技術創新,強化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換代,不斷推出“專精特新”車型,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能源專用車和低碳專用車產品生產,推動節能、安全、環保型專用車產品的發展。

3、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

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製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隨州市專用汽車產品的研發和設計能力;利用各種嵌入式的系統和軟件對專用汽車產品進行智能化改造,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價值,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積極利用“互聯網+”思維,改變產業傳統格局,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4、自主發展與開放合作相結合

堅持隨州專用汽車產業縣、市、區發展統籌佈局,加大投入,整合資源,完善產業鏈條,形成自主發展能力。積極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多層次、多渠道推動招商合資合作,形成新的比較優勢。促進隨州專用汽車產業快速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速度和規模,鼓勵龍頭企業向全國乃至全球佈局。

(三)主要目標

“十三五”期間,產業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質量效益不斷提高,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信息化、智能化製造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與資源環境更加協調,產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1、總量目標

到“十三五”末,實現總量擴張與結構調整優化。力爭全市汽車工業產能達30萬輛,產量20萬輛,比“十二五”末的產量增長2倍以上,年均增長15.43%;汽車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年均增長22.55%,其中,專用汽車總產值600億元、底盤實現產值100億元、零配件產值300億元(見附表1)。實現利稅105.26億元,年均增長39.01%。汽車及零部件產品出口突破6億美元,年均增長40.65%。零部件本地配套率達40%。

2、企業發展目標

到“十三五”末,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00家,100億元企業1 家,50億元企業5家,30億元企業2家,20億元企業3家,10億元企業20家(見附表2)。形成3—5家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在國內市場有較大影響的汽車和零部件企業集團。整體實現“中國專用汽車之都”在我國專用汽車行業的絕對領導地位和風向標作用,力爭在國內專用汽車市場佔有率達到10%以上。新建2個國家級技術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2—3個博士後工作站,5個省級技術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力爭引入1—2家國際先進水平的汽車製造商,在隨州投資建廠或設立研發機構、銷售服務中心,實現2家汽車及零部件企業成功上市,實現專用汽車產業的全面繁榮。

3、產品調整目標

優先發展“專精特新輕智”產品,提升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車型,突破性發展中、高端專用汽車底盤,加快發展關鍵汽車零部件,大力推進新能源專用汽車和低碳專用汽車。到“十三五”末,專用汽車品種達到7000種,車輛產品噸位構成比達到重、中、輕比為5:2:3的合理比例。推動具有新材料、新技術、輕量化、智能化等特徵的傳統產品升級。30家企業成為規模較大、差異化優勢突出龍頭企業,20個拳頭產品產銷量進入國內、省內同行業市場前列。新能源專用汽車產能達到8萬輛。零部件產品鑄造能力達到全國領先。

4、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目標

專用車高新技術企業佔全市工業企業比重達到30%,國家級檢測中心1個、研發中心2個。省級研發中心30個,湖北省名牌產品30個,創建省級標準化良好示範企業3家,中國馳名商標10個,填補國內空白產品達到100個。從事產品開發的專業技術人員佔企業員工總數比例達到8%以上。大中型專用車企業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比例達到2%以上,1家創新型企業進入世界500強。專用汽車行業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提高到3件。

(四)發展戰略

1、產品差異化戰略

實施差異化戰略,發揮差異化優勢,促進技術改造、產品升級和自主創新。

(1)設計“差異化”。以模塊化設計、參數化設計、輕量化設計,推行一車多樣、一車多用;廣泛應用智能化、自動化和集成化等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實現設計研發的創新發展。

(2)品種“差異化”。引導企業實現產品差異化發展,克服同質化競爭。做大、做強、做精罐式車、城市環衛車、自卸車等優勢專用車產品,做特做新做專房車、消防車、特種車、運輸類物流車、廂式車、純電動專用車等新型專用車產品。形成一大批特色鮮明、優勢明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拳頭產品和特色產品。

(3)市場“差異化”。通過細分客戶群體、聚焦特定需求,實現重點突破創造市場。通過市場區域細分、客戶需求細分和銷售渠道細分等獲取差異化優勢。

(4)服務“差異化”。一方面,專用汽車製造企業向上延展研發、向下延展售後、橫向延展整合,通過個性化定製,提供多樣化的售前設計服務、售中物流服務、售後維修服務;另一方面,整合隨州專用汽車與零部件企業,以“中國專用汽車之都”的整體形象在全國及海外設立服務網點。

2、創新驅動戰略

(1)體系創新。統籌協調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參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隨州專用汽車產業創新體系,增強企業的創新活力和動力,初步實現由“隨州製造”向“隨州創造”轉變。

(2)機制創新。發揮政府在協同創新方面的引導作用,建立健全市級和縣、市、區“三維一體”的協同創新組織協調機制。明確職能分工,對區域創新體系、協調合作以及重大項目給予大力支持;建立多元投入的隨州市創新基金和成果轉化基金。鼓勵聯合建立各種專業技術協作組織,協調解決整合過程中的問題。形成範圍更廣的科技推廣協調機制。

(3)模式創新。加強隨州市高新區、湖北汽車工業園區的協調與互動,立足現有的基礎,進一步落實各種專用汽車公共服務平臺與創新聯合體的建設,充分發揮協同創新作用。引導大企業、大項目進園區發展,以創新驅動增強園區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活力。

(4)技術創新。加強制造業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儲備,構建產業化導向的專利組合和戰略佈局,鼓勵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參與市場競爭,培育一批具備知識產權綜合實力的優勢企業,推動市場主體開展知識產權協同運用,構建知識產權綜合運用公共服務平臺。

3、企業立體化戰略

以“立體化戰略”拉動隨州專用汽車企業全面成長、縱深發展,實現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由“量”向“質”、由“大”到“強”的轉變。

(1)做強龍頭企業。重點扶持齊星集團、程力集團、恆天汽車、東風隨專、廈工楚勝、三環鑄造等一批龍頭企業,通過兼併重組或擴產、擴能等方式壯大規模,培育產品研發與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在國內、外專用汽車市場的佔有率及配套份額。支持專用汽車與零部件骨幹企業通過自主設計創新、自主技術創新、自主品牌創新和自主制度創新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和核心競爭力。鼓勵龍頭企業到境外併購,與境外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合作,設立營銷及服務中心,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到“十三五”末,形成3—5家專用汽車企業集團,力爭1家企業進入國內專用車企業100強,引進國際知名專用汽車企業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2)做寬產品領域。鞏固已有的產品優勢,加強專用汽車底盤、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的產品研發,開拓智能專用汽車、高端專用汽車和車用發動機等新領域。以龍頭企業拉動中小企業,從核心產品向附加產品延伸,從有形產品向無形產品延伸。通過延伸策略、充實策略、帶動策略、換代策略、消減策略等不同路徑,實現專用汽車整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領域拓展和產業鏈條的延伸。

(3)做優產業集群。不斷催生一批戰略性新興企業,壯大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集群,合理規劃和建設隨州市高新區、曾都經濟開發區的專用汽車產業園,形成相互關聯、各具特色、定位準確、優勢互補、差異發展的企業格局,推動隨州專用汽車產業成片發展、集中發展、集約發展。

(4)盤活產業資源。調整產業結構,積極引進外資和央企實行資產重組,鼓勵企業上市,形成央企、國有、民營、外資優勢互補,盤活產業資源。促進企業間的分工協作,建立和優化“345”專用汽車產業鏈綜合服務體系,支持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從產品研發到內部拉動計劃的制定、標準化的實施與持續改進、新產品的開發與試製、新車型上線生產的工藝調整與驗證、產品的使用與維修,推進“產業鏈”的高效運行。

4、生產服務一體化戰略

(1)產業服務 “一體化”。鼓勵具備條件的優勢企業,“裂變”專業優勢,通過工序、專業設備、流程再造,面向隨州行業企業提供社會化、專業化服務,共享生產要素資源,避免產能重複建設,推進協同發展。依託湖北專用汽車產業園區、隨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建設一批生產性服務型公司;以“中國專用汽車之都”的整體形象在全國及海外設立4S銷售中心和售後服務網點。

(2)產品標準“一體化”。以湖北省專用汽車質量檢測中心為依託,以創新產品為試點,引導企業制定產品標準,通過各種資源的協調和推動,逐步建立健全專用汽車行業標準。在互聯網思維方式下,建設行業大數據庫,在產品一致性監督與管理、產品標準化等方面推動隨州專用汽車產業發展進程。

(3)物流網絡“一體化”。建設“湖北專用汽車物流中心”,完善運輸、儲存、包裝、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網絡。

(4)信息資源“一體化”。以“湖北省專用汽車信息服務平臺”為依託,加強國內外專用汽車企業的合作,制定專用企業信息資源目錄,建立專用汽車信息共享與協調機制,積極推進專用汽車信息採集、處理和發佈的一體化,促進各類企業在平臺上交流業務、託管服務等,促進產業信息交換與共享。

(五)產業發展重點

1、專用汽車整車發展重點

堅持“量質”兼取,以“市場”為導向,實施“差異化”戰略,打造拳頭產品,促進供給側結構優化。鞏固現有的優勢專用汽車產品基礎,擴大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低碳環保新型新能源專用汽車產品的比重,推進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綜合應用。重點發展新能源、輕量化、智能化專用車並形成產業化。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引導與扶持下,通過積極申報、資源整合、引資重組省內外專用汽車優勢企業,到“十三五”末,全市進入國家公告目錄的專用汽車生產企業達到45家以上,產能達到30萬輛,產銷量佔全國總產銷量的10%;新能源專用汽車的年產銷量達到8萬輛。

(1)繼續鞏固專用汽車產品地位。鞏固和擴大罐式專用車、自卸車、特種專用車、環衛車、半掛車等傳統專用汽車的產品優勢和規模,加快傳統產業升級;充分利用隨州危化品罐式車的稀缺資源和品牌效應,進一步提升危化品罐式車質量標準,推進危化品罐式車提檔升級,將隨州市危化品罐式車打造成享譽全國的知名品牌;充分利用優化設計、有限元分析等先進的設計技術與工具,配合新材料(如高強鋼、碳纖維、鋁合金鎂合金等)、新工藝(激光焊接、表面強化等)的應用,提升專用汽車產品輕量化水平,鞏固和拓展其市場地位。

(2)大力發展高附加值專用汽車產品。優化企業產品結構,擴大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生產比重,高端產品覆蓋到每個專用車生產企業,創立產品品牌。充分運用新材料、互聯網技術、輕量化技術,加大機、電、氣、液、微電子一體化技術等在專用車產品的推廣應用。快速推進應急救援、特種消防、道路工程、機場救援、油氣勘探、高鐵維護、冷鏈物流等高附加值專用汽車的產業化。適應綠色城市交通發展需要,重點發展城市輕軌、電動汽車等產品。大力發展真正適合現代物流需求、適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新農村建設需要、適合高等級公路建設與養護及搶險需求、休閒服務類需求、適合現代影視傳媒行業需求等各類專用車,如:智能化花草剪修車、樹枝破碎處理車、養蜂車、混凝土泵車、液態瀝青保溫運輸車、高鐵工程車、道路檢測車、橋樑檢測車、電視轉播車、電源車等。

(3)著力打造應急救援專用汽車產品。及時抓住我國災害和危機救援用專用汽車產品升級換代的機遇,以隨州國家應急產業示範基地為引領,規劃建設應急專用汽車產業園,豐富和延伸應急救援品類,形成規模化生產。壯大危急救援專用汽車市場,著力開發功能更強、性能更優的災害和危機救援專用汽車,如危化品救援車、機場救援車、融冰除雪車、搶險救援車、通信應急保障車、防彈車、防化車、災害監測車、大噸位清障車、快速架橋專用車、醫療救護車、防疫消毒車等。

(4)重點發展專用車關鍵共性技術。針對專用車重點領域關鍵和共性技術,以“湖北專用汽車研究院”和產學研的優勢,引導企業發展,加快技術突破,帶動產品升級。重點在發展高效運輸、節能、環保要求下的輕量化整體設計技術、整車集成技術、專用車製造及上裝零部件的標準化、模塊化設計技術、車聯網技術、危化品專用車的主被動安全技術、客廂改裝集成類車輛的整車佈置技術、高等級公路維護、搶險、救援車輛及消防車輛的整車設計技術、鋁合金下料、焊接、結構件製造技術、專用汽車工藝裝備技術等方面實現技術在專用汽車產品的應用轉化。

2、專用汽車底盤發展重點

(1)壯大底盤生產規模。依託東風隨專、恆天汽車、程力集團、齊星集團底盤生產線,加大技改和擴能力度,形成規模生產,重點發展高性能、高可靠性、高附加值中重型專用車、特種專用車、新能源汽車、軍用專用車和輕型載貨車底盤等系列,支持程力集團年產5萬輛輕型載貨車整車(底盤)生產項目。

(2)帶動底盤配套發展。以底盤企業帶動“零部件—底盤—專用車—營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配套發展,實現底盤企業與專用車和零部件企業開展技術、產品公告、定製化生產等深度合作,降成本、減庫存、優結構,專用汽車底盤本地配套率達到40%,確定區域核心競爭力的底盤優勢。

3、汽車零部件發展重點

加快零部件產業發展,提高關鍵零部件自主創新能力,整合汽車零部件資源,實現與整車生產企業同步研發、同步生產、同步模塊化供貨,提高配套能力。

(1)汽車通用關鍵零部件。重點支持和幫助齊星車身、東風車輪、華龍車燈、三環鑄造、億豐泵業、神馬齒輪等汽車零部件企業產品研發和開拓市場,使之儘快形成自主的新產品研發體系,完善產業鏈建設,健全市場營銷網絡,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大力支持燃油供給系統、車身內飾系統、電器照明系統、電子控制系統和信息系統等汽車零部件產業升級;促進汽車模具和精密鑄造件、精衝件技術與工藝水平的提升,力爭新增一條鋁質車輪生產線,促進隨州市車輪產品向高端發展;通過引進、合作、合資的方式全力開拓車用發動機和汽車智能控制系統產業新領域;鼓勵汽車零部件企業優化重組,推進汽車大總成、大系統生產企業規模化;提高車橋、座椅、汽車工具、汽車鑄件、變速箱、液壓件、油箱、底盤、汽車覆蓋件等通用汽車零部件的市場佔有率,填補隨州市汽車零部件的空白。

(2)專用汽車上裝零部件。優先發展用於專用汽車上裝的關鍵零部件,積極開展光機電一體化技術、電子信息技術、傳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智能化技術等高新技術的研究,重點引進和研發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關鍵零部件,如各種光電類傳感器、電控系統、電液系統、變量液壓泵、電磁控制閥、液壓控制閥、各類液壓元件、變量馬達、靜液傳動系統等專用汽車上裝關鍵零部件產品。以改善專用汽車產品的品質,提高專用汽車產品的整車性能、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為隨州專用汽車產品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上裝高端產品發展提供核心動力。

(3)零部件產業集群。重點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等零部件企業的發展,優化調整汽車零部件產業結構,力求實現高品質、高附加值、大批量、規模化生產。到“十三五”末,隨州市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達到160家以上,汽車零部件品種突破1500個,專用汽車零部件本地配套率達到40%以上,部分關鍵零部件開發能力及製造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隨州市汽車零部件批量進入國內知名大型商用車的配套體系,力爭融入跨國公司全球採購體系。

4、新能源專用車發展重點

(1)佈局新能源專用汽車產業園。以恆天汽車、東風隨專、國宏公司、程力專汽、齊星車身為龍頭,建設新能源專用汽車產業園,加大對新能源專用車及零部件企業的引進力度,引進新能源生產企業進駐園區,招商引進電機、電控系統、動力電池、電池回收等企業進駐園區。培育有新能源專用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快速形成批量生產新能源汽車的能力。加快充電快速化、智能化、通用化、集成化、高效化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2)推進新能源專用汽車產業化發展。圍繞國家提出的新能源發展方向,大力推進純電動專用汽車產業的發展,以純電動城市公交車、純電動城市環衛車、純電動城市物流車、低速電動車為切入點,積極開展電動專用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示範性運營。著力打造隨州市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零部件產業;全力解決充電效率、製造成本、電池性能一致性、續駛里程等關鍵技術問題,實現電動專用整車與關鍵部件的同步發展。

5、汽車服務業發展重點

推進隨州專用汽車和零部件產業向服務領域延伸,以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為導向,重點推進金融服務、研發設計、技術諮詢、融資租賃、現代物流、人力資源、售後服務、電子商務、檢測認證等生產性服務業創新升級,為專用汽車製造業發展提供支撐;促進產業逐步由生產製造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提高產業綜合競爭力。以隨州專用汽車博覽中心為基地,促進企業、產業與公眾融合;以專用汽車技術轉移大會為載體,促進高端技術人才技術向隨州聚集;建立健全“專用汽車配件採購與配送服務中心”運行機制,發展壯大第三方物流產業。

四、“十三五”時期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一)重點工程

圍繞千億元產業戰略目標,重點實施創新驅動轉型工程、規模結構工程、質量品牌培育工程、開放重組工程、公共服務平臺工程、專汽文化工程“六大工程”,為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發展提供新動能。

1、創新驅動轉型工程

以市高新區、曾都開發區、隨縣開發區、廣水開發區為重點區域,以若干具有比較優勢的企業為重點,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實現創新驅動。

(1)創新能力提升建設。強化創新驅動發展理念,依靠科技創新凝聚發展新功能。建立完善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組織開展以“五個一”為主要內容的創新活動,切實提升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即:每家企業每年至少完成一項省部級或市級新產品研發項目;每家企業完成建設1個省級或市級研發平臺(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校企共建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實等);每家企業每年至少有一項與高校或科研院所聯合研究的重點項目;每個主導產品每年至少申請1項發明專利;每家企業每年至少轉化應用1項科技成果。申請專利400件以上,新創建5個省級以上研發平臺,新認定10家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0家。

(2)創新產品提升建設。積極轉化科技成果,不斷開發升級新產品,提升產品競爭力和附加值,實現產品更新換代。探索股權合作方式,推進和實施企業產品差異化發展。重點加快廈工楚勝、程力集團、玉柴東特、力神公司等企業運用新材料、新工藝,開發設計輕量化罐式車;恆天汽車、東風隨專、程力集團、大力專汽等企業重點推進新能源整車集成技術和公共平臺技術的攻關與升級;中航奧龍、東正專汽加快機場除冰車、道路融冰車等關鍵技術研發應用;江南專汽加快高壓細水霧車和雲梯消防車新產品研發;重汽華威、合力專汽、新中綠專汽、成龍威專汽等企業重點加快研發新型智能環衛車。進一步加快車聯網、衛星導航技術在專用汽車產業的開發應用。力爭具有一定創新水平的20個拳頭產品進入國內同行業前列,培育產銷過10億元拳頭產品5個,過5億元拳頭產品6個。

(3)智能製造提升建設。突破性提高企業智能裝備水平,推動大數據、信息化、智能化新技術與專用車研發設計、製造服務全產業鏈的融合發展,培育新型生產方式。推進工業機器人、數字化車間、智能化工廠等智能裝備在汽車及零部件、風機、鑄造等企業的應用。支持企業新上智能化生產裝備。以齊星車身智能化罐體機器人焊接、智能化數控模具與專用車對接項目,湖北廣達智能化數控機床項目,程力集團輕型整車生產線,恆天汽車、東風隨專底盤生產線、三環鑄造、湖北風機智能化機器人應用為重點,積極培育一批智能裝備、智能製造、智能產品試點示範項目,提升企業智能製造水平。

(4)創新平臺提升建設。發揮政府在提升創新能力方面的引導作用,提升湖北專用汽車研究院服務對接企業功能,圍繞轉型升級、新一代技術、產品創新的重大共性需求,加大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組建“國家級專用汽車技術聯盟”,形成與企業創新協同發展大格局。培育開放式創新生態系統,在市高新區佈局發展創客空間,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器,激化社會創新活力。

2、產業結構調整工程

通過實施“市場主體增量行動”,重點在新能源、輕量化、智能化專用車三大板塊發力,做大、做優、做強專用汽車產業;以企業技術創新為基礎、制度創新為前提、以管理創新為保障,通過建立多層次人才保障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1)佈局產業園區。一是通過招商引進國內知名企業集團在隨州高新區佈局輕量化裝備產業園。二是在曾都區規劃建設湖北省專用汽車產業園,將其建成湖北唯一、全國知名的專用汽車產業基地;三是在何店、均川、厲山等汽車零部件資源比較豐富的鄉鎮建成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對外招引大型零部件集團入駐投資建廠,帶動產業集群發展、集聚發展;四是依託恆天汽車、東風隨專、程力專汽、齊星車身、大力專汽、奧龍專汽等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建成湖北省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五是發揮隨州“國家應急產業示範基地”品牌優勢,以程力專汽“湖北省特種車輛應急動員保障中心”資源優勢,建設應急裝備製造產業園,建成全國知名的應急產業示範基地。

(2)建設重點項目。建設一批新上專用車項目、新能源項目、技術改造項目、擴產擴能項目,以及招商引資項目,力爭過20億項目1個,過10億元項目3個,過5億元項目7,過億元項目5個,過3000萬元項目20個(見附表3)。將重點項目建設和產業招商項目作為專用汽車產業提檔升級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撐,健全項目包保、“一企一策”、協調服務等工作機制,加強要素保障,確保項目竣工投產,形成新的增長點。

(3)實施增量行動。實現優勢企業規模質效同步增長,規模企業達到200家,積極引導具備生產能力和條件的專用車生產企業申報專用車生產資質;推動企業在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等方面供給側改革,不斷調整產品結構,開拓國內外市場,培育專用汽車市場主體40家,實現新增產值500億元以上。

(4)發展混合制經濟。支持東風隨專、重汽華威、恆天汽車、廈門重工、玉柴集團、中航奧龍等混合所有制企業發展壯大。充分發揮其總部經濟優勢,引導資本技術管理等資源向隨州集聚,鼓勵混合所有制企業整合隨州行業資源,嫁接重組本土民營企業。繼續加大招引一批新的“央企”來隨州投資,盤活存量,壯大增量,帶動隨州專用汽車產業優化升級。

(5)培育生產服務型產業。重點培育專用汽車電子商務、檢驗檢測、車聯網、技術諮詢、金融、租賃、保險、美容、維修等服務新業態,推進隨州專用汽車和零部件產業向服務領域延伸,構築起強輻射、廣就業的高附加值汽車服務產業體系,實現汽車製造服務化、汽車銷售多元化、售後服務便捷化。生產服務業產值達到100億元,佔汽車產業比重達到10%。

3、質量品牌培育工程

(1)夯實品牌發展基礎。頂層設計制定《隨州市區域品牌汽車發展戰略規劃》,提升隨州專用汽車產業的質量信譽、質量安全水平、品牌競爭力和附加值。全面落實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圍繞研發創新、生產製造、質量管理和營銷服務等提升內在素質,夯實品牌發展基礎。加強質量控制,支持企業提高質量在線監測、在線控制和產品生產週期質量追溯能力,促使50%以上骨幹企業建立實施品牌質量管理體系。

(2)強化質量監督管理。

嚴格產品質量市場準入製造,強化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加強企業生產一致性管理,建立質量失信“黑名單”制度,深入開展重點產品、重點企業質量執法、建立長效機制,依法嚴厲打擊買賣合格證等違法違規行為。形成企業主體、政府主導、部門監督、行業自律、社會參與的質量提升共治格局。

(3)開展品牌培育創建。深入推進區域產業集群品牌示範區創建,強化區域品牌建設的組織領導,依託市開發區、曾都區、隨縣、廣水市,培育一批品牌試點示範企業,重點引導企業積極創建全國馳名商標和知名品牌。加強試點示範企業的評價和運行監督管理,加快品牌培育進程。通過開展品牌培育活動,提升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4、開放重組優化工程

(1)加大招商引資與合作。不斷深化對內對外開放與合作,引導資本、技術、人才、資金、市場等資源向隨州聚集,實現強強聯合,加速發展,引進中國中車、中國鋁業、比亞迪等國內外優質企業參與兼併重組、合資合作。要把招商引資作為擴投資、穩增長的有效支撐,強化目標考核,抓好專班招商、駐點招商、網絡招商、委託招商和以商引商,圍繞產業鏈完善配套,積極引進更多的戰略投資者,更加註重精選招商項目,切實提高招商引資質效。以市高新園區、湖北汽車工業園、廈工楚勝工業園、程力汽車工業園、湖北應急裝備工業園、湖北省承接產業轉移項目等為平臺,堅持引“資”與引“智”並重的原則,力爭引進2—3家國內500強企業落戶隨州,在引進國際知名企業上力爭實現零的突破。

(2)推進企業國際化發展。以“一帶一路”戰略,沿線國家和地區為重點區域,以汽車和零部件為重點領域,深化國際產能和製造合作,加快優勢企業“走出去”發展,通過國際化展會、博覽會、經貿洽談會等活動,在全球範圍內開展資源、技術和市場併購。加快出口產品升級、出口市場升級、出口品牌升級。引導企業走出去,擴大海外投資規模,鼓勵隨州龍頭企業和上下游中小企業發揮隨州專用汽車產業資源優勢,共同參與到市場潛力大、產業配套強的國家投資建立生產基地,建立境外銷售和售後維修服務中心,提升“中國汽車之都”品牌國際影響力。

(3)推動產業優化重組。加快隨州市專用汽車行業兼併重組步伐,推進恆天汽車、東風隨專、齊星集團、程力集團以底盤帶動資源整合,與零部件和改裝企業開展要素重組,優化產品系列,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產能利用率。鼓勵專用車生產資質企業以規範先進的管理、生產、市場等優勢,兼併重組具備生產條件的專用車生產企業。零部件企業與整車生產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實現專業化分工和協作化生產。鼓勵優勢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向服務領域延伸,在研發設計、採購配套、現代物流、汽車金融、信息服務和商務服務,實現服務業與製造業融合發展。探索設立產業併購基金,支持企業兼併重組。

5、服務體系構建工程

構建“543”專用汽車產業鏈綜合服務體系(見附表4),促進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向現代化精益生產方式的轉變,全面提升產業品質、產業形象、產業能力、產業盈利水平。

“543”專用汽車產業鏈綜合服務體系即“5箇中心、4個平臺、3項活動”。 “5箇中心”指湖北省專用汽車研究院(中心)、中國(隨州)專用汽車質量檢測中心、隨州汽車產業信息中心、隨州專用汽車博覽中心、湖北(隨州)專用汽車物流配送中心;“4個平臺”指專用汽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專用汽車人才服務平臺、隨州專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3項活動”指專用汽車國際博覽會、專用汽車國際論壇、專用汽車技術轉移大會。

(1)五個中心

——湖北專用汽車研究院(中心)

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湖北專用汽車技術研究院(中心)充分發揮華中科技大學人才及智力優勢,面向國家專用汽車產業發展需求,打造專用汽車產業共性技術研發、技術諮詢與服務、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及人才培訓等技術與服務平臺。以產業化為目標,積極開展汽車整車、新能源汽車、底盤、及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和前瞻技術的創新研發,以及專用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項目的組織、研究與管理,努力建設成國際先進、國內一流水平的專用汽車技術研究基地,為建設國家級湖北(隨州)專用汽車產業聯盟提供重要支撐。

——國家(湖北)專用汽車質量檢測中心

建設國家(湖北)專用汽車質量檢測中心,為全國和隨州市專用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提供產品形式認證試驗、產品公告與產品質量檢驗、產品質量糾紛檢測、新技術應用效果驗證。為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質量品牌建設提供技術與設備保障;為實施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產品質量提升行動計劃、完善質量監管體系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與技術支持。

——隨州汽車產業信息中心

拓展湖北(隨州)汽車產業信息中心的功能,建設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數據中心,實現隨州市專用汽車各整車企業、整車與零部件企業、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與全國專用汽車行業的信息交換與信息共享,實現隨州市專用汽車全行業數據的集中分析處理與集中儲存。為企業和政府提供準確、及時的行業信息服務。以智能製造,“兩化”(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為主攻方向,構建“互聯網+”模式,推動大數據在產品設計、生產製造、市場營銷、售後服務等領域的開發應用。建設零部件採購平臺和專用汽車交易平臺。

——隨州專用汽車博覽中心

以發展隨州專用汽車產業為核心,實現隨州專用汽車品牌化發展路線,擴大隨州專用汽在車全國及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加快博覽中心建設,構建企業營銷、電子商務、客戶體驗互動、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以博覽中心為平臺,申報省級“隨州汽車工業旅遊景區”,集中介紹隨州專用汽車發展成就、宣傳隨州專用汽車文化、打造專用汽車品牌、展示隨州市專用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實現“一業興帶百業旺”和互聯網+、專用汽車、博覽、電商、產業孵化等引領作用,打造成“中國專用汽車之都”的世界專用汽車窗口。

——湖北(隨州)專用汽車物流配送中心

建成集物流與配套件採購於一體的專用汽車物流中心,向專用汽車及零部件企業提供運輸、倉儲、包裝、保管、搬運、物料清單維護、供應商管理、運輸管理、進出口貨物接收、生產線物料管理、整車發運等服務,根據專用汽車整車及專用車企業各自的具體要求,實現配套件的統一採購與配送,減少資金佔用,實現專用汽車物流系統化、效率化。

(2)四個平臺

——全國專用汽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

政府牽頭、企業參與,探索建立國家級專用汽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由創新聯盟、知識產權聯盟、智能製造業聯盟組成。

設立專用汽車產業創新基金,接受企業及個人的項目申請;對項目進行可行性評估,以確定是否對項目研究提供資金支持及支持力度;提供項目研究的啟動經費,對項目研究進行跟蹤管理。組織專家對項目研究是否能達成研究目標進行評估,確定是否終止項目研究或將其轉換成技術開發項目繼續研究。

依託“湖北專用汽車研究院”,推行盟內企業申報知識產權的預告與協調製度,對於多家企業同時申報的專利內容,經過協商力爭做到協同創新、共同開發、共享專利;對於有重大創新和原始創新的內容,知識產權聯盟的載體單位組織力量對其進行技術支持和向政府申請資助。

推進智能製造裝備的研發及在專用汽車與零部件產業的應用,制定優惠政策支持和鼓勵企業研發高檔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加快專用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生產設備的智能化改造,支持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智能傳感與控制、智能檢測與裝配、智能物流與倉儲五大關鍵裝備在專用汽車產業的創新應用。在企業試點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取得經驗後向全行業推廣。深化“互聯網+”專用汽車產業的創新發展,指導編制互聯網與專用汽車產業融合發展路線圖。深入推廣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研製標準體系總體框架和路線圖,提升專用汽車產業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湖北省專用汽車人才服務平臺

湖北省專用汽車人才服務平臺為專用汽車產業引進高端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為企業招聘各類實用型人才,為企業在崗的各類人才進行再培訓。具體措施是:①完善人才專項管理辦法,根據社會及產業的發展需要,及時調整各類人才、各層次人才的優惠待遇及與之相適應的培養辦法,研究制定人才隊伍穩定製度,構建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和環境;②健全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培養和選拔機制,繼續推進企業博士後流動站建設;③政府牽頭各大企業共組“中國專用汽車之都”招聘團,到全國高校巡講,傳播隨州專用汽車文化,招聘優秀應屆畢業生,為隨州企業注入新鮮血液;④調整高端管理人才培養戰略,組織企業高層考察團到精益生產執行力強的企業去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或派企業管理人員到經濟發達地區的政府管理部門掛職鍛鍊,使之有機會接受先進的管理理念,學習先進的管理方法;⑤政府定期組織舉辦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各類專門技術培訓班,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精心挑選培訓教師(培訓教師可以是大學教授也可以是國內外知名企業的技術與管理專家);⑥建立產業技術工人的再培訓機制,組織“高級技師培訓班”,培育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⑦鼓勵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對現有從業人員進行再培訓。

——隨州專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

探索由隨州市符合條件的專用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出資,依法申請設立金融服務公司,按照《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以及相關法律法規運營,為隨州市的汽車和零部件企業及消費者提供金融服務。探索幫助和支持程力專用汽車、廈工楚勝等有條件的企業出資,依法申請設立企業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推廣大型設備、生產線的融資租賃服務。

——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

隨州市專用汽車的產業要實現“十三五”的產業目標,必須要走國際化道路,建設和積極申報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實現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的有效外延。緊抓“出口主體培育、外貿人才培養、外銷平臺搭建”三個著力點,加大汽車及零部件出口支持力度。落實中央和省的出口鼓勵政策,迅速出臺隨州市出口獎勵政策,不斷增強汽車及零部件出口的活力;轉變觀念,加強部門協作,加大汽車出口資質的申報與產業安全測試力度,不斷優化出口服務環境。採用政府補貼的方式,鼓勵企業參加德國、美國、澳大利亞、捷克、沙特等國際著名汽車及零部件展覽會,自主開拓市場。積極申報建設物流保稅區,為外商和隨州企業商品提供進出口加工、國際貿易、保稅倉儲商品展示等功能,使企業享受海關實行的“境內海外”制度以及其他稅收、外匯、通關方面的特殊政策。

(3)三項活動

——中國(隨州)專用汽車博覽會

提升“中國(隨州)國際專用車博覽會”的功能,賦予“中國(隨州)國際專用車博覽會”新的內涵。每年舉辦一次 “中國(隨州)專用車博覽會”。除展示專用汽車及零部件產品外,邀請全國乃至全球汽車與零部件工藝裝備及檢測設備的生產企業展示其先進的生產與檢測設備;邀請國內從事專用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相關技術研究的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展示其先進的產業技術與科研成果。力爭將“中國(隨州)專用車博覽會”辦成集專用汽車產品、裝備、技術於一體的展示與交易平臺,吸引國內外採購商到隨州採購專用汽車整車及汽車零部件產品。

——中國(隨州)專用汽車發展論壇

舉辦“中國(隨州)專用汽車發展論壇”,學術研討、經驗交流、技術服務、用戶需求等不同的內容可以分專場分別進行。在“中國(隨州)國際專用車博覽會”期間,廣泛開展“專家、學者、企業家、生產與檢測設備供應商、經銷商、服務商、用戶”對接交流活動。充分利用“中國(隨州)國際專用車博覽會”和“中國(隨州)專用汽車發展論壇”提升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的技術水平和產業能力,增強其在國內外的影響力。

——中國(隨州)專用汽車技術轉移大會

“中國(隨州)專用汽車技術轉移大會”每年舉辦一次,在“中國(隨州)國際專用車博覽會”期間進行,實現國內外專用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技術向隨州市的彙集;吸引全國乃至世界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智能化生產設備與測試設備供應商到隨州展示其科技成果,交流產業技術;吸引國內外投資商到隨州投資或合資辦廠。

6、專汽文化塑造工程

強化專用汽車文化建設,全力打好“中國專用汽車之都”文化牌,通過各種媒體平臺,加大宣傳推介力度,擴大“中國專用汽車之都”影響力。在隨州高新區—曾都開發區—隨縣區30公里專用汽車長廊和城市入口、重點園區,打造具有隨州特色的專用汽車文化,建設專用車雕塑和專汽文化廣場。定期高規格定期舉辦“中國(隨州)專用汽車發展國際論壇”和“中國專用汽車之都博覽會”活動。通過廣泛宣傳,營造濃厚的專用車歷史、社會、經濟文化氛圍。進一步放大品牌效應,不斷提升“中國專用汽車之都”的知名度和軟實力,實現專汽文化繁榮。

(二)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1、優化市場競爭環境

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創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產業服務和治理水平。實施科學的行業各類准入管理,堅持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加強對國家強制性標準的監督執法,以市場化手段引導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實施涉企收費清單制度,推進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強化企業社會責任。

2、培育創業發展環境

培育開放式創新生態系統,激發社會創新活力,以縣(市、區)開發區為重點,加快發展創客空間、創新工廠等新型孵化器,創建一批創客空間,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良好氛圍。

(三)加大要素保障力度

1、要素供給

重點做好土地、資金、金融、人才等要素保障的同時,抓好煤、電、油、氣、運等生產要素的有效供給。完善新增產業園區和重點建設項目的水電供給及金融、商務、通信等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功能。

2、用地保障

將新增重大產業項目納入市、縣(市、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重點項目表,落實產業用地總體佈局。統籌安排新增工業用地指標,確保重大項目建設用地。鼓勵企業合法利用現有廠區和廠房進行改擴建。

3、人才支撐

建立高級人才引進機制,引進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技術、帶動高端發展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對企業引進高端人才實行政府薪金補貼。以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工作站)為重點,以職業院校、技師學院為依託,以產業技術聯盟為平臺,實現產業與專業對接、學校與企業對接、招生與就業對接的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建設一批產學研聯合實訓基地,暢通汽車專業人才成長通道,開展汽車專業技能人才評價,激勵、提升汽車專業技能人才水平。加強互聯網技能培訓,特別是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互聯網人員技能培訓,鼓勵互聯網人才與專用汽車行業人才雙向流動。

4、金融支持

加強信貸政策支持,推動信貸產品和服務創新。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專用汽車產業的支持力度,擴大中長期貸款投入,合理擴大汽車消費信貸。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提高企業直接融資比重。支持企業境內外上市,鼓勵企業兼併重組,推動企業在“新三板”和“四板”掛牌,引進各類股權投資,推進企業債權融資,穩步推進資產證券化。鼓勵大型企業集團開展產融結合試點,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依法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

(四)完善產業發展政策

1、爭取政策支持

切實把握國家對製造業、汽車產業發展與調整政策,充分發揮隨州專用汽車之都的品牌效應,爭取國家政策支持;積極爭取政策建立“湖北專用汽車產業發展基金”以及相關項目的審批;充分利用湖北省發展汽車、機械產業的優惠政策,積極爭取省專用汽車及零部件發展專項資金投入,落實和完善湖北省重大裝備及關鍵零部件認定實施細則,加快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項目建設。

2、深化共建戰略

依託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行業領導優勢,藉助市政府與湖北省直各部門簽署共建“中國專用汽車之都”戰略合作協議,為隨州專用汽車產業發展提供產品研發、技術、人才、品牌宣傳、產品營銷等支持,政府採購和優先使用高端創新產品、綠色產品。

3、加大財政支持

設立專用汽車產業發展基金,重點支持企業重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差異化生產、智能化改造與降本增效、產業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高、精、尖”產品和重大技改等質量提升項目;省縣域經濟發展調度資金要向專用汽車產業傾斜,繼續落實《關於支持專用車生產企業轉型升級的意見》精神,支持本地底盤配套發展,帶動關鍵零部件本地配套;落實《隨州市鼓勵自主創新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辦法》,激勵科技創新,支持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科技成果轉化、產品研發、專利申請等活動。政府採購注重創新產品和綠色低碳產品,發揮示範引導作用。

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隨州市專用汽車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