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杭州市健康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杭政辦函〔2016〕115號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杭州市健康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實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10月19日

杭州市健康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目錄

一、發展現狀和麵臨勢........................................... 4

(一)發展現狀.................................................. 4

(二)面臨形勢.................................................. 7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10

(一)指導思想.................................................. 10

(二)基本原則.................................................. 10

(三)發展目標.................................................. 11

三、產業導向........................................ 12

(一)以“醫”為主體,大力發展醫療及相關第三方服務.. 12

(二)以“康”為支撐,培育發展康復護理及療休養業..... 15

(三)以“養”為特色,加快發展養生養老產業................. 16

(四)以“健”為紐帶,積極發展多樣化健康管理服務..... 19

(五)以“藥”為重點,創新發展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22

四、空間佈局........................................ 24

(一)核......................................................... 24

(二)兩帶....................................................... 25

五、主要任務........................................ 26

(一)聚焦一批健康產業重點領域,推動突破發展............. 26

(二)打造一批健康產業集聚平臺,促進集約發展............. 26

(三)推進一批健康產業重點項目,增強發展後勁............. 28

(四)培育一批健康產業骨幹企業,壯大市場主體............. 29

(五)實施一批健康產業創新計劃,加快轉型升級............. 30

(六)啟動一批健康素養促進行動,更新健康理念............. 31

六、保障措施........................................ 32

(一)加強組織領導.............................................. 32

(二)強化政策統籌.............................................. 33

(三)推進試點示範.............................................. 34

(四)夯實人才基礎.............................................. 34

(五)加強服務監管.............................................. 35

健康產業包括健康服務和健康生產,是以維護和促進人身心健康為目標的產業,涵蓋了人全生命週期的健康服務和產品需求,具有覆蓋面廣、產業鏈長、就業係數高、增長確定性強等特點。發展健康產業,不僅是惠民生、提升人民健康品質的必然要求,也是擴內需、促就業、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對於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我市實現高起點上的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為促進我市健康產業發展,加快打造成千億級產業集群,根據《國務院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40號)、《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浙政發〔2014〕22號)、《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杭政函〔2014〕74號)等文件精神和《浙江省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要求,特編制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和麵臨形勢

(一)發展現狀。

經過多年生活品質之城打造和“十二五”期間對十大產業發展的大力支持,我市的健康產業已初具規模,為“十三五”時期的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產業基礎紮實。2015年全市健康產業實現增加值502.06億元,比上年增長12.9%,高於地區生產總值增速2.7個百分點,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5.0%。其中,服務業實現增加值304.39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增幅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佔健康產業增加值比重為60.6%;以生物醫藥為主的製造業及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97.67億元,增長14%,較二產增加值增速高8.4個百分點,佔健康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4%。全市健康產業規模以上單位共計937家。其中,工業及建築企業202家,佔21.6%,服務業單位735家,佔78.4%。健康產業規模以上單位2015年實現收入1937.63億元,比上年增長4.6%。

2.發展特色顯現。浙醫一院、浙醫二院、省人民醫院、省婦保、省兒保、省中醫院、市一醫院等一批省市級高端醫療資源在杭州形成集聚。療休養、保健、運動休閒作為特色潛力行業,多年來一直被重點培育,療休養床位和接待人次居全國領先地位;保健行業增長迅速,鐵皮石斛類、蜂產品類、五加皮酒類保健產品區域性特色優勢明顯;淳安綠道騎行和水上運動、富陽滑翔傘,臨安青山湖環湖綠道、高山滑雪、湍口氡溫泉等運動休閒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健康信息產業已形成以一批上市公司為主導的產業集群。

3.集聚效應明顯。健康產業已經產生明顯的集聚效應,一批規模優勢突出、功能定位明晰、輻射帶動有力的健康產業集聚平臺正茁壯成長。健康信息產業有杭州國家高新區智慧醫療產業基地、中國智慧健康谷等;生物醫藥產業有餘杭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下沙東部醫藥港小鎮、富陽富春藥谷小鎮、杭州未來科技城(海創園)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等;養生養老產業有餘杭、臨安、建德、桐廬、淳安等區、縣(市)的一批養老養生綜合體、特色小鎮,產業集聚化發展態勢明顯。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有省級生物醫藥高新園區1個,省級智慧醫療產業基地1個,省市級健康小鎮5個,市級健康服務業集聚區3個。

4.產業創新加快。自2012年以來,市屬醫院累計1856餘萬人次的門急診患者享受到市民卡“智慧醫療”診間結算帶來的便利,獲評“2013年度中國‘推進醫改,服務百姓健康’十大新舉措”。2015年我市通過國家區域衛生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四級甲等測評,成為全國首個達標四級甲等的省會城市。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作用逐步增強。九源基因研製成功國內第一個升白細胞特效藥吉粒芬(rhG-CSF)、第一個預防血栓形成藥吉派林(LMWH)以及國內唯一採用真核細胞表達系統生產的升血小板藥吉巨芬(rhIL-11)。貝達藥業研發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藥獲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是化學制藥行業和浙江省企業第一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諾爾康神經電子的聽覺損傷防治技術項目獲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打破了進口人工耳蝸對國內市場的壟斷。醫惠科技、銀江股份、創業軟件、觀瀾科技等一批高新區健康信息企業在“智慧醫療”領域加快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融合發展。雖然我市的健康產業發展已經取得較好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一是制度性障礙依然存在;二是個性化健康服務和產品供給能力不足,且整體缺乏活力和效率;三是技術創新能力仍需加強,缺乏新藥、高端醫療設備等健康產品的自主研發能力;四是專業技術人才不足,特別是複合型經營管理人才、高端研發人才、高端護理人員等高層次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五是優質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和區域不平衡現象並存;六是健康產品和服務質量良莠不齊,行業誠信度較差,亟需加強監督和指導。

(二)面臨形勢。

根據發達國家健康產業發展經驗,以及國內外環境與條件的深刻變化,我市健康產業發展面臨重要機遇期。

1.健康理念轉變和收入水平提高帶來發展新契機。近年來人們對健康的認識和理解在廣度與深度上都有了較大變化。健康不再是簡單的“非病理”的生理狀態,而是身、心與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是人一生關注的永恆主題。同時,經過多年經濟快速發展,人民收入水平有較大幅度提高,對健康的需求快速增長。高端醫療、預防保健、康復護理、健康管理、健康養老等產業迎來巨大發展機遇。

2.技術突破拓展產業發展空間。進入21世紀,新一輪的技術和產業革命正在醞釀。生命科學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不斷交叉、融合發展,催生了基因檢測、幹細胞治療、移動醫療、智慧醫療等新型服務模式,新型健康產業業態和新興產業不斷湧現,極大拓展了健康產業發展空間。以高新區為龍頭,我市在智慧醫療等領域已有較好發展基礎。

3.改革深入改善產業發展條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將為企業營造更有序、更規範市場環境,推動企業拓展新領域、新市場,逐漸形成一個規模更為龐大、運轉更為高效的健康產業體系。國際經驗表明,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將加快健康產業市場化進程,培育出健康產業航空母艦。

4.政策支持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國務院、浙江省和我市都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健康產業加快發展的政策文件,要求從市場準入、財稅政策、要素保障等多方面採取措施促進健康產業的發展。健康中國建設在“十三五”開局之年正式升級至國家戰略,要求將健康的理念貫穿到政府的施政理念中,將給健康產業發展帶來無限機遇。

5.消費促進加快產業規模擴大。在當前國內經濟形勢下,擴內需仍是穩增長的第一要務,健康消費又是擴內需的主要潛力點所在。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居民健康消費支出水平還很低。2013年國內人均健康支出367美元,不到日本(3965美元)的十分之一。當前,國內人口老齡化現象進一步加劇。我市2012年底老年人就達到127.89萬人,佔戶籍人口的18.26%,已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圍繞老年人的相關健康服務消費需求巨大,增加包括健康服務在內的公共服務供給成為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給的重要內容,能有效促進國內健康產業規模的擴大。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按照“提升杭州、服務全省、示範全國”的總體要求,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醫、康、養、健、藥”五大發展方向,以平臺建設、項目推進、企業培育為抓手,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整合要素資源,優化發展環境,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實現健康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建成全國健康產業創新發展示範區,基本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驅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依靠市場機制,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資本投資健康產業領域,提高健康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率。同時,增強政府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維護市場秩序等方面的職能,有效發揮對健康產業發展的引導作用。 ——堅持科學定位、特色發展。深入分析各區、縣(市)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科學確定各地健康產業發展重點,合理規劃健康產業佈局,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健康產業集聚發展平臺,形成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的良好局面。 ——堅持深化改革、創新發展。鞏固和完善醫藥衛生領域運行新機制,統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建立“提升杭州、服務全省、示範全國”的可持續發展機制。強化科技支撐,依託生命科學、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發展,拓展健康產業範圍,鼓勵發展健康產業的新興產業和新型業態。 ——堅持資源整合、融合發展。把健康產業發展,與智慧經濟、旅遊休閒、電子商務、現代商貿、金融、房地產等產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與促進就業、全民健身、養老服務、公共衛生等民生工作密切聯繫,深挖政策潛力,整合多方資源,合力推進健康產業加快發展。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做強做大一批業內領先的健康產業龍頭骨幹企業,打造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健康品牌和產業集群,健康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發展質量不斷提高,基本建立覆蓋生命全週期、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業體系和發達的健康產品製造體系,打響“健康服務之都”新名片。

——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健康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競爭力、影響力、滲透力和輻射力不斷增強,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推進,成為全市重要經濟新增長點。到2020年,全市健康產業增加值達到100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15%左右,佔地區生產總值的7%左右,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

——產業體系更趨合理。醫療服務在全省的龍頭地位和引領作用進一步提升,康復護理、健康養老、醫藥研發、健康保險、體育健身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得到改善,行業龍頭企業不斷湧現,區域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格局更加明顯。

——空間佈局持續優化。全市“一核、兩帶”空間佈局基本形成,健康服務業集聚區、健康小鎮等主要節點建設成效顯著。到2020年,建成各類健康產業平臺10個以上。

——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制約健康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逐步破解,行業規範與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政府監管更加有效,居民健康意識和素養明顯提高,逐步形成全社會參與、政策支持、市場規範、行業自律的良好發展環境。

三、產業導向

(一)以“醫”為主體,大力發展醫療及相關第三方服務。

1.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堅持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大膽探索、銳意創新,著力推進管理體制、補償機制、價格機制、人事編制、收入分配、醫療監管等體制機制改革,提高監管效能,提升公立醫院運行效率,充分發揮公立醫院公益性質和醫療服務主體作用。促進高端優質醫療資源均衡配置,實現區域一體化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充分調動社會力量辦醫的積極性,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元化醫療服務需求。鼓勵社會力量以出資新建、參與改制等多種形式投資醫療領域。優先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上規模、高層次的二級甲等醫院以上建設標準的綜合醫院和老年醫療、精神衛生、兒科、產科等非營利性專科醫院,以及在新建城區、開發區、大型住宅區、中心鎮等醫療資源配置相對薄弱區域舉辦醫療機構。

2.努力提升中醫醫療服務水平。支持省、市、縣級中醫醫院輸出管理、技術、標準和服務,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建醫療聯合體,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中醫藥服務能力,完善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網絡。支持社會資本舉辦中醫醫院、療養院和中醫診所。鼓勵有資質的中醫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名老中醫開辦中醫診所,允許藥品經營企業舉辦中醫坐堂醫診所。推動中醫門診部、中醫診所和中醫坐堂醫診所規範建設和連鎖發展。

3.推進醫療衛生國際化。實施推進醫療衛生國際化行動計劃,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核心,以項目引進為載體,健全機制、多措並舉,構建國際化醫療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國際化醫院試點,依託省、市重點醫院,引入國外知名醫療機構和國際化醫院管理團隊,設立國際化醫療中心和國際化醫院,促進臨床醫療、人才隊伍建設、醫藥研究等領域國際合作。打造國際化院前急救服務體系,為120用戶提供在線雙語支持、醫療急救費用擔保等全流程國際醫療保險綠色通道服務;探索建立國際醫療急救轉運體系,加強與國際SOS組織的緊密合作,提升航空醫療救援水平。積極推動市屬醫院與國際知名保險機構深化合作,建立與國際醫療保險機構費用結算相銜接的支付體系。建立外籍人才和國際賽事活動醫療保障機制,著力做好大型國際活動的醫療保障工作。

4.培育發展醫療相關第三方服務。大力發展專業醫學檢驗中心、衛生檢測中心、影像中心和病理中心、製劑中心、消毒中心等醫療相關第三方服務。推動醫療機構、科研院所開展藥學研究、臨床試驗等生物醫藥研發服務外包。支持醫療設備第三方服務、醫療信息化外包、健康雲平臺、第三方醫療服務評價、健康市場調查和諮詢、醫藥科技成果轉讓、專利信息服務等相關健康中介服務機構發展。利用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機遇,將健康產業的服務貿易納入全市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總體戰略,擴大健康服務的對外投資和貿易,打造國際健康服務貿易品牌。支持第三方服務上市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通過資產重組、定向增發、吸收合併等手段,吸納優質資產、優勢項目進一步做強做大。鼓勵其他骨幹企業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醫療機構的技術合作與交流,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做大第三方服務市場規模。

(二)以“康”為支撐,培育發展康復護理及療休養業。

1.加快發展康復與護理服務。合理佈局、積極發展各類康復機構。重點培育神經康復、腫瘤康復、骨科康復、風溼性疾病康復、工傷類康復及殘疾人康復等細分康復市場,構建由康復醫院、社區康復、居家康復組成的三級康復服務體系。推動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開展中醫特色康復醫療、訓練指導、知識普及、康復護理、輔具服務,促進中醫特色康復服務發展,提升中醫特色康復服務能力。積極引入社會資本舉辦各種類型的康復機構,探索建立社會資本舉辦的康復機構與大型公立醫院之間的轉診機制。鼓勵康復機構以連鎖經營方式輸出技術、管理和品牌。鼓勵發展康復護理、老年護理、家庭護理、月子護理等適應不同人群需要的護理服務。引入專業教育培訓機構,加大康復與護理人才培養力度。

2.支持發展療休養行業。緊密依託療養院,利用優美的自然環境資源,結合中西醫醫療技術和傳統康復養生手段,為人們提供保健養生和休閒度假相結合的場所和服務,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療休養行業,滿足不斷增長的高端療休養需求。著力在三江(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三湖(西湖、湘湖、千島湖)規劃佈局一批特色療休養機構,形成特色療休養產業群,形成集湖濱療休養、風景療休養、山地療休養、森林療休養於一體的多元化療休養行業發展格局。創新思路,突破體制障礙,探索軍民融合發展療休養行業模式。

(三)以“養”為特色,加快發展養生養老產業。

1.支持發展健康養老服務。通過簡政放權,創新體制機制,積極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激發社會活力,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滿足多樣化健康養老服務需求。

——推進醫養結合試點。完善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支持醫療機構與100張床位以下的養老機構建立穩定的醫療合作聯繫,定期提供上門診療等服務;支持100張以上、500張床位以下的養老機構設置醫務室,提供醫療服務。支持500張床位以上的養老機構設置獨立的醫療機構。推進面向養老機構的遠程醫療服務,推動有條件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數量,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資源整合,鼓勵利用閒置低效醫療床位開發護理型床位。到2020年,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實現有序共享,護理型床位比例不低於養老床位的60%;每百名老人有護理型床位2張,其中80%為以長期照護為主輔之以醫療護理的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不少於20%為以醫療護理為主兼顧長期照護的老年護理機構床位。

——提升居家健康養老服務水平。依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個體診所等基層醫療機構,提升為社區居家老年人提供日常護理、健康體檢、保健諮詢、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中醫保健等服務的能力。重點針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加快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鼓勵城鄉醫療機構將醫療護理和康復等服務延伸至家庭,推動為失能、半失能老人設立“家庭病床”。結合智慧城市建設,加大養老服務領域智慧應用,加快構建安防急救、主動關懷、親情通話和生活服務“四位一體”的智能養老服務網絡。

——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健康養老服務業。支持社會資本以新建或改擴建形式舉辦老年病醫院、護理院、臨終關懷醫院等醫療機構,增強養老機構的醫療、康復、護理、保健等服務能力。支持和規範老年地產發展,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老年住宅、老年公寓等老年生活設施建設。

2.推廣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加快科技轉化,拓展服務範圍,創新服務模式,建立可持續的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發展體制機制,釋放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潛力和活力。

——支持中醫養生保健機構發展。推進中醫特色預防保健服務能力建設,健全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實施“治未病”健康計劃。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規範的中醫養生保健機構,培育一批技術成熟、信譽良好的知名中醫養生保健服務集團或連鎖機構,打造清河坊歷史街區、橋西曆史文化街區等中醫養生特色街。鼓勵中醫醫療機構發揮自身技術人才等資源優勢,為中醫養生保健機構規範發展提供支持。

——規範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加快制定中醫養生保健服務類規範和標準,推進各類機構根據規範和標準提供服務,形成針對不同健康狀態人群的中醫健康干預方案或指南(服務包)。推動傳統型中醫師培養項目,培養一批讀經典、跟名師、勤臨床的中醫臨床骨幹力量。

——豐富中醫養生保健服務產品。運用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開發智能化中醫健康服務產品。為居民提供融中醫健康監測、諮詢評估、養生調理、跟蹤管理於一體,高水平、個性化、便捷化的中醫養生保健服務。

3.加強健康食品開發及生產。重點圍繞增強免疫功能、緩解體力疲勞、輔助降血脂等功能類型,開發新一代功能保健食品。支持“浙八味”等地道中藥材種植栽培和加工炮製。加強傳統保健食品品牌建設,做大做強鐵皮石斛類、蜂產品類、保健酒類和維生素類等區域特色優勢產業。培育發展特殊膳食用食品市場。

4.促進健康旅遊業融合發展。以十大特色潛力行業培育、鄉村旅遊產業集聚區和省級運動休閒、老年養生示範基地創建為抓手,促進旅遊業與農、林、牧、漁、中醫藥、體育、養生、養老、化妝、婚慶、攝影等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培育發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旅遊。鼓勵優質醫療機構、療休養機構和旅遊服務機構、旅遊休閒基地(目的地)加強合作,開發多種類型的健康旅遊產品和服務,推出杭派養生之旅、中醫養生之旅、智慧養生之旅、生態養生之旅等特色體驗活動,大力培育富有我市特色的健康旅遊品牌,不斷拓展國內外健康旅遊市場。鼓勵針對不同消費需求,積極開發溫泉養生、中醫藥養生、遊樂養生、美食養生等特色養生產品。重點開發針對老年人和親子的健康旅遊細分市場,打造一批老年和親子健康旅遊優質品牌。加快建設一批健康旅遊特色小鎮、街區、主題酒店、示範基地。

(四)以“健”為紐帶,積極發展多樣化健康管理服務。

1.加強健康體檢、監測和綜合管理。深化全科醫生簽約服務,擴大簽約服務覆蓋面和服務項目,提供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支持引進國際高端健康體檢機構和品牌,培育高端健康體檢市場。鼓勵和支持專業健康體檢機構開展加盟連鎖經營和拓展健康管理服務產業鏈,向綜合性健康管理機構發展。發展以商業保險機制為支撐,以健康風險管理為核心的健康管理新型組織,提供形式多樣的健康管理服務。制定中醫健康狀態評估方法,豐富中醫健康體檢服務。將中醫藥優勢與健康管理結合,以慢性病管理為重點,以治未病理念為核心,探索中醫健康管理新模式。將國民體質監測與市民體檢相結合,整合體衛器械與技術力量,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兩報告、三處方”試點工作,探索可學、可推廣的“體衛合作”新模式,構建完善的居民健康管理系統。

2.支持發展健康諮詢、教育與文化產業。培育專業化健康教育與培訓及營養、疾病等方面諮詢機構,深入社區、鄉鎮和單位開展各類健康諮詢服務。重視市民心理健康,鼓勵舉辦各類心理諮詢機構和心理治療診所、門診部。支持運用智慧健康技術開展在線健康教育、健康知識宣傳、網絡診療諮詢等新型健康管理服務。加強健康文化傳播與交流,支持創作健康文化精品,舉辦健康促進論壇、群眾性健康文化活動,培育發展健康文化產業。加強各類社會公益性健康教育平臺建設。積極挖掘、利用中醫藥文化資源,加強中醫藥文化基地、宣傳網絡建設,採用講堂、論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中醫藥文化和科普知識宣傳。

3.推動健康金融業加快發展。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健康保險機構,並引導其加強與健康服務機構合作,鼓勵重大疾病保險、特定疾病保險等與基本醫保相銜接的健康保險產品以及長期護理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醫療責任險等多樣化保險產品供給。探索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歷年結餘資金用於購買商業健康保險。探索建立政府、社會、個人多方籌資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有序推進並規範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通過招標等方式,鼓勵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參與各類醫療保險經辦服務。引導社會資本設立或參與設立健康產業投資基金。

4.培育發展健康信息產業。深入推進“互聯網+”醫療,創新發展互聯網醫院、遠程醫療等新型業態,探索線上線下結合發展模式。積極發展網上預約掛號、在線諮詢、交流互動、網上支付、健康監測等健康信息服務業態。鼓勵簽約醫生利用所在單位的雲醫院、網絡平臺、健康諮詢熱線、手機及電視終端等多種途徑,為簽約居民提供便捷的健康諮詢互動服務。整合聯通海量數據,大力推動醫療健康大數據挖掘、分析和應用產業發展。以提供智慧醫療系統整體解決方案為核心,數字化健康產品的研發設計、軟件開發、信息系統集成、信息技術諮詢、數據處理和存儲、數字內容服務為關鍵環節,積極構建健康信息服務產業鏈,打造健康信息產業集群。以省“智慧醫療”操作系統軟件技術創新綜合試點為契機,組織實施智慧醫療操作系統軟件開發攻關等重大專項,突破一批瓶頸技術,搶佔全國健康信息產業技術和市場制高點。

5.加快發展體育健身相關產業。充分發揮體育產業和體育事業良性互動作用,促進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全面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

——加強體育健身設施建設和管理。進一步完善富陽、淳安、建德、臨安、桐廬、餘杭等地的水上運動、山地運動、戶外拓展運動設施,加快完善市域健康步道體系和社區體育設施,建設一批特色運動休閒基地,促進體旅融合、康體結合。運用“互聯網+”體育場館資源,提升體育健身服務智能化水平。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體育健身場館及設施的建設與管理,將賽事功能需要與賽後綜合利用有機結合,增強複合經營能力。促進體育場地設施工程施工行業發展。

——加強體育健身活動的推廣和宣傳。立足當地實際,積極組織開展群眾參與面廣、操作性強、喜聞樂見的群眾性體育活動。以綠道騎行、跑步、水上運動、廣場舞等為重點,加強群眾性體育健身活動品牌的塑造和推廣。通過優勢項目、大型賽事和知名運動員帶動,鼓勵開展符合群眾需求的游泳、球類、輪滑、滑冰、登山等體育項目培訓,培育一批品牌優、效益好、信譽佳的體育培訓機構。鼓勵和支持各類體育運動學校(含業餘體校)、社會組織、俱樂部等,開展社會足球、青少年足球、籃球、排球等體育培訓活動。推廣太極拳、健身氣功、導引等中醫傳統運動。

——大力發展賽事經濟。以成功申辦亞運會、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及世界游泳大會等大型國際體育比賽和國家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審批為契機,運用市場機制,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承辦各類體育賽事。

——大力發展高端體育用品製造業。以賽事活動推動體育用品製造業發展,鼓勵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科技含量高的運動器材裝備,重點發展可穿戴智能運動裝備、健身器材、體育訓練競賽器材、運動服裝、水上運動產品、船艇等用品和裝備。支持體育用品製造企業加強品牌建設,打造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打造特色體育用品產業集群。

(五)以“藥”為重點,創新發展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1.加快醫藥產業轉型升級。以滿足群眾健康需求為導向,堅持“仿創結合、以創為主”戰略,重點推進化學制藥、生物製藥、現代中藥、生物技術等藥物領域的創新研發和產業化推廣,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管理能力。圍繞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防治需求,積極研製符合國際藥品標準的化學藥及其高端製劑,重點推進靶向抗腫瘤創新藥物和新制劑的產業化。積極發展用於重大疾病和多發性疾病治療的重組蛋白質多肽藥物、單克隆抗體藥物、核酸藥物、防治疫苗、聯合疫苗等藥物。發展個性化治療和精準治療藥物,開發精準靶點篩選技術,建立從基因檢測到個體化精準免疫治療技術體系。堅持傳承與創新並重,加強傳統名優中成藥和具有中醫臨床特色療效的名醫名方、專病專方的開發。圍繞重大疾病領域,推進一批臨床優勢突出的創新中藥研發和產業化。發揮胡慶餘堂、方回春堂等老字號品牌效應,扶持發展優質中藥飲片。加快中藥國際化步伐,爭取部分中藥產品進入國際主流醫藥市場。提升中藥工業裝備製造水平,加速中藥生產工藝、流程的標準化、智能化、現代化。加大化妝品行業的資源整合力度,增強創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

2.培育發展醫療裝備及器械製造業。主動適應智能化、數字化、精確化、多元化發展趨勢,圍繞預防、診斷、治療、手術、急救、康復等需求,加快醫療裝備及器械產業鏈培育建設,主攻產業鏈短板,招引一批現代醫療設備龍頭企業,突破一批共性關鍵技術和核心部件制約,研發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精尖醫療設備。加強多學科技術集成創新,開發超聲影像、核磁共振、CT、數字化X射線機、生物分子核醫學顯像等大型醫學診斷設備。順應智能化、便捷化發展趨勢,積極開發可穿戴設備、家用便攜式診療與康復設備等新型設備。鼓勵開發人工關節、牙種植體、植入性智能假肢、人造皮膚、人工骨等組織工程產品。進一步做強內窺鏡、注射器、微量泵、醫用導管、護理設備等特色產品,打造完整產業生態鏈。

3.創新發展醫藥流通業。鼓勵大型藥品流通企業通過併購、重組和企業內部資源整合等方式,打造面向全省、輻射全國的藥品現代物流配送中心。推動藥品流通企業物聯網系統建設,建立智慧物流體系,提升藥品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和標準化水平。完善醫保定點藥店佈局,鼓勵醫藥零售業規模化、集約化、連鎖化經營。支持老字號藥店、知名商標、知名商號加強與電子商務平臺合作,開展網上交易。發展健康產品會展服務,打造健康產品會展平臺。整合醫藥企業和電子商務平臺資源,規範發展B2B、B2C、O2O等形式的醫藥電子商務,推動藥品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和互聯網金融有機結合,不斷創新醫藥流通商業模式和業態。

四、空間佈局

堅持“集散結合、以集為主,覆蓋城鄉、分工合理”的健康產業佈局原則,依託各區、縣(市)的資源稟賦,以主城區為核心,統籌全市健康產業發展,加快形成“一核、兩帶”的健康產業發展空間新格局。

(一)一核。

“一核”指主城區,是全市健康產業集聚發展的核心區。依託主城區豐富的醫療健康服務資源,以及在交通條件、人口規模、要素集聚、服務經濟等方面的比較優勢,結合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鼓勵存量房產的利用和低效用地的再開發,大力推進健康產業集聚區域的各項配套功能提升,打造一批特色化、精品化的健康產業集聚平臺。重點促進高端醫療、康復與護理、健康信息、健康金融、醫療相關第三方服務、健康體檢、健康旅遊與文化、體育健身等領域的提升發展,強化其在全市、全省健康產業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形成集聚健康產業、人才、資本和信息的健康產業高地,增強其對全市健康產業發展的影響力、帶動力和輻射力。

(二)兩帶。

“兩帶”指“三江兩岸”健康產業發展帶和西部山區健康服務業發展帶。

——“三江兩岸”健康產業發展帶,指“三江兩岸”的大江東產業集聚區、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餘杭區、蕭山區、富陽區、桐廬縣、建德市、淳安縣等兩岸輻射區域。主要依託餘杭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大江東江海溼地健康遊憩帶、大江東生命健康產業園、杭州奧體博覽城、杭州國家高新區智慧醫療產業基地、蕭山中國智慧健康谷、湘湖智慧健康小鎮、下沙東部醫藥港小鎮、富陽富春藥谷小鎮、桐廬富春健康城、建德悅養小鎮等重大集聚平臺的佈局,積極引進一批符合各區特點的健康產業重點項目,加快發展生物醫藥、健康信息、體育健身、康復與護理、健康旅遊等健康產業領域,帶動沿線區域經濟發展方式的加快轉變和新型城市化的加速推進。

——西部山區健康服務業發展帶,主要包括西部餘杭區、臨安市的廣大山地區域,從百丈鎮、徑山鎮、瓶窯鎮經臨安城區,一直到清涼峰鎮、湍口鎮等。充分利用該區域的生態景觀資源、山地資源、溫泉資源等優勢資源,加快長樂創齡健康小鎮、臨安頤養小鎮、臨安湍口溫泉小鎮等平臺的搭建,引進知名健康服務機構,促進健康養老、健康旅遊、山地運動健身等健康服務領域的加快發展。

五、主要任務

(一)聚焦一批健康產業重點領域,推動突破發展。

在圍繞“醫、康、養、健、藥”五大發展方向推動健康產業全面發展的過程中,明確主攻方向,抓好關鍵環節,著力選擇一批有特色、有基礎、前景廣、潛力大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持續發力,推動健康產業實現突破式發展。

(二)打造一批健康產業集聚平臺,促進集約發展。

加快產業基地(園區)、集聚區、特色小鎮等健康產業集聚平臺的規劃建設,通過重點集聚發展平臺的榜樣效應和帶動效應,引領全市健康產業集中、集聚、集約發展。

1.強化健康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管理。發揮各區、縣(市)比較優勢,打造一批業態優勢明顯、集聚效益顯著、帶動輻射廣泛的健康服務業集聚區。鼓勵各區、縣(市)在建設用地、市政配套、機構准入、人才引進、執業環境等方面,加大對健康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的政策支持力度。

2.加快健康小鎮規劃建設。以特色小鎮建設為契機,堅持產業、文化、旅遊和社區“四位一體”和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發展的思路,推動資源整合、項目組合、產城融合,加快建設一批以健康產業為主導的特色小鎮,成為“十三五”時期健康產業加快發展的新型平臺和擴大有效投資的新增長點。

3.提升健康產業集聚平臺的集約發展水平。加強對各類健康產業集聚平臺的統籌規劃,促進健康產業重點園區(基地)、健康服務業集聚區、健康小鎮、特色樓宇、眾創空間等不同類型載體協同發展。支持杭州高通量新藥篩選中心、杭州生物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杭州未來科技城(海創園)科創中心、省醫療器械審評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充分發揮行業龍頭企業的產業鏈整合作用,輻射和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培育區域性健康產業集群品牌。

(三)推進一批健康產業重點項目,增強發展後勁。

在健康產業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主要平臺,謀劃和推進一批業態新、影響力強、引領作用明顯、帶動效應顯著的健康產業重點項目,增強健康產業發展後勁。

1.加強健康產業重大項目管理。積極謀劃和滾動實施一批補鏈強鏈式招商引資重大項目、重點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平臺建設項目。籌劃建立市級健康產業重大項目庫,強化對健康產業重大項目儲備、招商和管理。建立健全市領導聯繫重點項目制度、服務業三級協調會議制度和重大項目動態管理制度,及時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問題,及時掌握項目建設進展情況。

2.夯實健康產業項目要素保障。城鄉規劃要按規定落實健康產業相關設施用地和控制要求。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供地政策和節約集約的健康產業用地,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上予以傾斜,並優先保障非營利性健康產業項目建設用地。支持通過盤活存量房產和土地,合理利用樓宇、街巷空間等方式,保障健康產業發展空間需求。引導和鼓勵融資性擔保機構對健康產業企業貸款融資提供擔保。推動設立由金融和產業資本共同籌資的健康產業發展基金。加強創投引導基金的導向作用,支持設立健康產業創投機構、天使投資基金等。支持符合條件的大中型醫藥企業發起設立融資租賃公司。推動符合條件的健康產業企業通過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等方式擴大直接融資。將健康產業納入各類引導資金支持範圍並加大支持力度。

(四)培育一批健康產業骨幹企業,壯大市場主體。

採取抓大不放小策略,加強國內外健康產業企業的引進和科創型健康產業小微企業的培育,完善梯隊培育機制。

1.培育壯大健康產業骨幹企業。鼓勵健康產業龍頭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合資合作等方式整合、優化產業鏈,加快發展成為擁有核心技術、能夠完善產業鏈、帶動作用強的大企業大集團。引導骨幹企業實施品牌戰略、推進創新發展,培育一批健康產業細分行業“隱形冠軍”。積極開展企業規範和上市培訓,幫助企業解決改制上市面臨的實際問題。重點加大對生物醫藥、健康信息、醫療相關第三方服務、醫藥流通等健康產業領域企業的上市培育力度。

2.扶持發展中小微健康產業企業。鼓勵和支持中小微健康產業企業參與大型企業服務流程協作,培育一批商業模式新穎、專業特色明顯、競爭力強的中小微企業群體。利用開發區、高新區、健康服務業集聚區、健康小鎮、大型商業綜合體等產業載體,建設一批雙創基地,推動基於“互聯網+”的健康產業創業創新活動加速發展。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融資擔保、人力資源服務、市場拓展等方面支持力度,營造創新創業寬鬆環境。系統梳理一批成長型中小微企業,支持參與各類企業培育計劃,建立梯度培育體系。

(五)實施一批健康產業創新計劃,加快轉型升級。

採用先進適用技術和現代管理方法,著力建設智慧健康系統,提升健康產業附加值,促進健康產業創新發展。

1.增強健康產業創新能力。開展多單位、多學科重大創新項目聯合攻關,攻克一批新藥研發、健康預防、篩查、監測、干預的關鍵和共性技術。支持企業與科研院所開展深度合作,組建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等協同創新載體以及國際醫學中心、創新基地等平臺,促進科研成果高效轉化。支持醫療、生物醫藥、第三方服務、健康信息、健康管理以及大數據、移動終端、股權投資、商業保險等領域企業和行業組織,組建行業內或跨行業領域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開展技術研發、示範應用、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創新協作。

2.建立區域資源共享平臺。以縣域為單位,建立醫學臨床檢驗、臨床病理診斷、臨床影像會診、臨床心電會診、消毒供應等五大中心,輻射縣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鞏固市屬醫院與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優質醫療資源共享工程成果,結對幫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醫學影像會診、心電會診、消毒供應、慢病聯合診療等四大中心,形成明確的分工協作和資源共享機制。

3.深入推進“互聯網+”健康。積極推進社會保障卡和居民健康卡“兩卡合一”,全面開展就診一卡通和智慧結算工作,實現市、縣兩級醫院市民卡智慧結算全覆蓋。建設功能全面、性能穩定的醫院自助服務平臺,實現市屬醫院就醫全自助。實施分時段全預約工程,全面推行市屬醫院就診全預約。建立標準統一的電子病歷,並在各級醫療機構推廣使用。完善市和區、縣(市)兩級衛生信息平臺,健全人口、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基礎數據庫,實現全市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在醫療機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建立市級衛生數據交換平臺,實現醫療信息在醫院、養老機構、社區等不同單位之間的聯通共享。推進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建設,以社區養老為基礎,搭建智慧養老信息網絡平臺,提供基於智慧技術的護理看護、健康管理、康復照料等居家養老服務。推進醫養護一體化智慧健康服務數據庫建設,開發面向廣大城鄉居民的健康服務系統,培育基於移動醫療數據採集和健康評估的醫養護一體化服務新模式。

(六)啟動一批健康素養促進行動,更新健康理念。

持續深入開展全民健康素養促進行動,積極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和建設健康支持性環境,樹立科學健康觀。

1.加大健康知識宣傳力度。推動衛生計生、教育、民政、宣傳等部門整合資源,深入開展宣傳推廣活動,形成全方位健康素養傳播、展示和教育體系。加快設立覆蓋城鄉“健康諮詢”熱線。發揮好電視臺、廣播電臺、網絡、報刊雜誌等主流媒體和青少年活動中心、老年活動中心、文化館、圖書館、科技館等平臺作用,完善企事業單位及公交、車站、公共場所健康宣傳設施。組織健康教育專家團、講師團和志願者宣教團,深入開展大型健康系列講座和諮詢活動。

2.積極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健全全民健身運動組織,鼓勵更多單位向市民開放健身和運動場所。研究制定科學、權威、嚴格的急救培訓考核制度及複訓體系。加強對警察、導遊、保安、體育教師、駕駛員等重點人群的急救技能培訓。有序推進普通市民急救技能和知識的普及提高。切實執行公共場所控制吸菸條例。提倡文明健康飲酒方式。引導市民自覺參與和自發組織各類健康產品消費促進活動。提倡健康節約的飲食文化,普及食品安全和營養知識。加強對幼兒園、學校、醫院及集體用餐單位營養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1.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建立健全促進健康產業發展工作制度,切實做好頂層設計,加強部門、地區間的統籌協調。把健康產業作為全市招商引資的重要主題,加強健康產業項目的招商推介。推動建立科學、統一、全面、協調的健康產業統計調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加強規劃實施過程的動態監測和跟蹤分析,適時組織開展政策績效評估。

2.健全行業發展和自律機制。推動健康產業及各細分行業建立行業協會、學會、商會、聯盟等行業組織。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在業內協調、行業服務、監測研究、標準制訂、從業人員執業行為規範、行業信譽維護,以及會員與政府溝通橋樑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行業自我管理、自我協調、自我發展機制,促進健康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強化政策統籌。

1.加強政策整合。深入貫徹落實《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杭政函〔2014〕74號)。優化財政專項發展資金使用,加大對健康產業資金支持力度。在美麗杭州、信息經濟、特色小鎮、創新創業等重大戰略決策中充分重視健康產業發展,研究綜合運用財稅、金融、土地、人才、價格等政策手段支持健康產業加快發展。

2.完善政策配套。探索健康產業發展正面引導和負面清單相結合的管理方式,促進重點領域加快發展和空間佈局合理優化。放寬市場準入,簡化審批手續。出臺支持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特許經營管理辦法。適時出臺引導和促進健康服務消費的支持政策。細化落實醫養護一體化、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全科醫生簽約服務、醫師多點執業等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配套措施。

(三)推進試點示範。

1.紮實推進各項試點示範工作。以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載體,積極謀劃重點領域、關鍵環節、主要平臺、骨幹企業的試點示範。重點在混合所有制醫療機構、全科醫生簽約服務、智慧醫療、醫師多點執業、醫養結合、健康小鎮、集聚區建設等方面,組織實施一批試點示範項目。做好國家、省級試點示範的推薦和申報工作。

2.加強試點示範項目的跟蹤和指導。對列入國家、省市各級政府試點示範的健康產業項目,組織相關領域專家或專業機構提供專業支持。對於市級試點示範項目,實施主體每年應對試點示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總結評價,並提交總結報告,及時總結推廣試點示範項目的好經驗、好做法。

(四)夯實人才基礎。

1.加大健康教育資源整合力度。鼓勵浙江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杭州師範大學等在杭高校加強健康產業相關專業學科建設,積極構建由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組成的多層次、多元化健康產業人才培養體系。支持企業加強與學校的對接合作,建設一批實習、見習基地,促進所學專業與崗位技能的結合。

2.加強健康產業人才的引進和培育。研究制定高端醫療、智慧醫療、醫藥研發、康復護理、健康管理等領域高層次緊缺人才引進和培養方案。在全市的各類引智、引才計劃中,加大健康產業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及團隊引進力度。積極引進國際知名健康人才培訓機構。

(五)加強服務監管。

1.完善服務標準和監管。健全健康服務標準體系,積極開展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支持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強化服務質量監管和市場日常監管,規範健康服務機構從業行為,整頓和規範健康相關產業秩序。建立不良執業記錄制度、企業誠信“黑名單”制度、失信懲戒以及強制退出機制,將企業及其從業人員誠信經營和執業情況納入統一信用信息平臺進行管理。

2.發揮各類活動平臺作用。支持主流媒體深入廣泛宣傳健康產業品牌企業的成功典型,提高健康產業和企業的社會影響。充分利用西博會等會展平臺和大型國際賽會活動,舉辦健康產品博覽會、健康產業發展論壇等活動,打造行業性活動品牌,增強健康產業的競爭力和輻射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