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涼州手藝人的絕活,補鍋和釘碗,相信90後見過的不多!

補鍋和釘碗,是上世紀涼州手藝人的絕活。那時候,由於經濟條件差,涼州的家家戶戶幾乎都用的是砂鍋子和粗泥燒製的碗碟,此類餐具由於質地粗糙,工藝低劣而不結實,就是打破了,涼州人還是捨不得丟棄,把破對頭收拾起來,專等補鍋釘碗的手藝人上門修理。

上世紀涼州手藝人的絕活,補鍋和釘碗,相信90後見過的不多!

補鍋匠肩挑一副擔子,一頭是風箱,一頭是爐子和坩堝。補砂鍋子時,首先生火化鐵水,然後把要修補的砂鍋子的裂縫和破損處有計劃地打幾個小洞。再讓幫手把砂鍋子把持穩當,他在“上把器”中倒入適量鐵水並迅速地對準砂鍋子上的小洞,在“上把器”向上推的同時,另一隻手中的“摁把布”迅速地摁在從小洞中冒出的鐵水上,這樣一個生鐵疤子便釘在了小洞上,一條裂縫多則四個生鐵疤子,少則一個就把鍋修補好了,最後在裂縫和破損處抹上“膠泥”,鍋就不漏水了。人們把補鍋者統稱為“箍攏匠”,姓張的就稱為“張箍攏”,姓趙的就稱為“趙箍攏”。

上世紀涼州手藝人的絕活,補鍋和釘碗,相信90後見過的不多!

釘碗匠,人們習慣性地統稱為“釘碗佬”。釘碗佬也肩挑一副擔子,擔子內裝著釘碗工具和材料、配件。他先把要釘的碗對好碴口,然後用細繩子捆綁固定後,將破碗夾在兩膝間,把“金剛鑽”纏繞在弓弦上,一手扶鑽,一手拉弓,只聽“咯吱—咯吱”一陣作響後,沿著碗的破損處鑽出了相互對稱的幾雙小眼眼,然後一手持小小的鐵螞蟥疤子,一手操小鐵榔頭,“咣—咣—咣”幾下,把一個個小鐵疤子釘入小眼眼中。最後去掉細繩,一隻碗就釘好了。

上世紀涼州手藝人的絕活,補鍋和釘碗,相信90後見過的不多!

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砂鍋子和粗泥碗已經淡出了人們的生活圈子,即使有人把細瓷餐具打破了,也是一扔了之。現在,上述絕活已經是人逝去、藝失傳了。

上世紀涼州手藝人的絕活,補鍋和釘碗,相信90後見過的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