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率10万官兵消失6年,执行绝密任务

1958年4月,从朝鲜战场回到祖国的第19兵团机关人员,与中央军委从全国各地调集10万大军,在一开国上将的率领下,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整整6年,杳无音信。

率领这支10万大军的开国上将就是被誉为“三野十虎将”之一的陈士榘。


开国上将率10万官兵消失6年,执行绝密任务


陈士榘

陈士榘,1909年生于湖北荆州。他18岁参加秋收起义,跟上毛泽东上了井冈山。同年10月,由于表现出色,作战勇敢,在毛泽东的亲自主持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士榘参加革命后,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立下赫赫战功,毛泽东评价他“用兵得法”。

解放战争中,陈士榘协助陈毅、粟裕一举歼灭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导致蒋介石“要在3个月内解决华东战事”的梦想破灭。淮海战役期间,他指挥华东野战军第3、13纵队和中原野战军一部全歼黄维兵团。

1955年,陈士榘被授予上将军衔。

自18岁就跟随毛泽东闹革命、功勋卓著的开国上将,他为什么要率领10万官兵消失6年呢?他们都去干什么了?


开国上将率10万官兵消失6年,执行绝密任务


毛主席和陈士榘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会议之后,聂荣臻元帅担任主任的导弹航空科研方面领导机构,开始了导弹武器的研制工作。

为了加快靶场建设,军委下令成立特种工程指挥部(简称特工指),开始建设当时我国最绝密的0029工程(导弹试验场)、0673工程(核武器试验场)和0674工程(核武器储存库)。


开国上将率10万官兵消失6年,执行绝密任务


陈士榘率领十万大军开进广袤戈壁滩


当时,导弹基地的建设任务一开始交给了炮兵。炮兵司令陈锡联表示还是由工程兵搞合适,后来军委就把这个导弹实验基地的建设任务交给了工程兵。

而工程兵司令就是陈士榘。

接到任务后,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政委陈士榘率领从朝鲜战场回到国内的第19兵团机关人员,以及从全国各地调来的大批施工部队等共计大约10万人,默默开到戈壁滩,开始了两弹基地的建设。

该支部队就是代号为“7169”特种工程部队。

从这支队伍1958年4月份默默进入戈壁滩,到1964年的9月又默默撤出来,后来又被撤销,

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业绩几乎没有人提到过,一直到现在。


开国上将率10万官兵消失6年,执行绝密任务


罗布泊戈壁滩上,5000多名工程兵日夜苦战


陈士榘率领10万官兵来到“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吃水贵如油,四季穿棉袄”的戈壁滩之后,就开始了艰苦的两弹基地建设。当时陈士榘和官兵们一起住土坯房和地窝子,喝蚊子水。

加之正赶上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供给严重不足,吃不饱,又缺乏蔬菜,全体官兵靠挖野菜,摘骆驼刺补充。“长须长发,棉絮外露,满面土色,嘴唇干裂,目光执着。”这是当年工程兵的真实写照。

除了吃不饱,最遭罪的就是戈壁滩的特产——风沙。戈壁滩的风沙大得无法形容,沙尘暴一来遮天蔽日,无孔不入,以致人睡觉都要戴口罩。吉普车的油漆一夜就被风和砂石打磨得精光,车成了铁皮裸车。

据说,地质队的一位女技术员在帐篷门口看图纸,一阵风把图纸吹跑了。她赶紧去追,结果这个女技术员就再也找不到了。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经过3年10万官兵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各项绝密工程建设赶在苏联撕毁条约之前完成任务。


开国上将率10万官兵消失6年,执行绝密任务


1966年12月28日,聂荣臻元帅和王淦昌、朱亚光在氢弹原理实验现场

1960年9月10号,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弹进行了发射试验,并取得成功。陈士榘领导建设的所有工程经受住了实战考验。

1964年10月16日,陈士榘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回到北京。在1965年新春联欢会上,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解放军高级将领,当看到陈士榘时,就走上前来,一手拉住陈士榘的手,一手指着张爱萍将军说:“你们做窝(建成的两弹基地),他们下蛋(成功爆炸原子弹),我们中国人说话算数了!你们都立了大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