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胡商蒲壽庚背叛南宋,他的子孫在明朝遭到怎樣的對待?

文史磚家


在南宋滅亡過程中,備受皇恩的胡商蒲壽庚無疑起到極為惡劣的作用,可以說,如果沒有蒲壽庚的“助攻”,南宋流亡小朝廷或許還大有可為,不至於很快遭遇覆亡的下場。那麼,蒲壽庚為何背叛南宋?他的子孫後代都遭遇哪些對待?


蒲壽庚是“蕃客回回”(即阿拉伯人),祖先約在11世紀時移居廣州經營商舶,13世紀初又遷往泉州。蒲壽庚因為有豐富的海外貿易經驗,並曾率領商團武裝掃蕩過為患多年的海盜,由此被南宋朝廷委以重任,不僅掌管泉州市舶司,而且還擔任過福建安撫使兼沿海都置制使,掌管一路(省)的軍政大權,同時統領海防,權力極大。



當時的泉州早已取代廣州,成為東方第一大商港,而蒲壽庚在泉州經營多年,擁有千餘艘商船和人數多達數萬的海上私人武裝,由此得以“擅番舶利者三十年”,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海皇帝”(“蒲壽庚之擅有泉州也,其初不過一亡命匹夫耳。壽庚以鷹犬微功,過假之以祿位,擅市舶利者三十年,官招撫使。”見《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十五》)。


蒲壽庚能取得這一切固然跟自己的努力經營有關,但很大程度上受惠於南宋朝廷。然而在南宋傾覆之際,蒲壽庚非但沒有挺身報效,反而賣主求榮,在大將張世傑護送端宗趙昰南下抵抗元軍的途中,竟然“殺諸宗室及士大夫與淮兵之在泉者”(見《泉州府志·拾遺》),人數大約有3000人之巨,時在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此後,蒲壽庚正式接受元朝的招降。



蒲壽庚降元后,不僅派嚮導帶領元軍追擊南宋的船隊,還把所有的船隻都交給元朝,為最終滅亡南宋立下“汗馬功勞”。蒲壽庚的合作態度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大加獎賞,最終官至江淮等處行省中書左丞兼泉州分省平章政事,依舊提舉泉州市舶司。蒲壽庚死後,他的子孫在元朝繼續受到優待,仍充當著泉州一帶“海皇帝”的角色。


然而蒲氏家族天生“反骨”,既然能因為利益出賣南宋朝廷,自然也會為了維護利益背叛元朝。果不其然,在元朝末年的大動盪中,蒲氏家族眼看要“變天”,便故技重施,勾結當時的市舶使、色目人那兀納作亂,以求割據自立,為新朝提前“效力”。然而蒙古大軍雖然無力平定各路豪強,但對付蒲氏家族手中的武裝商團,能力還是綽綽有餘。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持續近十年的戰亂被平定後,元朝的福建行省平章政事陳友定之子陳宗海攻進泉州,並對定居在當地的胡商進行大清洗。在這場大清洗中,元軍“閉門行誅三日,凡西域人盡殲之,胡發高鼻有誤殺者”(見《清源金氏族譜·麗史》),而受創最甚者莫過於元兇-蒲氏家族。


在這場大浩劫中,凡留居泉州的蒲氏族人均被斬殺,並且“凡蒲屍皆裸*體,面西方”,“悉令具五刑而誅之,棄其胾於豬槽中”(引文同上),極盡侮辱之能事。不僅如此,之前亡故的蒲壽庚等人,也被掘墳戮*屍,落得屍骨無存的下場。經此大難,在泉州的蒲氏家族近乎被摧毀,影響力蕩然無存。



這還不算完,作為漢族人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對蒲壽庚忘恩負義、助元滅宋的行為恨之入骨,所以在洪武七年(1374年)頒佈命令,將倖存的蒲氏男子全部充軍流放,子孫世代要做軍奴(“獨蒲氏餘孽悉配戎伍禁錮,世世無得登仕籍。”引文同上),既不能脫籍,更不許讀書、入仕。


朱元璋嚴懲蒲壽庚家族的事蹟,不僅見於《清源金氏族譜》,在多部史書中均有記載。例如,《閩書》中提到“皇朝太祖禁蒲姓者不得讀書入仕”;《宋元通鑑》中提到“我太祖皇帝禁泉州蒲壽庚、孫勝夫之子不得齒於士,蓋治其先世導元傾宋之罪,故禁夷也”;《日知錄》中提到“明太祖有天下,治宋末蒲壽庚、黃萬石子孫不得仕宦。”



蒲壽庚深受南宋朝廷的恩德,但在國家傾覆之際,不思捐軀報效,反而忘恩負義、反噬故主,不僅出賣並大肆屠殺南宋皇族,還直接引導元軍滅宋,實屬罪大惡極。好在善惡終有報,蒲氏家族因為蒲壽庚的原因,最終落得世代為奴的結局,也算是罪有應得了。


史料來源:《讀史方輿紀要》、《泉州府志》、《清源金氏族譜》、《閩書》、《宋元通鑑》、《日知錄》等


文史磚家


南宋國滅之時,連廣大漢族士人都從心理上放棄了抵抗,投奔新廷,你讓一個阿拉伯種的阿卜杜拉家族去“留取丹心照汗青”,顯然有些過分了。

說起蒲壽庚,就必須說他的身份,他是一個回回蕃客。

回回蕃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過客民族,從唐朝到明初,在西方人地理大發現之前,東西方的貿易全部由阿拉伯人把持,他們中的很多人客居貿中國港口城市,中國人把它們叫做番商或番客,由於他們都信奉伊斯蘭教,多以把他們叫做回回蕃客,或者蕃客回回。

如同後來中國的馬姓回族人的“馬”是來源於“默罕默德”,蒲壽庚的“蒲”姓可能是來源自阿卜杜拉或阿卜杜勒或阿卜希爾什麼的,這一點已經無法考證。

蒲壽庚的祖先來自占城國,當時先是來到廣州,從事傳統的海上貿易行業,他的父親蒲開宗那一輩,由於泉州港的興起,又從廣州移居到了泉州,成為南宋泉州地區的大海商。蒲開宗走出了一條官商結合的道路,還擔任過福建安溪縣的主簿,看來他的這條路線獲得了成功,南宋朝廷還賜予他“承節郎”的官位。

到了蒲壽庚和他哥哥蒲壽宬這一輩,他們除了商業運營的更為成功,擁有大量船舶,還靠著自己的軍事力量多次協助朝廷擊潰海盜,因此獲得了更加顯赫的地位,蒲壽庚本人也“提舉泉州舶司”,一度成為泉州港口最高管理長官,把老爸的政商結合路線發揚到了極致。



蒲壽庚的民族成分決定了,他不可能從內心深處忠於朝廷,哪怕是政商結合,也是為了商業發展,在商言商,銀子才是他的追求目標。

在南宋晚期(1275年3月)的時候,蒲壽庚就參與過對抗南宋朝廷的反叛運動,當時的南宋朝廷已經快要扛不住元朝蒙古鐵騎的衝擊了,蒲壽庚自然深知形勢,甘願充當元朝的帶路黨。

第二年,元軍就攻陷了臨安,六歲的南宋小皇帝宋恭帝在太后的指引下選擇了投降。南宋的張世傑保護幼主宋端宗趙昰等抵抗力量向南退卻,經過泉州,蒲壽庚選擇了閉門不納,不讓宋端宗趙昰他們進城。

關於這件事上,其實當時的蒲壽庚也有顧慮,他所顧慮的當然不是該做南宋還是元朝的臣子,而是他世代傳下來的商業帝國。

在南宋軍隊大兵壓境的形勢下,蒲壽庚也曾猶豫,他嘗試著聯繫城外的南宋殘餘勢力,拜見幼主宋端宗趙昰,試探他們的來意,但張世傑卻一沒有信任蒲壽庚,二沒有乾脆殺掉蒲壽庚,而是莫名其妙的放他回去,轉手卻搶走了蒲壽庚家族的數百條商船(清·乾隆《泉州府志·拾遺》)。

這種做法立即遭到了蒲壽庚的強力反彈,他下令以極為殘忍的方式處死了幾千反對者,包括泉州城內的南宋宗室和忠於南宋朝廷的士大夫們,憤而投入了元朝的懷抱,把剩餘的船隻和水手都交付給了元軍,幫助他們進攻南宋軍隊。元廷大為欣喜,立刻授蒲壽庚為昭勇大將軍、閩廣都督兵馬招討使兼提舉福建廣東市舶。

在後期的戰鬥中,蒲壽庚又擊敗了南宋軍事力量的反撲,守住了泉州城,在之後的崖山海戰中也派出了自己的船隻助陣元朝水師,徹底剿滅了南宋殘餘軍事力量,崖山之後到底有無中華,蒲壽庚不關心,他只知道,他的商業帝國版圖,反而比以前更加龐大了。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八月,“色目人”蒲壽庚出任江淮等處行省中書左丞兼泉州分省平章政事。元朝前期,蒲氏子孫異常顯赫,地位尊崇,泉州港也得益於未受大規模戰亂影響,在元朝發展成為世界性大港,名揚四海。

到了元朝末年的戰亂之際,蒲壽庚的孫女婿那兀納又一次挺身而出,準備像蒲壽庚那樣刷出歷史存在感,結果卻連累了整個蒲氏家族。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波斯叛亂——“亦思巴奚之亂”,也正是因為這場變亂,泉州港遭到了開港以來最為毀滅性的打擊。

自紅巾軍起義以來,江淮地區此起彼伏,元朝的統治受到很大挑戰,為了撲滅各地起義軍,除了向西域借兵,元朝統治者還想到了“令郡縣團結義民以自守”這種類似於團練的辦法,推廣於統治力薄弱的南方地區,泉州的回回蕃客也組成了“亦思巴奚軍”,抱團自保。

這幫團練最初還是忠於元廷的,目的是為了對付流竄各地的起義軍,但後來隨著在南方元朝統治力的日益薄弱,他們的勢力卻不斷壯大,成為元廷和起義軍誰都不能忽視的中間力量。他們也沒有朝廷補給,自帶乾糧,對元朝的忠誠度日漸下滑,周旋於各方勢力之間。

蒲壽庚的孫女婿那兀納在後來成為了泉州亦思巴奚軍的領導者,很明顯,他可能具備蒲壽庚的野心,但缺乏蒲壽庚的決斷力和運氣,他帶領亦思巴奚軍草率的參與了元廷地方上的爭鬥,捲入了福建地方豪強勢力之爭後,四處初戰,為自己贏得了很多敵人。

他遇到了真正的敵手——陳友定,陳友定被元廷冊封后,強勢崛起,1365年,打敗了剛剛吞併強敵陳友諒的朱元璋軍隊的進攻(陳友定是福建人,跟陳友諒沒關係),控制了幾乎福建全境,那兀納卻猖狂到前去挑戰陳友定,被陳友定派兒子陳宗海予以迎頭痛擊,亦思巴奚軍幾乎全軍覆沒。陳宗海再接再厲,圍攻泉州,泉州的殘軍及時的把蒲氏家族的代表那兀納獻俘,投降了。

陳定海進入泉州城後,閉門三天,把城內的“西域人盡行殲之”,回回蕃客群體遭到了血腥清洗,街頭上的漢人甚至也會因長得捲髮或高鼻子被誤殺,泉州的蒲氏家族更是首當其衝。

“凡蒲屍皆裸體,面西方”;“悉令具五刑而誅之,棄其胾於豬槽中,報在宋行弒逆也”,甚至到了挖墓刑屍的殘忍地步,蒲氏家族或死或逃,幾乎就此消失在泉州的歷史中。

為什麼用幾乎?那是因為陳友定的軍隊在兩年後,也被稱帝后的朱元璋大敗,陳友定被處斬,蒲氏後人陸續又有人回到這片故土生活。

按理說敵人的敵人是朋友,與陳友定不共戴天的朱元璋總不會為難蒲氏家族吧,非也,非也,朱元璋更狠!

“洪武七年,高皇帝大赦天下,聖旨:獨蒲氏餘孽悉配戎伍,禁錮,世世無得登仕籍,監其禍也。”

蒲氏族人被充軍流放,為娼為奴,不能參加科考而登仕,自此,蒲氏從富族成為賤族。

別看朱元璋跟陳友定不對付,但對待蒲壽庚後人,朱元璋也是恨得咬牙切齒,沒有蒲壽庚當年做帶路黨,南宋也不會有那麼快就有崖山海戰的失敗,在民族大義方面,朱元璋可絕不含糊!


歷來現實


蒲壽庚是一個忘恩負義喂不熟的典型白眼狼。

南宋的滅亡它付有直接責任,雖然南宋也是腐朽的王朝,但做為一個臣子,深受皇恩的臣子,買主求榮,屠殺百姓,丟豬圈裡都便宜它了,這種貨,那個朝代的君王會侍見,蒙元朱明都對蒲家就亳不留情。

蒲壽庚是西域阿拉伯人後代,宋末元初時期著名穆斯林海商,“蕃客回回”的代表人物,後被南宋授福建安撫使兼沿海都置制使,安撫一路之兵事民政,統領海防,權力很大。

南宋未年國勢糜爛,變節投降蒙元的將領官吏也不少,但是多為窮途力屈、或者僅僅貪生怕死、或者是為奸臣排擠。

像蒲壽庚這樣元軍尚遠就主動叛變,而且行為及其窮兇極惡的,恐怕只此一例。

就因為張世傑舟船不夠,出掠蒲的船隻,做為宋官員這也是它該做的,可它立馬降元,並據宋帝在泉州城外。

張世傑也是志大才疏,當時該趁蒲謁見時直接留下,或趁勢收取蒲轄下的數百隻巨大海船,留著軍用,卻放虎歸山。

而蒲降元以後,派他兒子盡誅趙氏宗族士族三千多人,婦女兒童盡不能免,還是把人手腳砍掉流血而死,他的官還是宋朝皇帝封的,他的家族還是中國收留的。



蒲壽庚降元大失泉州民心,為了維護其無恥統治,蒲壽庚在元軍幫助下,投降後隨即在泉州城內外展開了大屠殺,心繫宋一室卻手無寸鐵的萬餘百姓被元軍奪去了性命。

之後,張世傑護衛南宋二帝南逃福建,蒲壽庚自然是閉門不納,而且還與元軍配合,內外夾擊張世傑,張世傑無奈繼續南逃。

泉州許氏家族起義兵抗擊蒲壽庚,掩護二帝南逃,被蒲壽庚殺的幾乎滅族。

這要提下許氏夫人,丈夫戰死帶領夫家與陳氏孃家,手執雙劍,與蒲壽庚血戰,最後許夫人與族弟陳吊眼為宋捐軀於漳州城(女中豪傑)。

泉州清源少林寺僧眾反蒲壽庚之降元,遭蒲壽庚和元將奇握溫思的鎮壓,他們率元軍萬人衝進少林,千餘僧眾被屠,只剩數十人逃出。


他家可能有反叛基因,蒲壽庚的後代,在元朝時又反叛,別以為次次都有好運氣!

元將陳宗海平叛進入泉州後,閉門三日,將“西域人盡殲之”,蕃商遭到大清洗,甚至有的漢人因“胡發高鼻”而被誤殺。

大量蕃商攜帶銀錢外逃,從宋朝時便形成的“蕃人巷”商人社區從而解體。

而蒲氏家族也遭到了極為慘烈的清算,陳軍不但大殺蒲氏族人,而且發掘蒲家墳墓,將蒲家歷代祖先屍體挖出來“具五刑而誅之,棄其於豬槽”。就是殺了丟豬圈。


到了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後,他一直就有聽聞蒲壽庚的做法,以朱元璋愛憎分明的性格,蒲家絕對不會有好下場。

朱元璋下令,將元朝滅殺漏網之魚剩下蒲氏族人充軍流放,為娼為奴,不得登仕籍。

蒲氏從富族成為賤族達數百年,連當時許多回人也都恥於和蒲壽庚牽連上關係,把他稱為“無恥的叛教者”。

這個囂張了百年的大家族終於淪陷了。

雖然蒲家並沒有做危害明朝的事情,但是蒲壽庚的這種行為實在難以讓人不對他憎恨,竟然對自己的國家做出如此兇殘的事情。

如果要是不斬草除根,保不準日後會對國家造成危害。

不管什麼人當朝,蒲家的所做所為,也會落得同樣的下場。

真是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蓉兒是妹紙


青言論史祝您新春愉快,豬年大吉!


說到這位蒲壽庚蒲大人,我只想說兩句話——第一句:“呸!”第二句:“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蒲壽庚這個名字,怎麼聽都是漢人的名字,但是這位蒲大人卻真的不是漢人,而是地地道道的胡種——他家祖上是遷居占城(今越南)的阿拉伯人,後來又搬到了廣州。南宋嘉寧年間,蒲氏家族搬到了泉州,並經過幾代經營,成為了泉州首屈一指的大富豪,幾乎成為了泉州地盤上的土皇帝。

然而,胡種天生不知報恩,他們絲毫不認為是大宋給了他們發財的機會。不僅如此,這位蒲壽庚先生,還在臨安陷落、南宋小朝廷流亡到泉州的時候,“毅然”叛宋降元,屠戮流亡朝廷上萬人,僅趙家宗室,保守估計就有兩千人以上!

元人對蒲壽庚這種“棄暗投明”的舉動自然大加讚許,對蒲壽庚本人和其家族都極盡籠絡之能事。而蒲壽庚也深知投桃報李,造出無數大船,為日後崖山之戰中元軍的艨艟鉅艦提供了堅實的保證。

只是天道好輪迴,漢人終究會報復。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立刻對泉州蒲家及當地的綠教徒展開血腥的報復。明軍對蒲氏家族展開了有計劃的屠殺,泉州城內但凡高鼻深目的胡種,都予以“閉門戮之三日”的處理。

不僅如此,考慮到這些人都是綠教徒,朱元璋還特別優待了他們的屍體——扔進豬食槽,供肥豬們享用。活下來的蒲家人,不是被打成賤民遠遠戍邊就是改名換姓遠走他鄉。得意了百餘年的蒲家,終於煙消雲散。

今年是農曆豬年,我就祝蒲壽庚先生在陰間多吃點死豬肉吧,反正他們族也愛吃這個。



青言論史


全屠了,剩下的族人打入賤籍。活該!報應不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