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看教改新趨向

從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看教改新趨向

教育部日前公佈了第二屆(2018年)全國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獲獎名單,其中特等獎兩項,一等獎50項,二等獎400項。筆者謹對獲特等獎和一等獎公50項成果研究涉及的內容、類型進行簡單的比較分析,從中可以看出近幾年來及未來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熱點及基本走向。

特等獎兩項,關注和研究的是課程改革方面的內容;一等獎50項,關於課程改革(包括國家課程整合、綜合型課程、研究性學習、課程基地建設、區域課程、校本課程的建設)有20項,佔百分之四十七;關於教學改革(包括課堂教學、情境教學、閱讀教學、作業改革等)有16項,佔百分之三十二;關於德育改革(立德樹人、傳統文化)有4項,佔百分之零點八;關於評價改革(包括教育質量評價、教學評價)有3項,佔百分之零點六;關於教師培養一項,教研模式一項,其它類5項。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關注研究課程改革、教學改革佔主導、主體,位列第一、第二位,其次是立德樹人和教育評價。這也是從另一個角度驗證的了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始終是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點和熱點問題,同時也是未來幾年需要持續關注和研究的重點難點領域。如果從課程改革類獲獎成果來作分析,可以發現,研究課程改革的切入點應在國家課程創新化、校本化實施、區域特色課程建設、校本課程的開發與應用等。並且體現通過發揮課程的綜合功能,突出育人的根本任務及辦學的價值追求。而關注教學改革方面的研究,淡化了課堂教學模式,聚焦於學生學習方式、閱讀教學、學習模式、作業改革、跨界學習燈等方面。關於教育評價方面的成果,研究的重點已轉移到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評價,課程實施與學生核心素養等評價。關於立德樹人方面的成果,不再是從德育的視覺,而是從課程、,教學的路徑去探討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這也符合教學成果評選的標準及要求。

從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看教改新趨向

“管中窺豹”,亦可預測未來。從獲獎成果預測未來教學改革的新趨向,主要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改革如何在學校層面創新與深化;

2.課程改革如何與學校的教育追求、辦學特色融為一起體;

3.教學改革的重點,不再僅僅是圍繞教學模式,而是突出學習模式的建構;

4.教學改革應關注學生的整個學習全域、深層次問題環節;

5.應關注學生學科素養的精培深研;

6.教育評價的重點應關注學校層面如何實現學生深度、有質量地學習過程,實現學科素養的科學評價;

7.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活動層面,而是如何通過課程、教學、實踐等路徑去科學育人;

8.教師能力素質的研究應關注教師核心素養體系的建構與培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