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做一樣的事,一樣的業績,別人能升職你不能?

職場中,很多人對於“認真”

“負責”的觀念總是混為一談,有人認為做事認認真真,一絲不苟就是負責;也有人認為加班加點,勤勞肯幹就是負責;還有人認為願意或者主動接受任務就是負責。這些觀念看起來表面“沒毛病”,實際上是有所偏頗的。

我們每講到責任時,幾乎都是用一句話表述,那就是“認真負責”,久而久之,在大多數人的腦中就形成了一種思維,一種觀念:“認真等於負責”。

為甚麼會使人們心中形成“認真=負責”的觀念呢?我們先來理解一下“認真負責”其中包括的兩個意思:

認真,講的是態度,對象你個人。而負責,要的是結果,對象是事情。兩個詞由於被常常連在一起使用,所以就形成了這樣的觀念,大多數人以為只要做事認真就算是我負責任了,而從沒有更進一步去思考清楚自己需要給出什麼結果。


為什麼做一樣的事,一樣的業績,別人能升職你不能?


小林和小劉同是公司的銷售員。公司有一個大客戶,去年買了公司的產品,卻一直以各種理由遲遲不肯付齊尾款,拖欠著公司500萬元。

公司決定讓小林在限期內找客戶追回尾款。而小林去了,那個客戶藉口說那些產品在他們當地銷量很不樂觀,讓他過一段時間再去。之後連續三次客戶都是以這樣的藉口繼續推脫。到了期限,小林無功而返,只給上級留下一句話,“我盡力了”,一個沒有結果的結果。

小林無功而返,公司只好又派小劉去討賬了。小劉去了幾次,也是一樣吃了閉門羹,到了公司給小劉設定的限期,小劉也一樣沒要到帳。然後,回到公司後小劉卻給了公司不一樣的結果。小劉給了公司一份調查報告,客戶以產品銷售不順,資金不足為由,拒絕還款,但經過市場調查,我們之前提供給該企業的產品已經銷售一空,但是該企業已經自己研發了一款與我們相似的產品。經綜合分析,客戶屬於惡意拖款,需公司提供法律援助。

最後公司根據小劉提供的報告,以及收集的證據,決定起訴。並最終追回款項。雖然小劉一樣沒有靠自己追回款項, 但是他給到了整個事件的結果,哪怕是個不好的結果。但是,有了這個結果,公司也知道了下一步該怎麼走。

為什麼做一樣的事,一樣的業績,別人能升職你不能?

只有能對結果負責任的人,才是對工作的負責。怎樣才算對結果負責呢?就是給出事情結果。

讓你搬一塊石頭,什麼是結果?好的結果,就是你搬了。不好的結果,你搬不動,怎麼辦?那你也告訴我一下,這塊石頭大概多重,大概需要幾個人來搬,我好進行下一步。這才是對工作負責。而不是搬完之後,來跟我說,好累呀,我盡力了,但還是搬不動。我知道你認真了,但這件事呢?沒下文了?

很多人所謂的“認真的態度”,其實是模糊了負責的本質。“認真的態度”對象是你自己本人,對象不是工作的結果。這類對結果負責任概念模糊的人往往有幾種表現:

1.強調自己在工作中有多辛苦,付出了多少努力,加了多少班,以此證明自己是負責的。總習慣用工作量和工作時間來代替結果,換取別人的同情和寬容。

2.事情出了什麼問題就推脫責任,為自己撇清關係,總說是誰誰誰的工作能力不足、積極性不高、性格有缺陷等各種藉口

3.習慣找藉口,什麼經濟環境不好、政策或制度限制、競爭對手強等,但是卻沒有找出問題所在,更加沒有得出解決方法。

為什麼做一樣的事,一樣的業績,別人能升職你不能?

上級跟你要結果, 結果你扯東扯西的不斷在說自己有多“認真”,客戶很難纏,市場很不好。但是,然後呢?事情沒有結果。在工作中,總有些人會有抱怨說,別人跟我做一樣的,一樣的業績,一樣的成果,別人還沒我認真,為什麼升職的是別人不是我。那我們就需要好好的想一想,你真的對工作“負責”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