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縣制明明更先進,卻為何導致秦國二世而亡,真相揭祕

秦王嬴政繼承歷代先祖的遺志,花費十年的時間,逐一擊敗山東六國,完成了秦國十幾代國君的夙願。面對這個剛剛從戰亂中走過來的統一帝國,嬴政犯愁了,到底該如何治理這片廣袤的土地呢?朝廷中就這個問題進行了激烈討論,最終形成了兩派意見,分別是分封制和郡縣制。

郡縣制明明更先進,卻為何導致秦國二世而亡,真相揭秘

主張分封制的大臣有著充足的理由,因為當時是秦朝,他們可參考的歷史非常有限,在華夏文明的歷史進程中,無論是夏、商、周都採取了分封制,將土地分給宗室和功臣,由他們管理、鎮守一方,按時向中央王國納貢,成為拱衛中央的屏藩。既然分封制已經流傳了一千多年,必然有其道理,秦國應當遵循古制,行分封之舉,以為邦國根基。

郡縣制明明更先進,卻為何導致秦國二世而亡,真相揭秘

主張郡縣制的大臣則對此大加貶斥。遠的不說,就拿周王室的分封來舉例,正是由於分封了這些大大小小的諸侯才引發了這持續幾百年的大爭之世,中央一旦勢弱,諸侯國便開始蠢蠢欲動大國吞併小國,強國欺負弱國,天下百姓從此將無一日安寧,只有郡縣才是國家的正確之道,每個郡縣皆由中央直接掌控,郡縣長官也是由中央選定指派,這樣一來,整個國家就不會脫離掌控,才能長治久安。

郡縣制明明更先進,卻為何導致秦國二世而亡,真相揭秘

秦始皇最終採納了郡縣制,歷史證明郡縣制確實是更為先進的邦國制度,可為何秦始皇一死,秦國立刻分崩離析,二世而亡了呢,這其中到底有著怎樣的隱情?以小編看來,主要有兩點點原因。

郡縣制明明更先進,卻為何導致秦國二世而亡,真相揭秘

第一、宗室力量太弱。一般皇帝登基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自己的兒子或侄子封王,鎮守各地,這樣宗室的手中就有了一定的權力,雖然這樣做也有隱患,可能導致藩王實力膨脹,威脅到中央政權。但此時的秦國是剛剛從戰亂裡走出來的國家,各地尚武之風尤盛,民風彪悍,若沒有值得信賴的宗室軍隊鎮壓,很容易就出亂子了。

郡縣制明明更先進,卻為何導致秦國二世而亡,真相揭秘

退一步說,即使自己的子孫將來真的生出異心,想要跟中央政權掰掰手腕,那也是家庭內部矛盾,肉爛在鍋裡。如果自己選定的接班人不爭氣,那麼別的宗室手中有兵有錢,也能夠迅速組織力量跟反動武裝勢力相抗衡。試想一下,秦朝的公子王孫手裡若是有兵,劉邦、項羽之輩也不會如此輕鬆就推翻了大秦的統治根基。

郡縣制明明更先進,卻為何導致秦國二世而亡,真相揭秘

第二、六國舊貴族沒法安置。秦始皇掃滅六國之後,大量六國舊貴族“下崗待業”,本來大家過著衣食無憂的上流社會生活,嬴政一統天下之後砸了這些人的飯碗,也沒有妥善安置這批“下崗職工”,導致舊貴族們生活來源被切斷,生活品質急劇下降,你想他們能不對新興的秦王朝恨得咬牙切齒嗎?

郡縣制明明更先進,卻為何導致秦國二世而亡,真相揭秘

如果分封制實行的話,就會出現大大小小很多藩國,那麼這些舊貴族們就有了新的“就業機會”,只不過是換了個老闆而已,只要生活有保障,想來他們也不會有什麼怨言。可秦始皇堅持使用郡縣制導致他們無以為生,新仇加上舊恨,所以嬴政一死,六國舊貴族的反撲便如燎原之火。

郡縣制本沒有錯,只是不適用於當時的秦國,沒有根據具體的情況來選用適合國家的制度,秦國二世而亡也就沒什麼好稀奇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