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忘論》樞翼第八(六)

《坐忘論》是唐代高士,道教上清派司馬承禎祖師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重要影響的道教經典。書中強調生命的寶貴,主張養生莫過於修道;修道在於靜心;而靜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坐忘”。書中闡述的坐忘之法,是一種很好的保持性靈寧靜安詳、破除煩惱和迴歸真我的修煉方法。

《坐忘論》樞翼第八(六)

《坐忘論》

樞翼第八

夫得道之人,心有五時,身有七候。心有五時者,一動多靜少;二動靜相半;三靜多動少;四無事則靜,事觸還動;五心與道合,觸而不動。心至此地,始得安樂,罪垢滅盡,無復煩惱。

身有七候者,一舉動順時,容色和悅;二夙疾普消,身心輕爽;三填補夭傷,還元覆命;四延數千歲,名曰仙人;五煉形為氣,名曰真人;六煉氣成神,名名曰神人;七煉神合道,名曰至人。其於鑑力,隨候益明,得至道成,慧乃圓備。

雖久學定心,身無五時、七候者,促齡穢質,色謝歸空,自雲慧覺,複稱成道,求諸通理,實所未然,可謂謬矣!

《坐忘論》全篇(竟)

【解釋】

那些得道成仙的人,修習靜心時可分為五個階段,形體上的表現特徵也可以分為七個階段。修心的五個階段是:第一個階段,心境波動的時間多,安靜的時間少。第二個階段,心境波動和安靜的時間各佔一半。第三個階段,心境安靜的時間多,波動的時間少。第四個階段,無事的時候心境安靜,有事的時候心境波動。第五個階段,心與大道融而為一,即使有事,心境也不會波動。修心達到了這種境界,才能得到快樂,所有的罪過和錯誤全部消失,不再有任何煩惱。

修道成仙者形體上七個階段的不同表現是:第一個階段,一切行為順應客觀時機,容貌慈祥和悅。第二個階段,過去的疾病全部消失,身心輕鬆爽快。第三個階段,身體得到補養,不再夭折和受傷,恢復了元氣和生機。第四個階段,可以生存數千年,這樣的人可稱為“仙人”。第五個階段,把自己的形體修煉成氣的狀態,這樣的人可稱為“真人”。第六個階段,把處於氣狀態的形體再進一步修煉為無形無象的精神狀態,這樣的人可以稱為“神人”。第七個階段,把處於精神狀態的形體與大道融而為一,這樣的人可以稱為“至人”。這些人的智慧,將隨著這七個階段的不斷提升而變得越來越高明,等到獲得至高無上的大道之後,他們的智慧也就圓滿完備了。

雖然有人長期修習定心,但自己如果沒有經歷這五個階段的心理感受,也沒有這七個階段的形體表現,那麼他依然屬於生命短暫、形體骯髒的俗人,身體死後將一無所有。雖然他們自稱已經有了智慧和覺悟,甚至還說自己已經得道成仙,但按照常理推測,他們實際上並未做到這些,他們的行為可以說是大錯特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