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為什麼醜化鄭經、篡改歷史?

歷史大變局


先亮結論:《康熙王朝》其實並沒有刻意去醜化鄭經,但卻肯定“篡改”了歷史。

首先對於劇中鄭經這個人物,本人是抱以同情的。雖說他因猜忌而中離間計,導致施琅徹底投靠清廷,併為最終兵敗自殺埋下了苦果,但在劇中他既沒投降,又沒示弱,更沒說他為一己之私虐待百姓,濫殺無辜,臨死還自殺以殉國,總得說來在大節上是不虧的。

但說到底《康熙王朝》不過是根據小說改編的影視劇,為了文學的戲劇化,作者或編劇必然會對歷史進行一定程度的藝術化。既然是康熙王朝,那肯定是側重於寫康熙,那對於鄭經的事蹟自然會有弱化,甚至為了突出主線劇情的簡潔而不惜“篡改”歷史。

第一,在“弱化”方面,《康熙王朝》中對鄭經這一歷史人物的呈現並未突出其治臺功績。鄭經自康熙三年(1664年)東渡臺灣後,採納陳永華的建議,鼓勵墾田,勸課農桑,插蔗煮糖,修埕曬鹽,興辦學校,建立孔廟,鼓勵發展內外貿易,並與英國、西班牙、日本等國建立了穩定的貿易關係。鄭經主政期間,“臺灣日盛,田疇市肆,不讓內地”。

第二,在“篡改”方面,影視劇為了突出主線劇情,不得已對歷史進行了再加工,將施琅投靠清廷這一事件放在了鄭經主政時期,但施琅早在順治九年(1652年)便歸順了清廷,而那一年鄭經還沒有到達臺灣,此外殺害施琅一家老小的也不可能是鄭經,而是鄭成功。當然,歷史上清廷統一臺灣時鄭經已去世,當時主政臺灣的是鄭克塽,所以也就不存在鄭經自殺這一情節。

《康熙王朝》中還有明珠赴臺灣招降鄭經的情節,而在歷史上還真有這麼一次和談,時間是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但清廷派去和談的官員並不是明珠,而是康親王傑書,和談條件也不似影視劇中的那樣苛刻,只是提出鄭經應撤離大陸沿海島嶼,退守臺灣,臺灣則為大清藩屬,雙方“通商貿易,永無嫌猜”。


威廉一懶眾衫小


因為《康熙王朝》是一部毫無歷史感的歷史劇,全劇充滿了對清朝皇帝的意淫,可以說大清第一神劇,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劇中的清朝,“偉光正”得康熙如果能看到這部片子,他自己見了都會不好意思的。劇中康熙(陳道明演的)的形象,就更不用說了,完全是一個英明神武又道德高尚的正面人物,不但能力出眾,還一心為國為民,鄭經在劇裡面是什麼人設呢?是阻撓大清完成天下一統,專門給正面主角康熙對著幹的反面角色,這樣的人設能是好人嗎?


鄭經的人設不是好人,也就算了,可編劇的套路又是一般神劇的水平,即反面人物一定是“小丑”式的形象,就是飛蛾撲火式的一味跟主角對著幹,不惜自我牲犧也要成就主角的偉大,所以反面人物大多是情緒激動,智商捉急之輩,劇裡面的鄭經的形象基本上就是按這個套路來弄的,所以給人的感覺是這個人物根本不配當康熙的對手嘛!

事實上,就算是“大清電視臺”,也拍不出這樣的片子,因為清朝官方對鄭經的評價,其實根本不是這樣的。《清史稿》是清朝遺老們編修的清朝正史,雖然清朝亡了國,但這部書基本上代表著清朝官方的主流觀點,因此也遭到後人的詬病,書裡面有鄭經的傳,附在鄭成功傳的後面,《清史稿》裡鄭經叫“鄭錦”。


在《清史稿》裡,鄭經的形象就厲害了,他是一個聰明果斷的人,鄭成功剛死的時候,大將們不服鄭經,鄭經果斷地用陳永華、馮錫範主持大局,將不服的人一一消滅。可不是什麼無能之輩。

在軍事上,鄭經也有兩手的,三藩之亂開始後,鄭經是主動進攻福建沿海,並且取得了不小的戰績,搞得清朝很頭疼。而鄭經最厲害的是內政搞得好,把經濟軍事實力本來很差的一個小島,搞得可以和清朝對著幹,想想南明那幫人,有那麼大的地盤,那麼多的人口和軍隊,結果被清朝吊打,就知道鄭經的水平不一般。

《清史稿》都承認,鄭經在臺灣,更定軍制,任用馮錫範、陳永華主持政務,任用劉國軒等大將主持軍事,改革稅制,特別是發展海外貿易,“復開互市,英圭黎、暹羅、安南諸國市舶並至”,把一個彈丸之地,一直在打仗的亂世小島,搞得有聲有色,有如“承平時”。就是把亂世做成了太平盛世,而且還一直在打仗,這水平絕對不比他老爹差。

《康熙王朝》的總製片人、總導演不惜親自上陣演鄭經也是絕了!


而劇裡面的鄭經,完全是個政治白痴和跳樑小醜,而且也確實長得醜,和陳道明的高大偉岸一比,更是落了下風,更關鍵的是,劇裡的鄭經,英明果決,治軍理政的水平一點也沒有表現出來,反倒是給鄭經加了很多黑點的戲,如猜忌施琅,搞得施琅叛投了清朝,這完全是讓鄭經去揹他老爹的鍋,編劇為了黑鄭經,不惜竄改歷史。人家鄭經明明搞得很好,清朝差點就同意按朝鮮的待遇來對待鄭經了,而劇裡面卻大肆渲染鄭經晚年朝不保夕,最後被清朝大軍擊敗自殺,人家明明壽終正寢好不好!編劇為了黑鄭經,又竄改歷史讓鄭經給自己的兒子背鍋。


只愛潘多拉


不邀自答。

話說,歷史劇從來沒有完全按照歷史背景去拍攝的,而且如果瞭解《康熙王朝》的時代背景以及其的出品公司的背景就知道關於康熙平臺這段為什麼這麼演了。

《康熙王朝》的出品公司是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屬於央視全額投資的企業,換句話,公司是央視的分舵。而且電視劇出品以及上映的時間均為2001年,如果瞭解兩岸政治鬥爭的話都會知道21世紀前後李登輝拋出兩國論這個分裂國家的謬論以及2000年陳水扁上臺後推動的臺獨逆流。毫不客氣的說,電視劇在借古諷今,通過歷史上康熙平定臺灣來警告對岸不要妄想分裂國家,否則就是自取滅亡。

所以,到這裡我想只要長腦子的都會知道這是一部政治意義很濃的電視劇,既然帶了政治就不免會偏離歷史,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看開就好。而且,我感覺這部電視劇總體上就是國家藉助於康熙開創康乾盛世的角度來表達國家富民強國的目標。當然,這些政治上的表達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明白的,畢竟政治是一門藝術,不是屌絲能夠理解的。同樣套路的影視作品還有2006年上映的《施琅大將軍》,其背後也有中央電視臺的影子,只不過這部電視劇不同的是專注於康熙平臺的歷史,而非整個康熙朝。

另外鄭經是什麼人呢?那就需要從鄭氏家族來說起,鄭氏海盜集團的創始人是鄭芝龍,他雖然接受了明朝的詔安並政治洗白,但是由於明末明軍的衰落以及行政效率低下,鄭芝龍就搖身一變成為擁有獨立經濟利益的軍閥,不受明朝的管控,而鄭成功、鄭經都是鄭芝龍政策的繼承者,他們都為了鄭氏獨立的經濟利益而同追求大一統的清朝對抗。

鄭成功曾經表示只要清朝承認鄭氏獨立的經濟利益以及鄭氏軍閥的合法性,他會向清朝剃髮稱臣,並幫助清朝剿殺南明殘部。鄭經則更為直接,他直接表示鄭氏要效仿朝鮮,向清朝稱臣納貢而拒絕招安。這都是清朝無法接受的,因為在清朝看來鄭氏不過是中國之叛民,而歷來大一統王朝只要國力足夠都不會允許海外有中國人自立乾坤,雖然清朝對於中國人出海討生活給予了極大的寬容,但是對於中國人自立乾坤則完全無法容忍。

所以電視劇《康熙王朝》關於這段的改編並非空穴來風,誰讓鄭氏歷史上就不乾淨,還好歷史上康熙平定了臺灣,否則的話今天的臺灣就是第二個李家坡。

另外題目不過是自己樹靶子自己打而已。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胡虜腥塵遍九州,忠臣義士懷悲愁。

既無搏浪子房擊,需效中流祖逖舟。

故國山河盡變色,舊京宮闕化成丘。

復仇雪恥知何時?不斬樓蘭誓不休!

《悲中原未復》-----鄭經

就衝著這麼悲壯又大氣的詩詞,肯定是戳痛了滿清餘孽的內心,因此明鄭政權他們肯定要不遺餘力的抹黑了。不僅鄭經被抹黑,連當初專門為他老爸鄭成功量身定做的《向天再借五百年》也被厚顏無恥的用在了康麻子身上,導致現在大部分人都以為這首歌唱的就是康麻子


陰法渡冥河


先說說這個問題本身的問題吧!

1康熙王朝中的確是有點太過於誇張的演繹了康熙本人。首先說文字獄就大大的打擊了當時的文化產業,導致間接的讓中國拒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以至於使中國走上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落後捱打的境遇。所以說康熙本人並沒有像電視劇裡演繹的那麼完美!

2鄭成功父子的確是因為反清復明被打到臺灣的,只是因為逃到臺灣後才發現荷蘭人佔領了臺灣,才用帶去的那些殘餘兵力打跑了荷蘭人,拿到了臺灣的統治權,與後來的蔣氏父子一樣圖謀反攻大陸,後來鄭成功死後其子鄭經繼承父業,眼看反攻無望,便休書於康熙,稱其願與琉球朝鮮一樣,年年朝貢,奈何康熙認為臺灣本就是中國固有領土,不接受其朝貢,後來又因大陸發生三藩之亂,鄭經又覺著有機可乘,沒成想起兵返回大陸後打的卻是漢人忠良之後,直接的幫助了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如此蠢事都做了,還指望後人能給他留下個什麼好名聲!


我是小張啊親


滿清打臺灣,不是為統一,而是臺灣是明朝的延續,一日不打下,一日睡不著,臺灣一日不打下,民心就無法穩定。電視劇裡有一句話是對的,但凡臺灣有任何異動,大陸立刻響應,臺灣攻打漳州泉州,民眾非但不幫滿清朝廷,反助臺灣。滿清曾經一度考慮過放棄臺灣,就因為臺灣在心理的影響實在太嚴重,臺灣雖小卻是大明遺脈,中華正統,清朝雖大追根溯源是北胡女真蠻夷,這句話對於清朝的合法性是致命的,所以才要打,打下臺灣,斬草除根,我就是正統。所以,沒那麼高大上,什麼為中華統一,沒有。


Silence48324597


《康熙王朝》導演是滿遺,所以篡改歷史,抬舉康熙,貶低鄭成功後人,把康熙拍的跟毛爺爺一樣“偉大”。其實康熙就是個陰險小人,表面好像很寬容,其實特別陰損毒辣。一個教書先生60幾歲姓朱,被人誣告為前明皇家後裔,被康熙直接判凌遲處死。而且康熙朝是滿清最早搞“文字獄”的朝代,到了乾隆朝則更加變本加厲。



愛國的iPhone


很簡單,得國不正而已。異族搶走漢人,不加文字獄,不加走狗美化,如何能有正義感,能有聖君美譽。這個沒必要過分解讀,歷來王朝更替都是如此,秦亡漢繼,漢末魏晉,隋唐,等等,這都是規矩,誰得到了,掌權了,便是正義,便是真龍天子。所謂民心所向,大部分民眾不過麻木不仁,他們關心的不過三餐,民心其實是掌權下走狗文人的功利心而已。給他們一部分權力,他會成為最忠實的走狗。


道隱玄機子


因為滿清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某些圈子高層都有一些人,所以你們會發現現在清朝宮鬥劇扎堆。不過這些跳樑小醜也跳不了多久,隨著漢族漢魂的覺醒,漢服復興運動的開展,再加上漢族佔了中國近百分九十,滿遺離滅亡也不遠了


肝興霸


我說的難聽點,任何指望電視劇公正還原歷史的人都是nc

至於鄭經,醜化也不能這麼說,但篡改是有的

但電視劇本身就是和小說一個類型的文藝作品,你不如去問問為什麼《三國演義》醜化曹操,動不動就討賊、奸相什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