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平臺化”幕起,流量整合到底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互联网金融“平台化”幕起,流量整合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在互聯網的世界裡,“流量”屬於“硬通貨”。不管是早期的門戶時代,還是當下的移動互聯網戰爭,流量的爭奪從沒有謝幕過。

美股上市公司“簡普科技”靠著8000多萬用戶撐起了10.84億美元市值;拼多多靠著4.185億活躍用戶在成立三年之際市值高達306.55億美元,直逼京東。

從互聯網巨頭BAT方面來看,截至2018年12月,支付寶及其附屬公司的全球年度活躍用戶超過10億;微信在2018年每個月活躍用戶均超過10億;百度教育平臺月活躍用戶達到7億。

從互聯網第二梯隊TMD來看,截至2018年8月,美團月活躍用戶為2.4億;截至2018年7月,滴滴出行APP單月活躍用戶數突破1.2億;截至2018年9月,今日頭條月活用戶達到2.54億。

這是一個依靠流量的黃金時代,這也是一個背靠流量的殘酷時代。

那些依靠生態組合拳構築的流量池以支撐整個平臺的循環運轉只能是大公司的玩法,更多的公司開始做起了“販賣流量”的買賣。在金融科技領域,隨著監管的規範,金融業務門檻越來越高、要求越來越嚴格,而通過整合流量實現“平臺化”汲取流量,並進行流量變現成為新趨勢。貸款超市、理財超市、保險超市、聚合支付等都成為了企業“平臺化”的起點。

互聯網金融“平臺化”幕起

2017年的現金貸經經過幾年的發展,汲取了大量白領、藍領等用戶,業內頭部平臺的註冊用戶平均在2000萬以上。2017年12月,現金貸監管“鍘刀”落下,網絡小貸牌照成為了平臺們的“緊箍咒”,時下數以千計無牌照經營的現金貸平臺開啟了轉型之路,同時具有網絡小貸牌照的平臺也開始因模式單一而急尋生路。

在行業監管的敏感時期,通過轉型來規避風險成為平臺們的主流選擇,“貸款超市”適時的成為了平臺們拓展業務的新方向。其中,我來貸、用錢寶、去哪借、我愛卡、掌眾等都搭建了自己的貸款超市,上線少則幾款多則幾十或上百款貸款產品,依靠自身活躍用戶流量向持牌金融機構和其他貸款平臺導流,向“平臺化”轉型。

時間推移到2018年,貸款超市已經不是現金貸平臺的“專利”,包括京東商城、愛奇藝、樂信集團等都在APP中搭建了各自的貸款超市。

與此同時,保險超市、理財超市等,也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

如果說,貸款超市、保險超市、理財超市等是互聯網金融監管趨嚴下,企業轉型的必然趨勢,那麼聚合支付則是C端需求倒逼企業“平臺化”。

在移動支付迅猛發展的當下,微信支付與支付寶堪稱移動支付雙雄。

據易觀智庫發佈的《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8年第3季度》報告顯示,支付寶和騰訊金融二者的市場份額達到了92.53%,佔據絕對主導的地位,其中騰訊金融佔比38.82%,支付寶佔比53.71%。

簡單來講,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已經成為用戶的主流移動支付方式,但是作為不同的支付渠道,商家在收款時需要根據用戶不同的支付習慣輪番出示不同的收款碼,這大大的降低了商家收款效率,聚合支付應運而生。

聚合支付也稱“融合支付”,是指將銀行、非銀機構或清算組織的支付服務,整合到一起,為商戶提供包括但不限於“支付通道”、“集合對賬”、“技術對接”等服務內容,以此減少商戶接入、維護支付結算服務時面臨的成本支出,提高商戶支付結算系統運行效率。

從貸款超市、理財超市、保險超市,到聚合支付,互聯網金融“平臺化”大幕冉冉升起,流量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億歐金融認為,互聯網金融企業“平臺化”已經形成了不可逆的趨勢,未來或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勢態。

互聯網金融“平臺化”優勢

在目前看來,“平臺化”對於互聯網金融企業而言具有諸多優勢。

一是吸引更多的流量。互聯網金融“平臺化”用戶對於產品的選擇也隨之多樣化,這將吸引更多用戶註冊和使用,與此同時用戶的增長也將吸引更多平臺入駐,長此以往,馬太效應明顯。

二是更好的流量變現。在“流量”紅利逐漸消失的時期,掌握流量入口,擁有流量“活水”的平臺優勢明顯,企業可以基於自身用戶畫像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為入駐機構進行智能推薦,根據不同的用戶給予不同的定價,金融機構精準推薦用戶以達到最優的流量變現方式。

三是攤薄企業風險。互聯網金融目前正處於監管初期,監管體系尚未完善,企業面臨的政策風險難以預料。開展不同的業務可以為企業降低政策風險,達到“東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這一點從現金貸平臺的轉型即可看出。

四是便於完善自身生態體系。用戶的增加給予企業更多的發展空間,企業可以進行嘗試不同類型的新業務,既滿足了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又可以完善自身生態體系,尤其是在大量用戶支撐的情況下,新業務自然會水到渠成。以阿里為例,淘寶是連接買家與賣家,聚集了數以億計的用戶。通過淘寶,阿里建立了自己的金融生態,包括理財、借貸、支付等形成了完整的金融生態閉環。

五是提高互聯網金融行業效率,降低成本。以貸款超市為例,貸款超市可以整合資源,根據用戶需求提供更快捷、便利、精準的貸款推薦,同時對於有獲客需求的平臺來說,貸款超市降低了其獲客成本,提高了獲客效率。

此外,企業“平臺化”可以將原有業務與“平臺化”業務相互聚合,通過數據的打通將不同的業務模式相結合,從而產生邊際效益,突破1+1=2的業務瓶頸,實現彎道超車。

互聯網金融“平臺化”難點

事實上,對於目前的互聯網金融企業而言“平臺化”尚處於初級階段,主要表現為業務模式較為單一,且智能程度較低。

從貸款超市上看,時至今日,貸款超市仍是以大規模入駐平臺為主,一方面產品類型雷同,難以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另一方面,所謂的精準推薦僅限於貸款金額的區間、還款時間區間等,智能匹配效率低下。

此外,某些貸款超市並不是以業務驅動進行“平臺化”,而是為了“流量變現”而“平臺化”,商家利率高於監管紅線的產品,合規程度參差不齊,存在較大風險。

億歐金融認為,企業首先要在產品合規的情況下入駐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網絡小貸、現金貸等不同類型的產品以滿足用戶不同的借貸需求。其次要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對用戶數據進行挖掘,建立用戶畫像與精準推薦模型,實現用戶需求與上線產品的匹配。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聚合支付的迅猛發展,種種亂象開始進入監管範疇。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監管部門對聚合支付行業亂象進行了整治,對於不具備從事聚合支付的企業進行資質審核,對於存在二清、大商戶模式等違規行為的企業進行了清理整頓,一大批聚合支付平臺在監管之下退出了市場。

億歐金融認為,隨著互聯網金融企業“平臺化”進一步深入,包括貸款超市、理財超市、保險超市等模式都將被納入到監管範疇,但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會有更多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將“平臺化”提上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