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論壇上演大辯論,“AI+金融”究竟怎樣?不懂會血虧

博鰲論壇上演大辯論,“AI+金融”究竟怎樣?不懂會血虧

恰逢改革開放40週年,博鰲論壇成為國家級盛會,如火如荼。在這次大會上,人工智能(AI)成為了關鍵詞。

在人工智能的大辯論中,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說:“未來5-10年,每個人會有個AI小助手”;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則表示:“人工智能時代不會淘汰人,只會淘汰不想做事的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則認為:“製造業肯定會從人工智能的發展中受益。

這就像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所說:因為金融是唯一純數字,又與金錢相關的領域,AI+金融,兼具人工智能的爆發力和金融行業的活躍力,所以,它一定在中國第一個爆發且影響最大。的確,對人工智能而言,上半場,淘汰賽的關鍵是資本,下半場,晉級賽的關鍵是開放、融合、創新,以及由此塑造的服務厚度與深度。

博鰲論壇上演大辯論,“AI+金融”究竟怎樣?不懂會血虧

開放,不是通吃,而是共贏

就像這次博鰲論壇的定調:改革開放40年,解放了思想,激發了經濟增長和無數創新。未來,對外開放再擴大、深化改革再出發,只有攜手合作,才能真正實現共贏,誰排斥變革、拒絕創新,誰就會落後於時代,被歷史淘汰。

時代大潮下,國家堅持對外開放,企業也需要有一種開放的精神。即便是互聯網巨頭,也不例外。過去20年間,它們顛覆傳統,追求“大者恆大,贏家通吃”。而到了互聯網的下半場,“通吃”越來越難,金融這樣的行業,壁壘難以逾越,“開放、給力、賦能”就是最現實的變通法則,“合作不顛覆、創新不替代”就成了最有效的發展路徑。

就拿金融業來說,僅銀行,其存量資產就達到232.3萬億元,還附帶強監管屬性、高進入門檻,沒有任何互聯網公司能真正顛覆它們,坐大通吃。但金融老咖們也有自己的難題——陳舊的思維模式、老派的運營套路、傳統的組織構架,限制了它們創新的“腦洞”,它們太需要在新技術時代找到“數字化生存”的依靠。

博鰲論壇上演大辯論,“AI+金融”究竟怎樣?不懂會血虧

人民需要怎樣的金融

其關鍵,是深入用戶場景,解決相應痛點,同時,讓產業深度和場景結合起來。這樣,牛逼的模式無須費勁解釋,把它還原到一個場景,就可以跑得順暢;有流行潛質的產品也無須拼命推銷,把它代入到一個場景,就能讓人感到針對痛點的創新;有病毒效應的營銷更無須花費巨資,把它放入一個場景,便激盪出自發傳播的感染力。

就比如,在西南偏遠山區,“小鎮青年”要麼去大城市汽修店裡幫工,要麼去省城小飯店裡跑堂,要麼在南方工廠流水線上日復一日地重複同一動作……他們要改變命運,最現實的辦法就是參加職業培訓,變身為專業人才。可是,數萬元的學費,小鎮青年無力承擔,國家助學貸款杯水車薪,他們太需要教育貸款的支持。

再比如,面向城市裡的“北漂、南漂”一族,針對合租問題多,押金難要回,房東搞事情,“有錢花”還與品牌公寓聯手,為他們提供免押金的租房分期,治癒那些租房帶來的喪。

博鰲論壇上演大辯論,“AI+金融”究竟怎樣?不懂會血虧

如此,“AI+金融”順應需求場景,解決社會痛點,實現“十三五”規劃裡一再強調的:“金融業的經營,應當是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相統一。”這樣有溫度的金融,才是人民真正需要的金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