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數據+金融”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金融科技快速發展,在多個領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技術與金融業務深度融合,大大推動了我國金融業轉型升級,助力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有效促進了金融業整體發展。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又以大數據技術發展最為成熟、應用最為廣泛。從發展特點和趨勢來看,“金融雲”快速建設落地奠定了金融大數據的應用基礎,金融數據與其他跨領域數據的融合應用不斷強化,人工智能正在成為金融大數據應用的新方向,金融行業數據的整合、共享和開放正在成為趨勢,給金融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巨大的發展動力。

那麼,目前大數據金融的發展現狀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淺談“大數據+金融”的發展現狀!

數據應用難度大,制約因素多

1.大數據技術框架

大數據技術框架的組成部分包括處理系統、平臺基礎和計算模型。首先,處理系統必須穩定可靠,同時支持實時處理和離線處理多種應用,支持多源異構數據的統一存儲和處理等功能。其次,平臺基礎要解決硬件資源的抽象和調度管理問題,以提高硬件資源的利用效率,充分發揮設備的性能。最後,計算模型需要解決三個基本問題:模型的三要素(機器參數、執行行為、成本函數)、擴展性與容錯性、性能優化。這些要求對構建大數據技術框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2.大數據應用推進和落地

商業銀行大數據應用雖然在風控、反欺詐、徵信等領域初見成效,但在其他層面暫時還處於探索階段。究其原因,一方面只有當數據分析轉變為企業業務方式後才產生價值;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在新建應用系統的過程中缺乏數據思維,沒有充分了解大數據分析的價值、戰略和流程。同時大數據應用投資效果難以衡量,領域建模未得到充分重視。

3.數據安全與個人隱私

現階段用戶數據的收集、存儲、管理和使用缺乏規範,主要依靠商業銀行自律,用戶無法確定自己隱私信息的用途。此外,鑑於國內商業銀行體制機制限制以及尚未健全的金融法律法規體系,許多金融機構擔心擅自使用數據會觸犯監管和法律底線,同時數據處理不當可能會給自身帶來聲譽風險和業務風險,因而在駕馭大數據層面難以付諸實際行動。

淺談“大數據+金融”的發展現狀!

數據容量大,涵蓋範圍廣

在大數據時代,金融業數據迅速膨脹並呈現出幾何級數的增長態勢。由於行業特性,銀行業在長期業務開展過程中積累了海量數據。從數據涵蓋範圍來看,數據類型包括以工資、公積金、消費貸款等為代表的結構化數據和以文檔、圖片、音像和地理位置信息等種類繁多的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數據。

數據資產化,應用場景豐富

國內商業銀行現處於數據資產化、產業化的起步階段,且銀行運用大數據技術以描述性數據分析為主,預測性數據建模為輔,以自身交易和客戶數據為主,外部數據為輔。數據資產目前最主要的作用是趨勢預測和決策支持,典型的應用場景集中在營銷分析、內部運營和風險管控等方面,具體應用案例包括交叉銷售、客戶群體劃分、信用評分及違約監測等。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大數據應用深度、廣度和頻度都與國際先進銀行存在著巨大差距,迫切需要拓寬數據應用層面,實現數據資產增值。

淺談“大數據+金融”的發展現狀!

數據處理複雜,充分挖掘困難

商業銀行數據體量龐大,在數據處理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主要包括:

(1)數據治理體系化建設匱乏。現階段商業銀行尚未形成系統的數據治理方法和體系,缺乏有效的數據分類、整理和加工。

(2)數據資源管理整合度不高,內部可用信息使用率低下。當前商業銀行的數據在組織內部處於割裂狀態,缺乏順暢的共享機制,難以實現數據的有效整合和使用。

(3)數據內容複雜多樣,難以充分挖掘數據資源潛在價值。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在於商業銀行非結構化數據佔比不斷上升,數據構造方法重複率高,且關係複雜。

淺談“大數據+金融”的發展現狀!

針對以上系列金融大數據的發展現狀,一方面需要國家出臺促進金融大數據發展的產業規劃和扶持政策,同時,也需要行業分階段推動金融數據開放、共享和統一平臺建設,強化行業標準和安全規範。只有這樣,大數據技術才能在金融行業中穩步應用發展,不斷推動金融行業的發展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