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區塊鏈+金融,為何落地如此難?

火訊財經注:整個現實的金融系統、資金系統、金融業務的清算和結算系統,其實是一張立體的網絡,映射到二維的區塊鏈上面將會變得非常困難。

區塊鏈+金融,為何落地如此難?

金融是最適合區塊鏈落地但也是落地最困難的行業,如果區塊鏈能進入金融業,其他行業的突破就是時間問題。

在一位區塊鏈資深從業者看來,在現實世界中,不同的業務有不同的性能要求,業務角色具有不同的共識權限,業務數據具有不同的傳播範圍以及業務運營經歷不同的階段和流程。但是,區塊鏈技術是一個非常平的網絡,任何節點之間的權限完全相同,業務模型和業務流程也是完全相同的。兩者的運行的情況並不一致。這也是區塊鏈技術落地面臨的實際挑戰。

1、落地最難的不是技術

眾所周知,金融行業對系統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銀行,作為整個金融業務最底層的設施,銀行向來對新技術的接受非常保守,就算技術成熟,但受限於嚴格的監管要求,市場也需要一個非常長的接受時間。

為什麼說區塊鏈落地難?在一次行業沙龍上,一位區塊鏈的創業者舉了這樣一個實例。

2017年底,當公司在國外銀行做跨境信用證的區塊鏈解決方案時,碰到了三大難題:

1、信用證業務涉及多家銀行、跨國物流和貿易單位,信用證是否真實有效其實很難簡單地通過目前區塊鏈的POW、POS、DPOS來完成,當前這些東西是否真實有效是跟實體的很多正在運行的現實世界的商業邏輯掛鉤的,不單單是區塊鏈上的共識問題,而區塊鏈本身提煉的共識不能保證這些資產本身是否有效或者有價值。

2、業務具有保密性,大部分的業務數據很難在公網上廣播給所有的人。當我們做商業銀行的時候,很難想象銀行為了接入區塊鏈,每一筆交易、用戶交易都要在公鏈上廣播,這在商業上完全不成立不可行。這麼做的話,大家還要不要商業秘密?還有沒有自己的客戶資源價值?

3、去中心化的業務模式本身和很多金融活動裡面的個人身份認證信息是相沖突的。如果所有的東西都是去中心化的,誰來做KOIC的節點?誰保證KOIC的真實有效性?真正去中心化,這些KOIC的信息在公網帳本里面都存在,怎麼保護用戶的隱私安全?

在金融行業的整個業務流程中,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權限,決定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數據也具有不同的傳播範圍,以及保密性和私密性的要求。此外,整個業務運營還會經歷不同的流程和階段。因此,整個現實的金融系統、資金系統、金融業務的清算和結算系統,其實是一張立體的網絡,映射到二維的區塊鏈上面將會變得非常困難。

除了傳統金融機構,很多互聯網金融企業也對區塊鏈技術的運用持保留態度。按照“穿透式”監管的要求,互金公司需要將數據毫無保留“上鍊”:如賬務系統,業務審批流程、借款明細等等。一旦實現,關聯交易、自融、違規這些操作,都將難逃法眼,但是,誰願意被如此監管呢?

2 、“不可能完全去中心化”

在去中心化呼聲甚囂塵上的今天,不少創業者依舊提出了相反的觀點。在他們看來,金融行業是一個信息不對稱的行業,保護投資者就不可能完成去中心化。現在某些區塊鏈領域,經歷一波高潮後,已經明顯下滑,原因是投資者得不到保護,最終選擇用腳投票離開這個市場。所以,一個良好發展的市場不能完全去中心化。

據介紹,傳統金融行業為了防止造假,會讓每個業務參與方都需要提供很高的資質要求,包括保證金、經營牌照等,保證互相的信任度,難度較大。利用區塊鏈技術,就可以為各參與方提供了平等協作的平臺,降低機構間信用協作風險和成本。

有創業者擔心,如果把各家的交易數據,整體都放到鏈上,風險就太大了。因為目前區塊鏈技術並非不可攻克,如果造假、攻克系統能獲得更大的利益,肯定會有人去做。

另一個讓人擔憂的難題,就是目前區塊鏈技術的效率,實在不高。面對海量的數據,區塊鏈的優勢並不大。

“區塊鏈並不是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方案。區塊鏈不能證偽只能存真。區塊鏈目前的基礎能力還不足以解決很多應用場景。”

在一位業內分析人士看來,通過區塊鏈平臺,的確可以降低交易參與方的資質和擔保要求,讓交易參與方通過彼此之間的共識算法完成很多業務。但是,有一些業務還是需要回到一個強有力的中後臺提供擔保和資質來做保證。

“未來,可能98%的交易可以通過業務的互相關聯的數據緯度和共識算法來解決,剩下2%的交易才需要回到集中式的中後臺來處理。”

據其觀察,目前,中小金融機構和中小國家對區塊鏈技術更為積極。第一由於體量不大,能夠承擔的風險係數更高,更有利於創新。第二,中小的主權國家和金融機構往往希望通過區塊鏈業務實現彎道超車。

區塊鏈+金融,為何落地如此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