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金融,究竟是噱頭還是確有其事?

起區塊鏈定義,很多人都知道這是一種分佈式記賬方式,主要是解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問題。

而在區塊鏈大潮湧入的這個時間節點,金融領域首當其衝將會迎來很多衝擊,那麼在未來,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前景又是怎麼樣的?

區塊鏈+金融,究竟是噱頭還是確有其事?

區塊鏈的技術基礎

區塊鏈核心技術,如分佈式數據庫、時間戳、加密算法、數字簽名等等這些,都是在金融業務和管理系統開發中可以加以利用的。

早在1994年,從事數字合約和數字貨幣研究的計算機科學家薩博(Nick Szabo)第一次提出“智能合約”概念,將智能合約界定為一個由計算機處理的、可執行合約條款的交易協議。

也就是說,通過智能合約,我們能最大限度的保證交易的信任度。

傳統金融智能合約

在比特幣誕生後,藉助其背後的區塊鏈技術,智能合約飛速發展。以太坊已經成為最前沿的智能合約平臺。

以太坊和比特幣及傳統賬戶被分為兩類:

一是外部所有賬戶,外部所有賬戶與一般區塊鏈電子貨幣的賬戶類似,都是人為創建、能夠存取貨幣、由公鑰加密系統加密和分享的賬戶;

二是合約賬戶,外部所有賬戶有能力創建合約賬戶,並部署智能合約。區塊鏈技術本身和智能合約在金融業務應用場景提供了堅實基礎。

區塊鏈+金融,究竟是噱頭還是確有其事?

通過區塊鏈實現支付

基於區塊鏈技術,可以建立資金鍊,用於支付清算體系,實現每筆資金流向的可追溯。

目前,基於區塊鏈的資金鍊應用,主要集中在跨國支付。

以往的跨國支付涉及外匯清算,涉及代理行和資金頭寸的清算,過程較為繁瑣,費用相對高昂。

而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在全球銀行間建立分佈式賬本,支付命令不可篡改,如果將清算機制納入其中,那麼跨國支付和同業對賬可做到實時,既解決了跨國支付效率相對低下和費用相對高昂問題,也解決了跨國同業之間對賬不同步問題。

區塊鏈徵信

徵信市場被認為是一個巨大的藍海市場,但傳統徵信市場面臨信息孤島的障礙,如何共享數據成分發掘數據蘊藏的價值,傳統技術架構難以解決這個問題。

而區塊鏈創設的節點信任機制,既能提高徵信的公信力,實現全網徵信信息無法被篡改,還能顯著降低徵信成本,提供多維度的精準大數據。

最終,將有可能打破數據孤島的難題,數據主體以某種交易機制,通過區塊鏈即可交換數據信息。

區塊鏈技術管理

區塊鏈技術與管理天然存在結合點。

主要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管理鏈,在社會生活中有著廣泛應用前景,主要服務於審計、監督等管理智能,這在金融領域也可以得到較為廣泛應用。

金融監管當局和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區塊鏈構建包括交易數據、交易記錄、信用文件的管理鏈,來簡化實時對賬、數據共享流程,一旦發現違反內部合規性和外部監管要求的行為,智能合約就會發送警告,大大提升了金融管理的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