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民投債券違約,地主家為什麼也沒有餘糧?

中民投在過了deadline之後,償還了1月29日到期的30億人民幣債券,但構成了技術性違約。FT集團旗下金融信息平臺Debtwire1月29日18點04分的報道稱,中民投仍在尋求資金償還當天到期的30億人民幣債券;風險諮詢機構REDD於晚間7點52分的報道稱,中民投已經於1月29日下午5點左右打款到銀行賬戶,但錯過了最後時限(一般為下午4點),因此構成技術性違約。兩則報道的背後實則是中民投資金鍊危局的驚心動魄,印證了中民投近期資金鍊極度緊張的消息。此外最近中民投壞消息還不止這個,傳言其資產也遭法院查封(如下圖)。

中民投債券違約,地主家為什麼也沒有餘糧?

春節後第一天其債券也遭閃崩,雖然拋售量較小,但是債市流動性較股市要差,集中度相對高,即使所謂小單也有幾百萬的量,可以直接讓價格下跌30%以上,且債市無停牌機制。這也從側面看出市場對中民投的擔憂。

中民投成立不到三年,出生時也是光環加身,彙集50多家民營股東,很好的釋放民營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大家都對中民投充滿了期待,希望中民投能探索出符合世界價值觀、又獨具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成立以來也實現了資產規模從 300 億到 2300 億的飛躍,併成為民營資本 " 走出去 " 的領軍者。持續在 " 一帶一路 " 佈局,但這兩年逆全球化潮起,貿易衝突不斷,所謂草蛇灰線,早有伏筆,中民投危機早有端倪。在筆者看來他們至少有兩處硬傷。

中民投債券違約,地主家為什麼也沒有餘糧?

一是股東分散,集中在傳統行業。

中民投沒有如復星、萬達等原始資本積累和包袱,但是戰略方向一直在搖擺和變化,從鋼鐵行業整合到新能源、居家養老、裝配建築業。都是比較傳統的行業,缺乏吸引力,應該是強勢股東和管理團隊不斷妥協的產物。中民投花大力氣推進的一帶一路業務也是困難重重,前董事長董文標也也坦言走出去業務面臨安全、政治、項目本身法律等三大風險,中國企業應該抱團出海。民營企業更注重自身狹隘的產業領域和眼前利益,整合難度大,特別是走出去業務要形成依託產業園的產業集群需要很長時間。中民投帶領數十家國內優勢產業龍頭民營企業在印度尼西亞投資 50 億美元共建印尼產業園,其進展就相當緩慢。

中民投債券違約,地主家為什麼也沒有餘糧?

二是短貸長投,過分依賴發債,剛兌風險累積。

中民投此次短期籌措30億元資金如此困難,且來自於海外賣地價款。可以看出這是不得已為之,海外項目週期長,結構複雜,退出難涉及匯率等多種風險,沒有七八年甚至十幾年難成規模,而債券期限一般三到五年,存在嚴重的期限錯配風險。

最近中民投看來也得進入賣賣賣模式來去槓桿,應對危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