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家長群”是怎麼了,這樣下去孩子還能成長麼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網絡的發達,人與人的溝通方式更加多樣,但隨之而來的困擾也逐漸增多,比如初衷是為了加強溝通,使老師和學生家長溝通更加直接,可以及時瞭解孩子生活、學習近況的

“家長群”也逐漸變了味道,成為很多父母的“心病”,雖然能第一時間獲知孩子動態,但與此同時焦慮、馬屁、戲精、廣告也隨著群聊窗口一同湧入。發言也要仔細斟酌,否則一不小心就會收到“移出群聊”的通知,群內“暗流湧動、硝煙四起”,儼然形成了一個“小江湖”。

現在的“家長群”是怎麼了,這樣下去孩子還能成長麼

“負擔群”

作為孩子家長,微信家長群置頂,必須時刻關注群裡動態,老師經常把課後作業直接發在群裡,但是明顯內容超綱,甚至成了給家長佈置的“課外作業”。小編有一位朋友,孩子上幼兒園中班,老師留的作業是讓孩子用樹葉和花瓣貼出自己想象中的家,然後所有小朋友一起看。這對於一箇中班的小孩兒確實是太有難度,朋友告訴我,當天下班回去第一件事就是帶著孩子在小區裡撿樹葉,看到小區裡好幾個家長帶著孩子也在找,家長面面相覷,哭笑不得,朋友想著是給小孩子佈置的,就跟著一起弄一下,還是主要陪孩子,結果第二天在微信群裡就看到老師把所有孩子帶過去的作品發到群裡,還做了個排名,朋友一看那優秀的作品肯定就是家長幫著做的,自己這個肯定是墊底的,結果晚上回家媳婦兒差點讓朋友跪搓衣板,自那以後朋友除了工作,就是替孩子完成作業。

現在的“家長群”是怎麼了,這樣下去孩子還能成長麼

“攀比群”

每逢假日,群裡必定會熱鬧起來。有的孩子家長曬出和孩子出去旅遊,說帶孩子見見世面;有的家長曬出自己的孩子在奧數班補習,學習特別刻苦,自己很心疼;有的家長曬出孩子特別招長輩喜歡,送了孩子貴重禮物;有的家長更是曬出了家裡的豪宅、豪車,說自己實在太辛苦了,犒勞下自己~這種操作已經在各個家長群裡十分常見了。

現在的“家長群”是怎麼了,這樣下去孩子還能成長麼

“馬屁群”

一些家長群裡會出現部分家長對老師獻上溢美之詞,浮誇造作;有的家長動輒搬出某某老師的金句名言,阿諛諂媚;有的引發其他家長的連鎖反應,形成刷屏之勢。一些家長會動用各種資源討好老師,比如課外實踐提供場地;學校活動會提供專車接送等,無形中給其他家長帶來很大壓力。

現在的“家長群”是怎麼了,這樣下去孩子還能成長麼

“廣告群”

“請投一票”“請為XXX同學點贊”等些信息經常出現在群裡,有的甚至一天出現二十幾條,這嚴重影響了家長群的使用,但如果老師發了類似信息,不管願不願意,都要點開註冊一下,其實有一部分是教育機構做的公眾號和投票活動,就是為了獲取家長的個人信息。

“家長群”建立的初衷是可以形成學校與家長的互動、聯通老師和家長,讓孩子快樂、健康的學習成長,方便溝通和反饋,而不是老師唱主角、家長變戲精、孩子置身事外,甚至出現“比領導在公司群點名更可怕的是老師在家長群@你”的局面。

現在的“家長群”是怎麼了,這樣下去孩子還能成長麼

“家長群”是什麼使其變味兒了?又要如何合理運用?各位網友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