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是林黛玉,不會因為憂傷而風情萬種

最近,小編曾在文章裡提到“生活不是林黛玉,不會因為憂傷而風情萬種”,這句話小編最早是在高中讀課外書的時候讀到的。當初,小編對這句話很認同,因為當年對林黛玉的印象就是一個憂傷的病秧子。但是時至今日,再看這句話,已經不是在十分認同了。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會因為憂傷而風情萬種

林黛玉是憂傷的,這是毋庸置疑的。

林黛玉在母親病故後就帶了一老一少兩個奴僕千里迢迢地去了賈府,進賈府的第一天,大概也只有賈母是誠心誠意對待她。其他人呢,態度都是很奇妙。迎春、探春、惜春都還小,對新客不能說是真心的歡迎,更多是覺得自己又來了新夥伴。

而像是邢夫人、王夫人、王熙鳳更多是處於無所謂或者恭維的態度,王夫人先是拿著兩匹布和王熙鳳唱雙簧,表示自己有多麼關心林黛玉,事實上呢?關起門後就敢教育林黛玉不要去招惹賈寶玉。

基於這樣的情況,林黛玉才會在無意中衝撞賈寶玉導致賈寶玉摔玉後心驚膽戰哭到半夜。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會因為憂傷而風情萬種

當林黛玉第二次進賈府後,她知道自己已經是要徹底在賈府寄居了,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時她雖然不如之前那麼較真,但是卻更有一種憂傷氣質了。

在晴雯賭氣不給林黛玉開門後,林黛玉覺得委屈萬分,想要去分辨,突然覺得畢竟不是自己家,又何必多事。

小編曾寄人籬下過,這種感覺若非真正有過寄居經歷的人是不能懂的,你上前去問,要以什麼身份去問;你不上前去問,心裡卻又是委屈萬分。

因為這個無法當時當面求辯的事,林黛玉回去哭到很晚才睡下,後面幾天裡,不僅不跟賈寶玉來往,跟薛寶釵等人也很少來往,也就是這個期間,她寫下了無限哀婉的《葬花詞》。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會因為憂傷而風情萬種

林黛玉的人設是個孤兒,六歲喪母,遠離故土北上,十歲出頭的年齡再永遠失去父親,成為一個孤兒,從此寄居在賈府。年齡小的時候,可能想起來會傷心難過,但是可能也很快會因為其它事情而暫時忘記這個悲傷的現實。但是長大後,她的感情逐漸細膩,對一草一木的枯萎都很傷情,再也無法對自己的悲傷身世釋懷。

在薛寶琴和邢岫煙等人進賈府那一日,眾人歡聚一堂,林黛玉瞧見別人家親人團聚很是開心,但是轉頭一想只有自己是孤身一人,便紅了眼圈。事後她還跟賈寶玉說自己覺得薛寶琴很好,卻沒有一個像她那樣的妹妹。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會因為憂傷而風情萬種

大概就是這樣,林黛玉在紅樓夢裡會因人、因情而憂傷,她的生活確實充滿辛酸和眼淚。但儘管是這樣,她的生活也不全是憂傷,林黛玉的生活還有歡樂和顏色。

首先是愛情,林黛玉最介意的就是賈寶玉對她的認同,很多時候她的憂傷都是和賈寶玉有關,但是賈寶玉又確實給她帶來很多歡樂。

從第一次進賈府開始,用賈寶玉的話來說就是林黛玉喜歡吃什麼趕緊給收拾乾淨送過去,林黛玉喜歡玩什麼也趕緊讓給她,這絕對是林黛玉灰色天空最亮的一抹顏色。長大後,林黛玉很多時候因為揣測賈寶玉的心思而和他置氣,但是反過來賈寶玉認她為知己又何嘗沒有給林黛玉帶來心靈的震撼呢?林黛玉每次傷心的時候,最後又是誰讓她開心起來?是賈寶玉。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會因為憂傷而風情萬種

其次是友情,林黛玉儘管敏感小性,但是不得不承認,她的人緣在大觀園裡算是最好的了,首先探春、薛寶琴和邢岫煙這種都是一上來就很喜歡她的,而薛寶釵後面也和她和解,即使是和她較真的史湘雲在後面都和她成了知心姐妹,和她們在一起的時光,林黛玉是快樂的。

不管是海棠詩社成立的那日,還是菊花詩賽,亦或者是蘆雪庵聯詩、怡紅夜宴,林黛玉都留下了真心的笑容,這是她短暫一生裡的閃閃發光點。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會因為憂傷而風情萬種

生活確實不是林黛玉,不會因為憂傷而風情萬種,但是林黛玉的生活也確實不是隻有憂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