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歇”的羅永浩,還能不能等來2019的開箱演出?

進入“冬歇”的羅永浩,還能不能等來2019的開箱演出?



近日,關於“錘子科技官網手機產品全面缺貨”的消息被媒體曝光,而更為細心的網友則發現創始人兼CEO羅永浩的微博已經近一週沒有更新,而更早的微博則是單純轉發錘子科技旗下產品,並沒有相應的轉發語,一向“話癆”的羅永浩突然噤聲,不禁引起外界諸多遐想。而在多方猜測的刺激之下,羅永浩微博也只是連續不帶轉發語地轉發了兩條微博,證明自己的“存在”,但仍難分辨是否是羅永浩本人。

此時的羅永浩可能心中還有些許驕傲,回想“人民想念周鴻禕的時候”,周鴻禕離開大眾視野大概一年;而老羅僅僅一週不更新微博,就已經迎來媒體熱烈報道。

本人是最好廣告

但對於老羅來說,錘子科技的創業充滿了艱辛,更充滿了壓力,畢竟砸過冰箱、教過英語、開過網站的他,早已是聚光燈下的人物。帶著外界對於“一個教英語的相聲演員如何做好理工男都搞不定的手機”的質疑,於2014年宣佈進入智能手機行業。

進入“冬歇”的羅永浩,還能不能等來2019的開箱演出?


創業早期的他,憑藉著自帶的流量效應,曾經懟過不少手機行業的競爭對手,例如“藐視市面上大屏手機,不會做3.5寸以上屏幕”“目標就是收購蘋果公司”等等傳聞,最後兢兢業業了6年,手機從沒小於5英寸,離收購蘋果的目標一年以億為單位的速度離他遠去。

雖然“打臉”的事件不少,但最終錘子科技還是成為了眾人心中名副其實的手機公司。其中,羅永浩的口才功不可沒,可能是所有手機圈大佬中“相聲說的最好的”,幾乎每一場發佈會都被戲稱為“手機界的相聲演出”。

而羅永浩幾乎也成為了錘子科技初期唯一的“代言人”,憑藉著羅永浩的流量,錘子在幾乎沒有找什麼代言人、廣告位、媒體推廣,就讓首款手機實現了幾十萬的銷量,省下了大量的營銷費用。這也與羅永浩在媒體頻繁且誇張的為自家產品站臺不無關係。

然而,羅永浩為錘子科技染上濃烈的個人色彩,公開宣佈“就是賣情懷的公司”,本來是一句頗具感染力的感情共鳴,卻因為代工廠突發頻現,讓羅永浩的情懷變成了一具沒有實體的“空殼”,更讓錘子陷入了三年虧10億的難關。

轉折於不務正業

直到2015年,羅永浩開始接觸京東,探索在金融與營銷方面的合作,錘子科技才得以起死回生。而羅永浩也吸取了前三年的失敗經驗,在回顧自己的創業經歷時,羅永浩坦誠“T1堅持任性,是創業公司第一款產品,它是任性的結果。”隨後在2016年找來前華為榮耀的吳德周出任CTO,負責產品線及硬件研發工作。

吳德周的加入,補齊了錘子科技手機產品線在硬件設計以及生產線穩定的短板,之後在2017年先後推出的堅果Pro和堅果Pro2,相繼成為了錘子科技成立以來銷量超過百萬的產品。堅果Pro系列的成功,也吸引來了成都政府在內的10億元投資。眼看錘子科技漸漸走上了“正軌”,這也讓羅永浩終於在去年11月有底氣的說出:“除非天災人禍,95%以上能夠實現盈利”。

進入“冬歇”的羅永浩,還能不能等來2019的開箱演出?


然而“天災人禍”真的發生了,今年5月15日鳥巢發佈會上,在口才方面見長的羅永浩,卻沒能介紹清楚自己發佈的產品。作為剛剛被行業承認的“手機廠商”,發佈會重要的手機介紹被羅永浩壓縮在了20分鐘,而剩下兩個小時都在介紹號稱“重新定義下一個十年的個人電腦”的TNT。且不提在場3萬7千名觀眾是否感興趣,本應是軟件系統的發佈會,觀眾卻聚焦在了一臺觸屏的顯示器硬件上,成為了羅永浩最重大的失誤。

更為遺憾的是,這個內部被稱為“革命1號”的軟件系統,在發佈會乃至之後的數月內仍然處於半成品,遲遲無法通過產品為自己正名。直到8月20日,隨改款升級的堅果Pro 2S一同發佈,TNT才真正以軟件系統的形態展現在世人面前,然而此時三星、華為、谷歌等廠商均推出了自家的手機桌面系統,TNT並沒能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

透支的粉絲情懷

被稱為“革命1號”的TNT,差點革了錘子科技自己的命。但在做TNT的同時,羅永浩還投資或全資孵化了一些項目,例如空氣淨化器、智能音箱、拉桿箱和子彈短信。

其中,紅極一時的子彈短信,讓羅永浩看到自己仍然具有的流量價值,而那些投資過的公司,作為事實上投資方,自己孵化的項目還得自己養。於是,11月6日羅永浩在成都召開了一場“沒有手機新品的發佈會”。然而作為“手機廠商”的CEO,憑藉流量為其他企業帶貨,少了幾分創業時的專注,卻多了幾分“網紅直銷”的不務正業。羅永浩重新成為了錘子科技導流關注的主要途徑,回到了創業最初的樣子,這也讓錘子在《今日頭條手機行業內容營銷白皮書中》,錘子科技以粉絲僅有5.04%是其用戶的比例落後於其他品牌。用戶“只粉”的是羅永浩,卻“不買”賬錘子科技產品,現象尤為突出。

進入“冬歇”的羅永浩,還能不能等來2019的開箱演出?


想要擺脫現狀,開闢線下渠道,或是參考聯想、360、諾基亞等迴歸品牌走三四線城市或許是一種方式。早在去年錘子也開始了佈局線下的嘗試,截止上半年有媒體報道錘子計劃開設一共68家錘子手機線下店。然而線下體驗店高昂的渠道成本,對於錘子來說,著實力不從心。

所以,對於錘子科技來說,既然生於羅永浩的粉絲經濟,就要將一二線網絡發達的線上渠道作為自己最重要的陣地,而想要守住陣地,就要與小米等互聯網品牌對抗。無論是將移動和桌面打通的TNT,還是自家推出的智能硬件,都代表了錘子想要構建自己獨立軟硬件生態的“雛形”。

如今的手機行業,廠商已經不光是硬件設計能力的比拼,轉而開始轉型成為生態整合能力的全面競爭。而小廠商依賴“一招鮮”打細分市場的廠商,雖然依舊可以保持小而美的存在,但離大眾市場漸行漸遠註定擠壓其生存空間。而對於錘子科技來說,既佔了大廠商的抱負,又佔了小廠商的體量,眼高手低的情況下若持續下去,羅永浩可能很難見到錘子科技作用完整軟硬件生態的那一天。

寫在最後

羅永浩與錘子科技的興衰,只是如今競爭如死海般激烈的手機市場中,廠商如履薄冰的縮影:對於大廠商來說,一個失誤很可能是由盛轉衰的開始;而對於小廠商來說,一個失誤等待它的很可能是粉身碎骨的深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