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兵屠城與潭州之亂

金兵屠城與潭州之亂

獨家:獨家:齊齊哈爾金長城遺址公園(資料)

金兵屠城與潭州之亂

山東省聊城市莘縣金朝古塔

金兵屠城與潭州之亂

圓覺寺

金兵屠城與潭州之亂

瀋陽:50個泥塑人物繪製遼東馬市場景再現繁榮景象

金兵屠城與潭州之亂

最後的完顏


北宋末年,東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權不斷南下,于靖康二年(l127)攻陷開封,北宋滅亡。同年,趙構再建宋朝,後遷都臨安(今杭州),史稱南宋。

金國滅亡北宋後,繼續南侵,對南宋朝廷緊追不捨,企圖徹底滅宋,獨佔天下。建炎四年(l130)正月,金國大將兀朮率領金軍從江西分兵入湘,一路勢如破竹,於正月二十四日(3月5日)直抵潭州城下,傳令投降。潭州軍民在湖南安撫使向子諲率領下,固守拒敵,打退了金兵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圍城的第八天,經過充分之後的準備金軍,對潭州又發動了猛烈的進攻,萬箭齊發,炮石如雨,金兵猶如猛虎下山,於二月二日(3月13日)攻破州城。守軍與金兵展開短兵相接的肉搏戰;廝殺聲驚天震地,湖南安撫使兼知潭州向子諲,見勢不妙,奪楚南門倉皇而逃,率所屬移駐攸縣。但是,守城將官劉玠卻率殘兵繼續與金軍展開激烈的巷戰,身中數十矢,仍奮勇殺敵,“揮兵直前”,直至陣亡。兵馬都監王暕率民兵守朝宗門,力戰而死,譜寫了潭州人民抵抗外族入侵的可歌可波的篇章。

金兵破城之後,對潭州軍民進行血腥屠殺,老幼婦孺都成刀下鬼,青壯年男子皆為箭下魂。人群的哀號伴隨著北風的呼嘯,和橫七豎八幾乎堆成小山的屍體,交織出一幅悲慘而又恐怖的圖景。不僅如此,金兵還在潭州城進行了空前的大洗劫。官府衙門首當其衝,自是在劫難逃,官僚地主老財之家多被洗劫一空,窮苦百姓家稍為值點錢的東西也一概成了金兵的囊中之物。“掃蕩”式的劫掠之後,金兵在潭州城內四處縱火,企圖掩飾他們的強盜行徑。史書稱“金人掠潭州六日,屠其城而去”[A1] 。金兵屠城,使長沙受到慘重的破壞。

金兵去後,“群盜大起”,先後有劉忠、杜彥、孔彥舟、馬友等幾股潰兵、土匪武裝湧入長沙,燒殺擄掠,無惡不作。

劉忠在兩宋之交聚兵於東京(今開封),建炎三年(l129),自蘄州進入湖南。次年,也就是金兵破潭州城的那一年,劉忠佔據嶽州平江白麵山(又名白綿山)。擁眾數萬,“阻湖水以自固”,在平江、瀏陽、分寧(今江西洪州)3縣“往來焚掠”,無惡不作,後被福建等路安撫副使韓世忠[A2] 率軍擊潰,劉忠也被部下殺死。潰兵杜彥自江西袁州焚掠瀏陽,時犯善化、長沙二縣。潭州通判孟彥卿率軍民與之戰於瀏陽。添差通判趙民彥以山為障,與杜彥鏖戰於瀏陽的南流橋,殺傷甚眾。不料陣中旗倒,官兵自潰,孟、趙二人被杜彥捉住後殺害。紹興元年(l131),潭州又遭到孔彥舟的焚掠。孔彥舟曾任淮州團練使,收羅潰兵進犯荊南、澧州等地,被當地人民擊潰。後因領兵鎮壓鐘相起義有功,被南宋政府重用,擢升利州觀察使。是年孔彥舟舉兵叛宋,於四月率部乘鉅艦數千進犯潭州,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馬友率部迎擊,孔彥舟大敗,死傷甚眾。孔敗退後,投靠了偽齊。隨即,馬友引兵進駐潭州。馬友係為盜出身,時被荊湖安撫使李允文招安,權荊湖南路招捉公事。馬友本性難改,所部在潭州大肆搶掠,下鄉捕捉百姓,“劃刷金銀,每二十人為一串,皆透手心,以索貫之”。 短短兩年,長沙城垣殘破,十室九空。

紹興元年(1131)正月,南宋王朝曾改荊湖南、北路為荊湖東、西路,分別以鄂州、鼎州(今常德市)為治所,潭州屬東路。次年,又恢復舊制,荊湖南路的治所潭州仍設長沙縣。同時,南宋政府派觀文殿學士李綱[A3] 擔任湖廣宣撫使,兼潭州知州,率統制畢士安所部3千人赴湖南治事,局勢逐漸好轉。接著,貴州團練使李宏引兵進入潭州,將馬友抓獲處死。馬友部將王進、王俊等率部數幹人離去。是年末,李綱招降馬友部將,“自是湖南境內潰兵為盜者悉平”,潭州獲得了暫時的安定。

作為湖湘軍事重鎮,長沙在南宋時的地位更為重要。南宋初,宰相李綱提議在全國沿河、沿淮、沿江重地設置帥府,提統重兵,潭州為沿江6大帥府之一。因此,有宰相李綱、張浚,大將韓世忠、王(王+燮)、岳飛等先後來到長沙。紹興二年(l132),李綱任湖廣宣撫使兼知潭州,平定湖南兵匪之患。次年10月,宋朝廷以禁軍疲沓不堪戰事,劃分諸統兵大將轄區。潭州先為王(王+燮)轄區,後因其作戰無能,又代之以名將岳飛[A4] ,長沙又成了聲震中外的岳家軍的駐防地。在鎮壓楊么起義的戰爭中,李綱、張浚、岳飛先後以統帥身份坐鎮長沙,指揮潭、鼎、嶽、辰、澧等州和湖北的各路軍隊,採取軍事進攻和分化誘降相結合的策略,先後招降黃佐、周倫、楊欽等義軍將領,瓦解義軍20餘萬人,避免了一場血腥屠殺。為防義軍攻擊,潭州更是嚴密佈防,外有重兵分屯橋口、湘陰、益陽,內有數幹水軍巡守江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