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麼聯合口碑首次參與“雙12”數據曝光,未來還有哪些變數?

“雙11”和“黑色星期五”已經過去,線下商家當主角的“雙12”已經來到。

值得關注是,今年是“雙12”的第五個年頭,也是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成立後的首個“雙12”。從五年前為推廣線下支付而生,到如今全面推進本地生活數字化進程,“雙12”早已告別了“唯流量”的初衷,而如何讓新零售能量在本地生活集中爆發也是“雙12”未來面臨的一大考驗。

餓了麼聯合口碑首次參與“雙12”數據曝光,未來還有哪些變數?


據阿里巴巴副總裁範馳介紹,作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的重要成員,餓了麼將聯合口碑首次參與今年“雙12”。因此,除了口碑推出的1億元行業紅包、砍價團、口碑津貼、整點秒殺等“到店”促銷活動外,還有餓了麼承擔的配送費0元起、24小時不打烊等 “到家”方面的活動。

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旗下口碑和餓了麼數據顯示,昨日0點到12點,全國消費者用口碑APP點單和購買吃喝玩樂套餐的筆數超過800萬筆,較雙11增長了近2成。

數據顯示,餓了麼訂單數同期增長近12%, 上海、北京和廣州成為線下吃喝玩樂消費最為火爆的城市。

口碑實時數據顯示,12月1日到12日期間,全國消費者通過口碑APP手機點單的筆數,相較11月份同時段增長超7成。上海、北京、杭州、青島、蘇州、廣州、深圳、南京、武漢和合肥成為全國手機點單熱度最高的十個城市。

數據顯示,全國範圍內,線下到店消費熱度最高的前十個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廣州、蘇州、杭州、南京、深圳、合肥、青島和武漢,其中上海還是外賣消費的第一名。

口碑APP數據顯示,80後、90後人群的消費佔比分別達到34%和44%,其中90後貢獻度已經連續第4年上漲。雙12五年,90後已經取代80後成為第一消費力人群。

今年雙12期間口碑和餓了麼首次聯手,2個平臺都會推出很多優惠活動,覆蓋到家到店全場景打造吃喝玩樂節。據悉今年參與口碑餓了麼1212吃喝玩樂節的線下商家超過200萬家,超級大牌3500多個,覆蓋全國熱門商圈200多家。

範馳表示,經過五年的發展,“雙12”的覆蓋場景早已不再侷限於最初的商超,而是覆蓋了本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到店”和“到家”結合,也會讓消費者更深層次地參與到“雙12”中來。


餓了麼聯合口碑首次參與“雙12”數據曝光,未來還有哪些變數?


公開報道顯示,“雙12”誕生於2014年,彼時阿里為推廣線下支付,由支付寶嘗試啟動。“雙12”或多或少帶有“雙11”的促銷色彩,滿減券、單品券等營銷策略一直延續到近兩年。如今,由於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的參與,“雙12”迎來新的變化。

未來的“雙12”會有哪些不一樣?口碑市場運營總監朱曉蕾稱,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的成立,意味著“雙12”有三大變化:第一是到店和到家的融合,即口碑和餓了麼的結合;第二是用戶體驗升級,包括點餐、商品和外賣;第三方面是商家服務升級,包括線上客流引流、預約等位和手機點單。

範馳指出,2018年“雙12”,口碑和餓了麼通過移動支付、在線商品、到店手機點單、外賣點單、口碑智慧餐廳等互聯網技術產品,希望全面加速推進本地生活市場的人、貨、場的數字化進程,為商家升級新零售打下基礎。

據口碑方面提供的數據,參與“雙12”的商家數從五年前的2萬家增加到200萬家,覆蓋場景從商超擴展到城市生活的全場景,消費體驗從移動支付擴展到手機點單,數字化的生活體驗正在延展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過,本地生活服務市場數字化的潛力依然巨大。來自德勤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零售市場中有57%的零售交易已經被數字化。而在本地生活服務市場,數字化率的水平僅為10%左右。

範馳分析,2014-2015年“雙12”,支付寶移動支付的普及,開啟了線下交易和人的信息的數字化;2016-2017年“雙12”,口碑和支付寶通過移動支付與在線商品營銷,在推動線下市場人、交易、貨品的數字化;而到了2018年“雙12”,口碑和餓了麼通過移動支付、在線商品、到店手機點單、外賣點單、口碑智慧餐廳等互聯網技術產品,希望全面加速推進本地生活市場的人、貨、場的數字化進程,為商家升級新零售打下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