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世紀由蘇軾帶動的藝術變革,影響至今

11世紀由蘇軾帶動的藝術變革,影響至今

宋 蘇軾 《木石圖》 水墨紙本 手卷,畫長﹕26.3 x 50公分

先隆重介紹一下,蘇軾(1037-1101年)是中國史上家喻戶曉、舉足輕重的文壇巨擘,他學富五車、博古通今,他的傳奇只能用各種“家”字尾來形容,如詩家、政治家、作家、旅行家、美食家、書法家和畫家,同時也是藝術理論家······

說蘇軾是書法家那肯定是沒有異議的,一本《寒食帖》感動了千古騷客,瞬間躋身宋四家之首,入選天下第三行書。

11世紀由蘇軾帶動的藝術變革,影響至今

黃州寒食貼

可是為什麼說蘇軾是畫家呢?流傳至今的蘇軾畫作很少,這張《木石圖》也許就是他最拿得出手的一張,鑑於其成就卓著,作品罕有,2018年11月在佳士得香港拍出4.6億天價,令無數人為之傾倒。

11世紀由蘇軾帶動的藝術變革,影響至今

蘇軾雕像

蘇軾的牛不是吹出來的,絕對是真牛。《木石圖》的偉大就在於它的“反傳統”。

大家記不記得西方藝術家杜尚,當大家都覺得到美術館就是為了看畫的時候,他竟然在美術館展出一個小便池現成品,還正兒八經地給它取了作品名《泉》,沒想到就這樣火了,杜尚之後的當代藝術圈也就成我們現在這樣了,想怎麼來就怎麼來,無數人的腦洞被敲開了。

11世紀由蘇軾帶動的藝術變革,影響至今

杜尚《泉》

蘇軾的《木石圖》在當時無疑就是前衛至極的藝術。一個不靠畫畫為生的人成功攪動了千年畫壇,並順利瓜分了一半的繪畫市場份額,開創了至今不衰的“文人畫派”。

下面來分析一下《木石圖》為何是反傳統的:

在畫幅上,北宋的主流審美是巨幅大畫,要麼大、要麼長。范寬《溪山行旅圖》高2米,寬1米;郭熙《早春圖》高1.5米,寬1米;《清明上河圖》長5米;《千里江山圖》長12米。可見當時的畫家風氣是要麼比高,要麼比長,非氣勢撼人不可。蘇軾先生切著自創的東坡肉,不急不躁地畫了一張26.3cmx50cm的畫片。

11世紀由蘇軾帶動的藝術變革,影響至今

范寬《溪山行旅圖》

在題材上,北宋大佬畫家全是全國美展評委,無不是大山大水大氣勢,完美體現了大宋王朝的核心價值觀。蘇軾的《木石圖》明顯不夠上進,畫了一顆死樹和一坨菱角四起的怪石,無山無水無背景,我大宋王朝就這麼山窮水盡嗎?怪不得他老人家總被下放改造。

11世紀由蘇軾帶動的藝術變革,影響至今

《木石圖》

在技法上,別人是各種“皴”和“染”,什麼“雨點皴”“牛毛皴”“蟹爪枝”“平遠法”“深遠法”“高遠法”“早春景”“晚春景”一套一套的,少一套都別想混跡畫壇。沒想到蘇軾竟然用這顆死樹撬動了這坨牛屎石,他畫的石頭用的是他獨創的“圓圈皴”,不斷地畫圓圈,沒想到畫起勁了,讓這顆死樹也違背自然規律地饒了一個大圈。自此以後畫壇獨孤劍法如雨後春筍般湧出,如 “米家皴”,“倪瓚風”、“大痴派”無不註冊獨家商標,並宣誓“學我者生、似我者亡”。

11世紀由蘇軾帶動的藝術變革,影響至今

米友仁《雲山墨戲圖卷》

在理論支撐上,傳統派有《圖畫見聞志》《林泉高致》等高深創作指導書,大致意思是要求細緻入微、觀察入理,遵循自然規律的創作。蘇軾先生對此很是反感,他說““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意思是,當下人對好畫的評判標準就是看畫得像不像,他認為這是及其幼稚的兒童審美觀,他認為好的藝術應該是“文以達吾心,畫以適吾意”,從此以後以蘇軾為首的“文人畫派”正式有了自己的理論支撐,拉開了畫壇南北之爭的序幕。

說了這麼多,我想這已經足以證明《木石圖》的偉大了吧。蘇軾不愧是畫壇第一攪屎棍,攪出了一片天地。最後囑咐大家一句,儘量低調行事,不要得罪行外人,如今時代動不動就跨界,行外人隨時都有可能顛覆你的世界,成為你的老大,同時要儘量多團結行內人,例如互助 點贊 加關注·····

11世紀由蘇軾帶動的藝術變革,影響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