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美昭陵:年年過年,年年味不同

壯美昭陵:年年過年,年年味不同


壯美昭陵:年年過年,年年味不同


愈到臘月愈思年。孩子們盼年,可以放年假,痛快地吃,自由地玩。老人們盼年,希望兒孫滿堂共團圓。中年人過年,忙忙碌碌,怎麼還是感覺不到年的美好呢?

我是70後,典型的懷舊輩,每到年關,念念不忘昔日過年的快樂。

壯美昭陵:年年過年,年年味不同

那些年,一進入臘月,刀子似的西北風呼呼呼就吹出一個乾冷瓦藍的天。冬閒,穿著厚棉衣的農民們就撿拾柴火,轉移一年積攢的糞堆,收拾庭院準備過年了。村子碾盤處的牆腳旮旯常圍著一堆閒聊的男人。中午的暖陽下,老人哼唱著民謠,見多識廣者傳播奇聞趣事,百事通能曉三村人家家長裡短。


壯美昭陵:年年過年,年年味不同


臘月23、24,撣土掃房子。

一到臘月23,年的腳步加快,年的氣息也越來越濃。“臘月24,撣土掃房子”母親這兩天就開始打掃屋子了。一間土廂房,一張大土炕,一張帶兜紅桌子,一臺上鎖的硃紅櫃。桌子上擺著木梳匣子,牆上掛著“把革命鬥爭進行到底”的小鏡框。房間沒有多少物件,笨重物不動,輕便的鋪蓋、鏡框、木梳匣子、罐子等擺放在院子卻亂糟糟的一大堆。愛好的母親用竹籃從城壕提回發白的黃土塊,砸成細末和成黃泥巴塗抹牆壁,炕沿三面則糊上新買的報紙,廂房正中貼著主席畫像或上山虎下山虎中堂。空蕩乾淨的房子,給全家人帶來嶄新的喜悅。

壯美昭陵:年年過年,年年味不同

烏黑低矮的廚房的牆上、窗戶上一年的菸灰也被清掃乾淨,黑瓦罐醃菜壇、灰陶面甕、鋁鍋蓋都被擦洗得錚光發亮。我們幫母親把物什搬出轉進,忙活了一整天,樂滋滋的勁兒好像使不完。

臘月23、24,也是民間送灶神迴天的日子。我家廚房低矮,母親也不相信神佛,就沒祭過灶王爺。倒是趕年集買回過灶王爺夫婦小版畫貼在廚房。


壯美昭陵:年年過年,年年味不同


臘月25煮五豆。

這天中午,母親不知從什麼地方蒐羅到白豆子、紅小豆、綠豆、赤豆、花生等七八樣豆類,煮熟一鍋散發著豆香的五豆,盛一碗放著糖精的五豆,我們姊妹幾個吃得津津有味。沒有母親的積攢蒐羅,我們怎知五豆的滋味?

臘月26,殺豬割年肉。

年關,村上養豬人家興過年殺豬。村外檁木搭成高架,石頭壘底,熊熊大火燃燒,大鐵鍋中的開水沸騰了。村中屠戶忙著指揮幫忙的壯年,捆豬壓腿,他一刀刺中豬脖頸,滴血、燙毛、拔毛、剖膛、分肉,半天功夫,一頭黑豬就變成白生生的豬肉掛在木架上。村鄰三五斤的分肉了,沒錢的賒賬拿肉。看殺豬,玩豬尿泡是男孩子過年最快樂的事情。

壯美昭陵:年年過年,年年味不同

臘月27和麵攤烙面。

過年,禮泉人有攤烙面、吃烙面的習慣。大鐵鍋換成尺八平底鍋,麥秸火緩緩地燃燒,母親一勺一勺、不急不慢地抹著煎餅,從早攤到晚,四五十斤烙面才攤完,還不算先天調面、晚上疊壓,後天刀切。過年手抓一把烙面,澆上吹不透的辣湯板油,這一碗碗煎湯烙面,那一碗能離開母親的辛勞?母親在,家在,飯香。

壯美昭陵:年年過年,年年味不同

臘月28吃臘八面。

平時只吃饃饃不吃麵條的孩子們,這天也端起起了大老碗。因為臘八面中放著平時吃不到的豆腐、香蔥、白菜、粉條,味道可口。不是平時麵條不好吃,而是裡面營養蔬菜少。

壯美昭陵:年年過年,年年味不同

臘月29,戶戶包包子,家家蒸饅頭。

家家包包子。我是女孩,就跟著母親在廚房忙活。寧窮一年,不窮一天。農家過年蒸上幾鍋包子饃還是有的。地軟、蘿蔔、韭菜各種菜包子,黑糖包子,油包子都有,因為肉價格貴,沒有幾家包肉包子的。每鍋包子蒸完嘗一個,包子蒸完了,肚子也飽了。走親戚的油包子不能簡單地捏上一條梁,要頂上開花,麵粉要白細,蒸麵要硬。那些年,放冷放硬、麵餅層層疊疊,餡兒金黃的油包子我從沒有吃夠過。

壯美昭陵:年年過年,年年味不同

臘月30煮大肉,30晚上熬一宿。

30這天不能蒸包子,說是蒸出來的都是氣包子,不吉祥。一家雖說只有幾斤肉,可是尺八大鐵鍋熬煮一鍋肉湯,讓年飯頓頓有了肉香味。廚房灶膛大火燃燒,肉香飄滿庭院,圍著粗布圍裙,頭頂藍色包巾的母親,眼裡閃爍著光亮,臉色紅潤,在孩子們眼裡,是那樣的年輕好看!

壯美昭陵:年年過年,年年味不同

臘月30 晚上,沒有電視和春晚,一家人就圍坐在熱炕上,吃著瓜子、水果糖等閒聊。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試穿新衣。記得我八歲時,新年的上衣是粗布格子衫,套在黑棉襖上,我和同伴們高興地留下一張珍貴的春節合影。


壯美昭陵:年年過年,年年味不同


大年初一扭一扭。

大年初一,男孩子早起放炮,噼裡啪啦聲中,年就到了。孩子們一堆一堆去挨家拜年,村鄰這個一把花生,那個一把水果糖,不分你的孩子他的親侄,大人小孩歡歡喜喜遊走嬉鬧,早飯吃煎湯烙面,午飯吃肉菜,一年的第一天生活就這麼好,後面生活定會越過越好。


壯美昭陵:年年過年,年年味不同


不知不覺,我已經過了40多個年,年年過年增歲,年年親朋好友在減。中國農民已經解決了飢飽,沒有人像楊白勞一樣外出躲地主債了,也沒有姑娘像喜兒一樣為二尺紅頭繩歡聲歌唱,倒是結婚沒車沒房沒存款免談婚論嫁。貧困戶、低保戶常常得到黨和國家的額外照顧。

過春節,在外地工作者離家再遠也要回家過年, 聯歡晚會節目精彩紛呈。春節網上問候、紅包滿天飛。人們匆匆忙忙準備過年,卻找不到年的歡暢。人都說豬福星高照,在豬年來臨,唯有回家祭奠去世的親人是真,與活著的親朋好友敘談是情。

壯美昭陵:年年過年,年年味不同

今天,心裡的年啊,到底是個啥滋味呢?

壯美昭陵:年年過年,年年味不同

壯美昭陵,原名趙曉萍,陝西省禮泉縣人。文學攝影愛好者,千篇圖文散見於報刊雜誌和網絡平臺。《禮泉烙面》《堯都二月會》《煙霞映昭陵》《禮泉槐花飄香》《煙霞泉與水簾洞》《東莊水庫》《趙鎮石鼓》等鄉情散文和詩歌《石榴花》《神龍樹》《我跪在母親揮鐮的麥田》在網絡轉發量大。宣傳弘揚西部文化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