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食材里,我最喜欢这条腿

火腿是一个明争暗斗的江湖。不同地区,不同的制作工艺都让各地的火腿各有千秋。

作为与西班牙伊比利亚火腿、意大利帕尔玛火腿齐名的三大名腿之一。金华火腿,以肌红脂白、肉色鲜艳、香气浓郁、滋味鲜美,而闻名于世。

江南食材里,我最喜欢这条腿

在保鲜手段多元的今天,贮藏已不再那么重要,然而历尽岁月凝练的风味,依旧备受喜爱。

江南食材里,我最喜欢这条腿

好味道,需要时间来沉淀。想要吃上一条火腿,那得耐心等上18个月,从立冬到秋分,历经四季轮回。

传统金华火腿的制作,从原料选取到成品下架,需经历48道纯手工工序。工艺之繁杂,已被列入国家非文化遗产。

江南食材里,我最喜欢这条腿

金字公司的陈顺通师傅17岁就跟随父亲开始制作火腿,至今已有30年的制作经验

技艺精湛,2013年入选为金华火腿非遗传承人。现在的火腿依然由他全程监制。

江南食材里,我最喜欢这条腿

「“熊猫猪”两头乌系出名门」

立冬之后,气候变得寒冷,便到了火腿制作的最佳时节。都说金华火腿好,只道是两头乌

两头乌是当之无愧的“猪中网红”,甚至被誉为“猪肉界的国宝”有不输和牛的雪花肉质。

江南食材里,我最喜欢这条腿

在金华纯种的两头乌已经难觅踪影,甚至濒临灭绝。

普通白猪一个月可以增膘40斤左右,4个月就可以出栏。两头乌生长缓慢,一个月只能长10斤左右,慢养一年多体重仅70公斤

江南食材里,我最喜欢这条腿

名门造就珍品,只有选用优质的“两头乌”来制作金华火腿才能算得上正宗二字。

江南食材里,我最喜欢这条腿

「变成好腿要耐得住时间考验」

上盐

取两头乌重约10-18斤的后腿,给腿上盐是火腿制作中定江山的一步,也是考验师傅经验和技艺的时候。

老师傅抓上一把盐,行云流水地往火腿上洒几下,手势如打太极。看似随意的几把盐,分量拿捏却是毕生的经验总结。一般来说,大腿的整个腌制过程需要反复上盐

8-9次,小腿需要上盐5-6次

江南食材里,我最喜欢这条腿

江南食材里,我最喜欢这条腿

清洗、整形

腌制完成之后,火腿要浸泡泉水或者井水十个小时,然后进行清洗。

在腿面基本干燥变硬时,加盖厂印、商标,并进行整形。修去多余膘皮,矫直脚骨、锤平关节,捏拢小蹄,矫弯脚爪,捧拢腿心,使之呈竹叶形

江南食材里,我最喜欢这条腿

晾晒

将洗刷后的火腿挂到开阔的晾晒场,晾晒一周左右,阳光将火腿的潮气蒸发,火腿表面油脂渗出,开始有了漂亮的绯红色泽。

江南食材里,我最喜欢这条腿

发酵

金华火腿为全发酵火腿

,将晾晒之后的火腿移入室内。

用麻绳将两只火腿并列的捆绑在架子上,俗称锁腿。火腿挂放整齐,腿间留有空隙,之后便是长达半年以上的自然发酵。

江南食材里,我最喜欢这条腿

熟成

8月中旬,火腿陆续发酵完成。发酵后的火腿将在熟成间里叠放2~3年的时间进行后熟

,使其味道更醇厚。相比传统制法,现代工艺一般需要半个月左右的后熟时间。

江南食材里,我最喜欢这条腿

闻香

火腿的分级采用的“三签香”的方式,一条历经时间轮回的火腿,命运在三签内被决定。老师傅手执一根竹签,在火腿的上中下三个部位戳下。

上品火腿,拔出后竹签会传来浓缩了肉汁精华的鲜味。三签芳香扑鼻、毫无异味方为最上等。

江南食材里,我最喜欢这条腿

如此追求极致的火腿,吃进肚子里才算数。火腿有“十八配”的美名,每个部位吃法不一,可都藏着大学问。

一条完整的金华火腿可分为:火爪、火踵(火蹄)、上方、中方、滴油。

江南食材里,我最喜欢这条腿

火爪也就是猪蹄,一般用来炖汤,火爪老鸭汤就不错。

火踵带有一段肘骨,吊挂发酵时处在上部,盐和油不高是清炖提鲜“一把手”。

江南食材里,我最喜欢这条腿

上方是火腿肉质最好的部位不可多得,适合单独做成大菜以主角的身份惊艳餐桌。

蜜汁火方「纯以醇酿花雕蒸制熟透,味之鲜美无与伦比」连梁实秋都在《雅舍谈吃》里写过。

江南食材里,我最喜欢这条腿

中方仅次于上方,剔骨切片、切成丝与猴头菇、海参、蹄筋之类的食材一同炒、蒸、炖煮倒是相得益彰。

江南食材里,我最喜欢这条腿

剩下的滴油切粒与米熬煮,火腿的咸鲜与白粥的绵软香浓,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江南食材里,我最喜欢这条腿

只要能想到就没有它做不到的,年夜饭岂能少了一条金华火腿来助兴。

一年一约,把金华两头乌火腿拎回家。火腿已经按部位切割好,完全不用担心烹饪的时候无从下手。包装不过度,送礼也有面。

江南食材里,我最喜欢这条腿

▲独立上方

江南食材里,我最喜欢这条腿

▲整条礼盒

现在,人们常常抱怨时间太快,车马湍急。或许,可以慢慢来,等这岁月沉淀的火腿溢出浓郁香气,熨帖你的胃。


江南食材里,我最喜欢这条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