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全国首家区级人民调解员协会多元调解化解矛盾 十二年为民送法律服务

2006年8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调解员协会成立了,这是全国第一家区级人民调解员协会。

目前,西城区已建立了一支近万人的人民调解员和调解信息员队伍。西城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矛盾纠纷呈现出的新特点、新问题、新需求,不断建立、充实调解组织,健全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调解组织网络。目前西城区有人民调解组织311个,其中区级调解委员会1个,街道调委会15个,社区调委会259个,物业、商市场、交通、婚姻、家庭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4个,治安民间纠纷联合接待室19个,在区法院立案庭设立了人民调解室1个。

北京西城:全国首家区级人民调解员协会多元调解化解矛盾 十二年为民送法律服务

月坛调解中心上门调解


北京西城:全国首家区级人民调解员协会多元调解化解矛盾 十二年为民送法律服务

法律援助


北京西城:全国首家区级人民调解员协会多元调解化解矛盾 十二年为民送法律服务

帮助残疾人调解


北京西城:全国首家区级人民调解员协会多元调解化解矛盾 十二年为民送法律服务

检查安德路北社区公益法律服务室


北京西城:全国首家区级人民调解员协会多元调解化解矛盾 十二年为民送法律服务

第一批公益律师上岗


北京西城:全国首家区级人民调解员协会多元调解化解矛盾 十二年为民送法律服务

公益律师在社区开展法律调解咨询服务


人民调解的优良传统

早在2003年,西城区司法局与公安局就率先在西城区各派出所建立了治安民间纠纷联合调解室,由专职调解员到派出所参与治安民间纠纷调解,专门分流、调处治安民间纠纷,大大减缓了民警办案压力。

2007年,西城区司法局率先在基层人民法院立案庭成立了“西城区人民调解室”,选派优秀调解员每天在调解室进行调解和法律咨询,将人民调解活动置于诉讼之前,以独立于诉讼外的“诉前调解”形式,直接调解“打到法院门口”的纠纷,向民间纠纷当事人提供了新型的纠纷解决途径。每年在法院的人民调解室接访、调解纠纷达1000余件,受到了法院及当事人的好评。

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多元调解工作体系

2010年,西城区率先在全市制发了《加强西城区社会矛盾多元调解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初步确立了建立社会矛盾多元调解的工作思路。2011年,西城区成立了社会矛盾多元调解工作协调委员会及办公室,标志着区社会矛盾多元调解体系正式建立。2012年,全区在社会矛盾多元调解协调委的基础上,成立了区综治委社会矛盾多元调解专项组,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司法牵头、多个部门联调联动、行业性与区域性相互补充的良好态势,多元矛盾调解体系进一步健全。近几年,专项组不断扩充成员单位,进一步扩大多元调解的覆盖面。

此后,西城区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了“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西城区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婚姻家庭调解工作室”“肖玲个人调解工作室”等多种类型的基层调解组织。

广外街道红莲中里社区以社团为依托,结合心理疏导,成立阳光调解工作室;大栅栏街道在有条件的社区调委会建立了顺馨恳谈室、信访接待室和司法工作室“三室合一”的工作机制;展览路街道建立了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调委会等商市场人民调解委员会。

“西城区人民调解专家团”成立后,专家团成员积极参与人民调解培训、普法宣传、调解工作调研等活动,累计参加了100余场次的培训与专题普法讲座活动。北京电视台“第三调解室”、“生活广角”等调解栏目的播出期数逾千期。

同时,西城区司法局不断探索百姓喜闻乐见的调解形式。比如,区司法局组织骨干人民调解员到北京电视台“第三调解室”现场观摩学习,并推荐20余名人民调解员作为调解嘉宾参与电视调解工作,借助媒体放大了调解工作效果。西城区司法局还建立了人民调解员QQ群,西城调解微信公众号,并指导新街口街道司法所研发出了人民调解手机APP,成为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好帮手,让调解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三位一体”服务西城区重大项目疏解

人民调解工作还服务于西城区的重点工作,区司法局积极服务“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成立百人法律服务团,设立了10个法律服务组,去年累计接待咨询4120余人次,协助化解矛盾2194件,办理公证事项1703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11件。“人民调解先行、委托公证辅助、法援律师全程代理”的“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在疏解工作中初见成效。

“三位一体”首次服务于西城区的重大项目疏解中,就取得了成功。去年,“动批”万容天地服装市场的疏解被列入西城区今年的重点疏解项目,这个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楼宇中容纳了1800多家商户,商户多、涉及情况复杂。为此,西城区司法局组建了由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三位一体”的法律服务团队,提前介入,多次和万容市场管理方进行沟通,摸底调查,先行了解商户的情况,并精选了10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民调解员组建攻坚化解团队,专门负责疏解一线的调解工作。

调解某项目合作协议纠纷中,根据投资方正式提交的调解申请书,由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从去年5月中旬开始,经过多次现场调解,终在去年6月16日各投资方对提前解除协议、补偿金等达成人民调解协议,经区法院司法确认后,通过执行程序,13.2亿元的补偿金顺利汇入法院设立的专款账户。针对某市场与提前解除租赁合同的1800余户商户的补偿款纠纷,短短九天,调解员为1272户商户集中办理了与市场解约的人民调解协议书,涉及补偿金额12亿余元。

西城区信访诉求人民调解委员会揭牌成立

今年,在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中,西城区信访诉求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西城区信访诉求人民调解委员会设在区信访办接待大厅,现有5名专职调解员,包括退休干部、退休法官、律师事务所主任,调解经验与信访经验丰富。

西城区信访诉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成立,将统筹协调相关资源,抓住“想办法为人民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工作核心,以百姓反映的矛盾纠纷是否更快、更顺、更公平合理地解决为衡量标准。西城区信访诉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成立,让各部门共同面对更加深刻的改革形势和更加复杂的社会矛盾纠纷,在人民调解、法制宣传等司法行政工作上形成区、街有效沟通衔接机制,共同处理化解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

此外,今年,区司法局与区人民法院签订公证参与人民法院司法辅助事务工作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进公证参与人民法院调解工作,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效。

中信公证处担起西城区首批试点调解工作,挑选出业务素质突出、责任心强的14名公证员组成工作小组,被区法院聘任为人民调解员。法院首批交办的19起民事案件,成功调解处置实现案结事了的有15起,调解成功率近80%,受到法院和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月坛调解中心上门服务

今年夏天的京城,骄阳似火,月坛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中心的调解员郭瑞、董婕,却在一天里两进居民家做调解,其中一户还远在清河。郭瑞告诉记者,调解申请人是月坛街道居民,但调解涉及的亲人,年老的爷爷、行动不便的大伯都住在清河,申请人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能不能上门调解?”了解到确有需求,她联系了区法院的法官,一起在工作日的早高峰来到调解人家中,成功进行调解,并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

月坛调解中心成立于2015年7月,仅三年的时间,接待咨询2194人次,调解家庭纠纷143件,其中达成调解协议得到法院确认的133件。

成立之初,中心就聘请了专家调解团,对疑难纠纷进行专业化调解。今年,中心又对专家调解团进行了整合,使专家团队与调解员结合得更加紧密。月坛调解中心的调解员都是退休的“老大姐”,她们中有的在企业当过领导,有的当过公务员,文化素养较高,还不断学习法律知识、心理知识,并利用中午的时间讨论案例,活学活用。一直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董婕,从国企退休后,参加了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与治疗》研修生班的系统性学习,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并将之运用到新的人民调解工作中。

德胜街道全市率先创建“社区公益律师制度”

2006年,德胜街道深入总结“社区法制大课堂”和兆亿律师事务所公益律师工作的经验,本着“让律师走进每个家庭,让人人享有法律服务”的理念,在全市率先创建了“社区公益律师制度”。同年6月,德胜街道举行公益律师进社区启动仪式大会,宣告德胜地区由兆亿律师事务所律师组成的第一批公益律师队伍正式成立;同年7月,中同律师事务所加入;2013年6月,来自雄志律师事务所第三批公益律师加入;2015年8月至今,来自安迪律师事务所和首信律师事务所的第四批公益律师加入,德胜地区公益律师队伍不断壮大。2011年至2015年,德胜街道开展“星级公益律师”评选活动,共有24名律师58人次荣获“星级公益律师”称号。

目前,5家律师事务所的24位执业律师认真履行公益律师服务协议,在协助街道和社区处理行政纠纷、婚姻关系、邻里关系、人身损害赔偿等矛盾纠纷、及法治宣传工作中,赢得了社区和辖区居民的广泛好评。目前,德胜街道以公益律师为主体的公益法律服务体系日益完善,2016年,首信律师事务所又进驻辖区的“普天德胜“北环中心”等高端写字楼,为地区科技园区高新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

2016年,德胜街道又组织辖区实力雄厚、富于社会责任、实践经验丰富的3家律师事务所和24个社区居委会签订《社区居委会法律顾问聘用合同》,让首创于德胜街道的公益法律服务从此更加规范、更有保障、更好地服务辖区群众,有力地促进“法治街道”和“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水平,服务辖区经济社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德胜街道社区公益律师的先进经验,已经推广到了全市的各个街道、乡镇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并为全国社区公益律师实践探索积累了经验。

(内容转自《北京西城报》记者江帼涓 闻昭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