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全國首家區級人民調解員協會多元調解化解矛盾 十二年為民送法律服務

2006年8月,北京市西城區人民調解員協會成立了,這是全國第一家區級人民調解員協會。

目前,西城區已建立了一支近萬人的人民調解員和調解信息員隊伍。西城區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矛盾糾紛呈現出的新特點、新問題、新需求,不斷建立、充實調解組織,健全完善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面覆蓋的調解組織網絡。目前西城區有人民調解組織311個,其中區級調解委員會1個,街道調委會15個,社區調委會259個,物業、商市場、交通、婚姻、家庭等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14個,治安民間糾紛聯合接待室19個,在區法院立案庭設立了人民調解室1個。

北京西城:全國首家區級人民調解員協會多元調解化解矛盾 十二年為民送法律服務

月壇調解中心上門調解


北京西城:全國首家區級人民調解員協會多元調解化解矛盾 十二年為民送法律服務

法律援助


北京西城:全國首家區級人民調解員協會多元調解化解矛盾 十二年為民送法律服務

幫助殘疾人調解


北京西城:全國首家區級人民調解員協會多元調解化解矛盾 十二年為民送法律服務

檢查安德路北社區公益法律服務室


北京西城:全國首家區級人民調解員協會多元調解化解矛盾 十二年為民送法律服務

第一批公益律師上崗


北京西城:全國首家區級人民調解員協會多元調解化解矛盾 十二年為民送法律服務

公益律師在社區開展法律調解諮詢服務


人民調解的優良傳統

早在2003年,西城區司法局與公安局就率先在西城區各派出所建立了治安民間糾紛聯合調解室,由專職調解員到派出所參與治安民間糾紛調解,專門分流、調處治安民間糾紛,大大減緩了民警辦案壓力。

2007年,西城區司法局率先在基層人民法院立案庭成立了“西城區人民調解室”,選派優秀調解員每天在調解室進行調解和法律諮詢,將人民調解活動置於訴訟之前,以獨立於訴訟外的“訴前調解”形式,直接調解“打到法院門口”的糾紛,向民間糾紛當事人提供了新型的糾紛解決途徑。每年在法院的人民調解室接訪、調解糾紛達1000餘件,受到了法院及當事人的好評。

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多元調解工作體系

2010年,西城區率先在全市制發了《加強西城區社會矛盾多元調解工作體系建設的意見》,初步確立了建立社會矛盾多元調解的工作思路。2011年,西城區成立了社會矛盾多元調解工作協調委員會及辦公室,標誌著區社會矛盾多元調解體系正式建立。2012年,全區在社會矛盾多元調解協調委的基礎上,成立了區綜治委社會矛盾多元調解專項組,形成了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綜治司法牽頭、多個部門聯調聯動、行業性與區域性相互補充的良好態勢,多元矛盾調解體系進一步健全。近幾年,專項組不斷擴充成員單位,進一步擴大多元調解的覆蓋面。

此後,西城區加強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建設,打造了一批獨具特色的人民調解委員會,成立了“消費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西城區訴前人民調解委員會”、“婚姻家庭調解工作室”“肖玲個人調解工作室”等多種類型的基層調解組織。

廣外街道紅蓮中里社區以社團為依託,結合心理疏導,成立陽光調解工作室;大柵欄街道在有條件的社區調委會建立了順馨懇談室、信訪接待室和司法工作室“三室合一”的工作機制;展覽路街道建立了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調委會等商市場人民調解委員會。

“西城區人民調解專家團”成立後,專家團成員積極參與人民調解培訓、普法宣傳、調解工作調研等活動,累計參加了100餘場次的培訓與專題普法講座活動。北京電視臺“第三調解室”、“生活廣角”等調解欄目的播出期數逾千期。

同時,西城區司法局不斷探索百姓喜聞樂見的調解形式。比如,區司法局組織骨幹人民調解員到北京電視臺“第三調解室”現場觀摩學習,並推薦20餘名人民調解員作為調解嘉賓參與電視調解工作,藉助媒體放大了調解工作效果。西城區司法局還建立了人民調解員QQ群,西城調解微信公眾號,並指導新街口街道司法所研發出了人民調解手機APP,成為開展人民調解工作的好幫手,讓調解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三位一體”服務西城區重大項目疏解

人民調解工作還服務於西城區的重點工作,區司法局積極服務“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成立百人法律服務團,設立了10個法律服務組,去年累計接待諮詢4120餘人次,協助化解矛盾2194件,辦理公證事項1703件,辦理法律援助案件911件。“人民調解先行、委託公證輔助、法援律師全程代理”的“三位一體”工作模式在疏解工作中初見成效。

“三位一體”首次服務於西城區的重大項目疏解中,就取得了成功。去年,“動批”萬容天地服裝市場的疏解被列入西城區今年的重點疏解項目,這個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的樓宇中容納了1800多家商戶,商戶多、涉及情況複雜。為此,西城區司法局組建了由律師、公證員、人民調解員“三位一體”的法律服務團隊,提前介入,多次和萬容市場管理方進行溝通,摸底調查,先行了解商戶的情況,並精選了10名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優秀人民調解員組建攻堅化解團隊,專門負責疏解一線的調解工作。

調解某項目合作協議糾紛中,根據投資方正式提交的調解申請書,由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受理,從去年5月中旬開始,經過多次現場調解,終在去年6月16日各投資方對提前解除協議、補償金等達成人民調解協議,經區法院司法確認後,通過執行程序,13.2億元的補償金順利匯入法院設立的專款賬戶。針對某市場與提前解除租賃合同的1800餘戶商戶的補償款糾紛,短短九天,調解員為1272戶商戶集中辦理了與市場解約的人民調解協議書,涉及補償金額12億餘元。

西城區信訪訴求人民調解委員會揭牌成立

今年,在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實現矛盾不上交試點工作中,西城區信訪訴求人民調解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西城區信訪訴求人民調解委員會設在區信訪辦接待大廳,現有5名專職調解員,包括退休幹部、退休法官、律師事務所主任,調解經驗與信訪經驗豐富。

西城區信訪訴求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成立,將統籌協調相關資源,抓住“想辦法為人民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工作核心,以百姓反映的矛盾糾紛是否更快、更順、更公平合理地解決為衡量標準。西城區信訪訴求人民調解委員會的成立,讓各部門共同面對更加深刻的改革形勢和更加複雜的社會矛盾糾紛,在人民調解、法制宣傳等司法行政工作上形成區、街有效溝通銜接機制,共同處理化解重大複雜疑難矛盾糾紛。

此外,今年,區司法局與區人民法院簽訂公證參與人民法院司法輔助事務工作合作框架協議,積極推進公證參與人民法院調解工作,目前已取得積極成效。

中信公證處擔起西城區首批試點調解工作,挑選出業務素質突出、責任心強的14名公證員組成工作小組,被區法院聘任為人民調解員。法院首批交辦的19起民事案件,成功調解處置實現案結事了的有15起,調解成功率近80%,受到法院和當事人的一致好評。

月壇調解中心上門服務

今年夏天的京城,驕陽似火,月壇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中心的調解員郭瑞、董婕,卻在一天裡兩進居民家做調解,其中一戶還遠在清河。郭瑞告訴記者,調解申請人是月壇街道居民,但調解涉及的親人,年老的爺爺、行動不便的大伯都住在清河,申請人問的第一句話就是:“能不能上門調解?”瞭解到確有需求,她聯繫了區法院的法官,一起在工作日的早高峰來到調解人家中,成功進行調解,並簽訂人民調解協議書。

月壇調解中心成立於2015年7月,僅三年的時間,接待諮詢2194人次,調解家庭糾紛143件,其中達成調解協議得到法院確認的133件。

成立之初,中心就聘請了專家調解團,對疑難糾紛進行專業化調解。今年,中心又對專家調解團進行了整合,使專家團隊與調解員結合得更加緊密。月壇調解中心的調解員都是退休的“老大姐”,她們中有的在企業當過領導,有的當過公務員,文化素養較高,還不斷學習法律知識、心理知識,並利用中午的時間討論案例,活學活用。一直對心理學感興趣的董婕,從國企退休後,參加了中科院心理所《心理諮詢與治療》研修生班的系統性學習,考取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證書,並將之運用到新的人民調解工作中。

德勝街道全市率先創建“社區公益律師制度”

2006年,德勝街道深入總結“社區法制大課堂”和兆億律師事務所公益律師工作的經驗,本著“讓律師走進每個家庭,讓人人享有法律服務”的理念,在全市率先創建了“社區公益律師制度”。同年6月,德勝街道舉行公益律師進社區啟動儀式大會,宣告德勝地區由兆億律師事務所律師組成的第一批公益律師隊伍正式成立;同年7月,中同律師事務所加入;2013年6月,來自雄志律師事務所第三批公益律師加入;2015年8月至今,來自安迪律師事務所和首信律師事務所的第四批公益律師加入,德勝地區公益律師隊伍不斷壯大。2011年至2015年,德勝街道開展“星級公益律師”評選活動,共有24名律師58人次榮獲“星級公益律師”稱號。

目前,5家律師事務所的24位執業律師認真履行公益律師服務協議,在協助街道和社區處理行政糾紛、婚姻關係、鄰里關係、人身損害賠償等矛盾糾紛、及法治宣傳工作中,贏得了社區和轄區居民的廣泛好評。目前,德勝街道以公益律師為主體的公益法律服務體系日益完善,2016年,首信律師事務所又進駐轄區的“普天德勝“北環中心”等高端寫字樓,為地區科技園區高新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法律服務。

2016年,德勝街道又組織轄區實力雄厚、富於社會責任、實踐經驗豐富的3家律師事務所和24個社區居委會簽訂《社區居委會法律顧問聘用合同》,讓首創於德勝街道的公益法律服務從此更加規範、更有保障、更好地服務轄區群眾,有力地促進“法治街道”和“民主法治示範社區”創建水平,服務轄區經濟社會“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

德勝街道社區公益律師的先進經驗,已經推廣到了全市的各個街道、鄉鎮的社區居委會、村委會,併為全國社區公益律師實踐探索積累了經驗。

(內容轉自《北京西城報》記者江幗涓 聞昭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