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状元写了首诗,成为了千古美谈

傅斯年:历史学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傅斯年是清顺治年间宰相傅以渐的七世孙,是民国时期学术界的风云人物之一。)

清朝第一状元写了首诗,成为了千古美谈

傅以渐:山东聊城东昌府区人,祖籍江西永丰县。 清开国状元、一代名相、知名学者、史学家。

清朝第一状元写了首诗,成为了千古美谈

顺治皇帝举行立国后第一次殿试,傅以渐夺大清朝首科殿试状元,先后担任过会试同考官、《明史》纂修官、国史院侍讲、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等清政府要职。(傅以渐是顺治皇帝的肱骨重臣,是康熙大帝的学问老师。)

事件回放:“有些人得势后容易忘乎所以,不懂低调一点,整日里趾高气昂像只公鸡。”傅以渐的父亲就是这么个人,因儿子中了状元,在朝廷做了大官,四邻八乡的人只要一看到他,都会翘起大拇指,称赞一番。当地县老爷是他的座上客,常有事没事向他请教。久而久之,傅老太爷听惯了人家的恭维话,被别人吹捧地飘飘然,与人说话地噪门大了,待人接物也就势利起来。

清朝第一状元写了首诗,成为了千古美谈

有一天,邻居来到他家,一揖到地对他说:“老兄弟,有件事想跟你商量……”傅老爷子没等人家说下去,就大声说:“商量什么?”邻居因有求人,只得低声下气说了下去。原来邻居是为三尺房基,想与他商量。傅老太爷不听犹可,一听便呼地站了起来,虎着脸说:“这是我家祖宗的遗产,有什么好商量的?”邻居碰了一鼻子灰,只得灰溜溜地出了傅家。

清朝第一状元写了首诗,成为了千古美谈

邻居的两个儿子气不过,找上门去与傅老太爷评理。傅老太爷没等两兄弟开口,就叫家丁把两人赶出门去。两兄弟一气之下,就来了个先下手为强,请来泥水匠用干石灰,把傅家的三尺场地勾划了进去…… 傅老太爷见邻居胆敢到太岁头上动土,气得火冒三丈,连忙叫五六个家丁拿了棍棒上前阻挡。邻居的两个儿子并不买账,急忙跑回家拿出了锄头、铁耙……一时两家争执不下。

清朝第一状元写了首诗,成为了千古美谈

前来围观的人见傅家仗势欺人,都不服气,纷纷指责傅家蛮不讲理。傅老太爷赶忙派人去县衙请县老爷,县老爷见此情景,也只是在两家中间用好言相劝…… 傅老太爷回到家,便一屁股坐到大厅的太师椅里。他越想越气,赶忙叫家丁拿来文房四宝,给在京城当大官的儿子傅以渐写了信。信的大意是,邻居为造房,无故占用我家三尺屋基。为此,与邻居几乎大动干戈。要儿子写信到县衙,打赢这场官司。信写好以后,便派人星夜赶送。十天半月以后,傅以渐接到家书拆开一看,不禁坦然一笑,立即挥笔写了回信,并附诗一首: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清朝第一状元写了首诗,成为了千古美谈

傅老太爷看了回信,又细细体味了儿子附上的那首诗,感到儿子说得对。当晚,他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他主动找到邻居门上,表示愿让出三尺屋基。邻居见傅家主动相让,也让出了三尺屋基,结果各让三尺。邻家房子造好了,这六尺地方就成了一条小巷,后人便称为“仁义胡同”。傅以渐一封家书,化干戈为玉帛的事,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