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小科普:千古战饭,大秦锅盔


陕西小科普:千古战饭,大秦锅盔


锅盔锅盔,麦面锅盔;铁盔硬面,焦黄香脆;

烟熏火燎,又厚又黑;千古战饭,大秦锅盔。



陕西小科普:千古战饭,大秦锅盔


这是孙皓晖先生在他的历史小说《大秦帝国》里关于锅盔诞生的记述,陶埙吹起悠扬激昂的秦风曲调,篝火伴着潇潇马鸣,“千古战饭,大秦锅盔”的激越和声响彻长平战场。

这里讲的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中的一个小插曲,白起率领五十万秦军将赵括率领的五十万赵军包围在长平河谷山塬里,创造了一比一的兵力对比下围困敌军的军事奇迹。


陕西小科普:千古战饭,大秦锅盔


秦军大将王陵的部队卡在长平河谷与赵军营垒之间,承受着五十万突围赵军和从营垒中杀出的赵军的两面夹击,王陵的部队损失惨重,造伙营也损失大半,战饭无法供给,王陵下令将大面团子分发给饥肠辘辘的士兵,士兵们将生面团扔到铁盔里,吊在火上烤,于是诞生了一种又厚又硬的面食,因其“以盔为锅,似锅似盔”,王陵将其命名为“锅盔”。


陕西小科普:千古战饭,大秦锅盔


在其后秦军横扫六合的征战过程中,锅盔配干肉,成了秦军的标准战饭。据说,危机情况下,士兵身上背的锅盔,还可以挡箭。

这是锅盔由来的传说之一,还有传说锅盔的历史源自西周文王时期,陕西西府一带至今流传着一个锅盔品种叫做“文王锅盔”。一说起源于唐朝修建乾陵时修陵工匠发明的食物。还有“包记锅盔”一说,讲锅盔源自于东汉末年,是蜀汉政权诸葛亮发明的战饭,其因由、过程与前文王陵发明锅盔大同小异。


陕西小科普:千古战饭,大秦锅盔


至于锅盔真实的起源,至今已无法考证,毕竟锅盔作为一种民间传统食物,难登大雅之堂,或许在机缘巧合之下,诞生于某个农家小院的村妇手中也未可知,青史之上自然没有其一席之地。


陕西小科普:千古战饭,大秦锅盔


但是锅盔的在陕西人的历史中,又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锅盔的种种起源传说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锅盔被发明是因为其制作简单,能够在短时间里大量制作,甚至不需要任何烹饪技巧,人人可以制作。

其瓷实抗饿的特点,也适应了古代劳动人民大量体力劳动下体能消耗的需求,无论在军事还是农业生产中,都不可或缺,这也是锅盔这种食物留存至今的最主要的原因。


陕西小科普:千古战饭,大秦锅盔


当代锅盔与古代锅盔还是不一样的,据悉,最初的锅盔一个五六斤重,直径半米左右,厚度也有十五厘米,纯死面(即未经发酵的面)炕烤,士兵在上面打孔用绳子系上,身体前后各挂一个,饿了用剑砍一块可以充饥,打仗时又起到现代“防弹衣”的效果;农人出去劳作,头上顶个锅盔,晴天遮阳,雨天避雨,实乃下地干活,长途跋涉之必备之物。

现代的锅盔已经不是纯死面了,一般用死面和发酵面混合揉成团,拍成饼烘烤加工而成,相比于古时候的锅盔更容易咀嚼,大小也缩小为直径三四十厘米上下。


陕西小科普:千古战饭,大秦锅盔


锅盔作为陕西特色面食,其产生和流传,与陕西人厚重内敛、敦厚朴实的性格有异曲同工之妙,很难说是锅盔这种主食几千年的流传塑造了陕西人的性格,还是因为陕西人的性格而产生并流传下来这种食物,亦或者说,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积淀在了三秦大地的历史文化之中。

图/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