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轉向防下跌,“穩”字當頭

調控轉向防下跌,“穩”字當頭


樓市調控的目標:一個字——穩!

1st

房價上漲就是存量財富的轉移再分配。

啥叫財富轉移?你家裡的財物被偷了、你的錢包被搶了、你狠狠地被別人敲詐/勒索/欺騙了一筆錢、你平白無故的欠了別人錢揹負一生債務……

當然這種財富轉移太顯眼、也違法,會讓你出離憤怒地反抗。但更多的財富轉移是看不見摸不著、悄無聲息的。

買股票虧了錢,錢去哪了?肯定有人賺了;投資P2P爆了倉,錢蒸發了嗎?沒有,肯定流入某些人的口袋裡了;做生意搞實業虧的一塌糊塗,你是虧錢了,但促進了GDP增長啊,租門面/購設備/做裝修/僱員工……哪一項不是投資花錢提振經濟呢?你是虧了,可有人賺了啊。


賺錢也一樣啊,在零和遊戲的場景下(政府支持鼓勵增量財富的創造,只有財富越來越多,可分配的蛋糕才會變大啊),你賺的錢就是別人虧的錢,別人虧的越多、負債越多,你賺的就越多。

所以,看一個事物要考慮兩面。一個人喜滋滋的告訴你他賺了一大筆錢,你的條件反射應該是:哎,虧錢的那個人真慘呀!一個人灰心喪氣的向你訴苦他虧了一大筆錢,你的條件反射應該是:哦,有的人可真幸運啊!

房子還是那套房子(尤其是二手房),沒有任何變化,憑什麼從200萬漲到500萬?因為有人接盤啊。接盤俠就是財富的轉出方,賣房人就是財富的轉入方。房價上漲因為貨幣超發?貨幣超發也是財富轉移,持有儲蓄存款的人把財富拱手出讓給了持有資產的人。

你的錢被搶劫了、你猛然新增了一大筆債務,你憤不憤怒?所以房價暴漲的結果就是民怨沸騰,再發展下去就影響社會穩定了(你懂的)。

所以,正常的政府必須抑制房價暴漲。當然還有另一層原因,預防暴漲帶來的猝跌所引發的系統性風險——金融危機。

2nd

竟然房價上漲有害,那下跌不就好了嗎?最好能暴跌、猝跌、攔腰跌,跌到腳踝最好了。這樣沒錢人就能買房了、投資客也能抄底撿漏了。

有這種想法的人幾乎都是屌絲。為啥是屌絲?為啥屌絲逆襲難?因為思維上的侷限,就如同井裡的青蛙只看能仰頭看到井口大的藍天。

現在買房的人絕大多數都有銀行貸款——買的房你只掏了個首付,剩餘的錢可都是從銀行借的,你的錢虧沒了好說,可銀行的錢一旦大面積受損,影響的將是整個金融系統、之後會傳遞到整個社會。

銀行的功能是創造信用,你買房沒錢銀行借給你,這錢是憑空創造出來的——這是你的債務,但卻是別人的收入(賣你房的人拿到了這筆錢),是銀行把這筆錢新創造出來的。如果你虧錢破產還不起這筆債務了,但銀行卻要對它創造的這筆錢負責——賣房人是可以隨時提取這筆錢的。

當破產的債務人過多,存款人(賣房人拿到的錢還會以存款的形式放在銀行,準確的說是存在銀行系統內)就害怕銀行破產以至於自己的存款也血本無歸,怎麼辦?抓緊時間去銀行提款啊。於是擠兌來了,這反而加速了銀行的倒閉。這是歷次金融危機(如1929、2008美國金融危機)的原理路徑。

銀行大面積倒閉帶來的後果是什麼?

沒有了貸款、沒有了資金、沒有了信用創造,整個社會就會突然沒錢了。沒錢的後果又是什麼呢?買不了原料、購不了設備、租不了店鋪、支付不了工資……整個社會經濟由此就停滯了啊。

而接下來的後果又是什麼呢?你懂得。

這一切的根源是什麼呢?對了,就是房價下跌,就是房價下跌帶來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一定程度上說,房價下跌帶來的危害遠高於上漲。

所以當下應對房價的最好策略就是穩,這也是樓市調控的目標所在。

3rd

所謂房價平穩,並非“一”字橫盤靜止,而是以目前的房價為標尺上下浮動、小漲小跌,漲跌幅應在10%以內,這是調控的理想目標。當然這是目標,能否實現則是另一回事,這要看政府的管控駕馭能力、要看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情況(如2008年次貸危機/2015年去庫存/中美貿易戰進展/一帶一路推進等),目前看大致都在掌控之中。

如今二線城市、尤其是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其房價收入比已到30、甚至40的水平(可以簡單理解為買一套八九十平的房子,不吃不喝要攢夠三四十年的工資),遠超國際平均水平,泡沫特徵十分明顯。

如何解決?要把房價收入比(即總房價÷年收入)降下來啊,所以除了減分子降房價外,另外的一個方法就是增分母漲收入了。

所以對策也就來了:保持目前的房價穩定,既不暴漲也不猝跌——不再引發新的民怨、也不會引起金融系統性風險,通過提高收入擠壓房價泡沫。

收入如何提高呢?一是通過提高生產率提高居民收入,也就是目前在做的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升級、消費結構升級,通過創造更好更優的商品和服務來提高居民收入(這是最根本的解決方案、也是最完美的狀態)。

另一個就是通過貨幣貶值來對沖掉高房價,讓多發的貨幣流向實體,從而帶來原材料上漲、物價上漲、工資上漲,以此提高居民收入(當然這是不得以的次優選擇)。

資金會向實體流動嗎?信貸會支持實業發展嗎?超發的貨幣再流向資產吹起更大的泡泡咋辦呢?

減稅降費、信貸125指標(現在部分銀行的企業經營貸利率已低於居民消費貸)、社保繳納仍按原標準執行、房地產融資/按揭房貸仍在嚴控……流入實體的資金在疏導引入、湧向地產的資金在被圍追堵截。

我國不同於他國,不要小看政府的管控能力,目前看大致都在掌控之中。

那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4th

我們都是渺小的個體、時代大潮下的小人物,只能順勢而為、不可逆流而動,並要緊跟外部環境的變化適時、適度的調整自己的策略。

剛需/剛改客戶。對剛需/剛改客戶來說,現在就是入手購買的好機會,別總想著抄底撿漏,幾乎沒有人能預測到底、且底部成交的只能是極少的數量。在市場平穩期、尤其是下跌微跌期,反而是挑選談價的好時機,想想2016年瘋狂的時候房子一天一個價,房東頻頻跳價違約、眾人爭搶一套房,遇到好房子也不一定能買到啊。

有人會疑問:買在高點接盤了咋辦?通過以上分析已很明瞭,房價的趨勢就是穩,房價若大幅下跌刺激的政策就會出來,限購、限貸、限售、限融、限商等一系列的政策工具都還沒放出來呢,工具箱裡的刺激牌多得很。

房產投資客戶。不要幻想、最起碼短期內(一兩年內)不要幻想房價會有再次暴漲的可能。在這一原則下,就要更注重房租等現金流收益、而不是房價的差額收益;要根據自己的現金流情況控制債務槓桿,而不是一把梭的加滿槓桿;要使用低成本的資金(利息儘量在8%以內),而不是任何資金(民間借貸/網貸/信用卡分期等)都使用。

房產投資更多的是捕捉結構性的機會:一二手房價倒掛的結構性機會、新房尾盤/開發商年底回款/大項目首期開盤吸引人氣/首付款分期等的結構性機會、二手房東急售/高評高貸低首付等的結構性機會。

當然在這個房價平穩的窗口期內,打造自己的信貸資質(一旦機會出現時能隨時調動一筆資金)、建立房產投資的系統(核資源/信貸資源/中介資源等)就顯得尤為重要,也是長期贏、捕捉下一次機會的關鍵。

安心搬磚、努力工作、平靜生活、享受人生,應是你下一步的重要計劃。這不是很多人朝思暮想、日夜期盼的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