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三四線城市突然進入視野,棚改、房企圈地、調控……

棚戶區改造影響三四線樓市房價

三四線城市棚改,是刺激這一輪三四線城市上漲的根源,也是無數專家預測的滑鐵盧。不過這種一次性的財政刺激的持久性和有效應,能夠持續多久,還需要拭目以待。棚改總有一天要結束,而人口流失持續不斷,現在逢高買入,三年以後怎麼辦。 ​​​​

從城市的基本面來看,部分三四線城市既缺乏產業,又沒有大量人口作為支撐,棚改成為拉動三四線城市需求的重要因素。2017年5月,國務院決定實施第二個3年棚改攻堅計劃,2018-2020年再改造各類棚戶區1500萬套,並確定2018年將開工580萬套。

如此高規模的棚改工作在全國的分佈卻並不均勻,三四線城市佔到近九成。棚改前期主要以實物安置為主, 2014年以來政府大力推進貨幣化安置,即支付拆遷補償款給被拆遷的居民,居民再用這筆資金購置新的住房。可以說,這部分需求在短時間內集中購買,成為推動需求增加的重要力量。

圖:歷年我國棚改規模(萬套)

為啥三四線城市突然進入視野,棚改、房企圈地、調控……

房企在三四線“攻城略地”

三四線房產市場日益升溫,那麼,對於房企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呢?是怎樣影響了它們的佈局計劃?是否獲益更多呢?如果獲益,哪些房企又是其中的大贏家?

首先,從銷售面積來看,2017年的銷售面積主要是三四線城市貢獻的。就地產業整體情況來說,以北上廣深為主的一線城市當月成交面積佔比自2016年以來持續下滑,從5%降至2.2%。二線城市銷量也在下滑,易居統計的32個二線城市住房銷售面積比重從36%降至31%,只有三四線城市的銷售面積佔比在持續上升,600個三四線城市的銷售面積佔比從60%上升至67%的歷史高位。

其次,從整體銷售額來看,據地產諮詢公司易居中國發布的2017年中國房企銷售報告,碧桂園、萬科和恆大位列前三,都在今年突破了5000億元的銷售額。2016年,它們才突破3000億元,一年時間每家都上漲了六成以上。2017年,中國地產前十名的銷售額加起來達到3.2萬億元,較2016年多賣了1萬億元。對於這些業績,較弱二線和三四線城市貢獻度最大,而熱點一二線城市在嚴厲的政策調控下成交規模明顯縮減。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2017年50家百億代表企業佈局在二線及三四線城市業績貢獻佔比分別為61.2%和18.2%,較2016年增長5.4和1個百分點,一線城市則下降6.3個百分點。

樓市調控重點轉向三四線城市

近幾個月來,樓市過熱開始在三四線城市冒頭,而調控的大棒也隨之落下。

價格低、管控松熱錢流向三四線城市

樓市調控的“打擊點”一直在向下轉移:最初,“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出臺了嚴格的政策;近兩年,南京、合肥等二線城市也陸續加入了調控陣營;現在,調控又集中到了三四線城市。

這種轉移一方面體現出之前的調控政策確實有效,就像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數據所反映的,一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降幅擴大,二線城市同比漲幅有所回落。但另一方面,隨著大城市房價調控收緊,相對價格低、管控松的三四線城市成為熱錢流向的“窪地”,新的問題逐漸下沉到三四線城市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