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金庸:寫下浩瀚江湖的他,最悲傷的事,是寧可捨棄整個世界?

少年亡國、青年失怙、中年喪子、晚年無妻,這是過去明代人常講的人生四大悲苦。大俠金庸,一支筆造就了浩瀚江湖,但他自己在50歲之前,其實一直為前三苦所折磨。從這層意義上,他雖半生勞碌終得繁華富麗,但到底還是個苦命人。

談金庸:寫下浩瀚江湖的他,最悲傷的事,是寧可捨棄整個世界?

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俠小說宗師金庸病逝於香江

這其中,最重創他內心的,應該是還是中年時期長子査傳俠的自殺。愛子的突然隕滅,是他此生永遠也是最無法癒合的傷痛,幾乎陪伴著他度完了繁華、多夢而憂戚的餘生。他雖然故作曠達,很少表露心聲,但是翻閱他的散文集,看他和池田大作的訪談,裡面談及此事,雖寥寥數語,還是可以很強烈地感受他的那種喪魂落魄之懷的,胸中猿咽,筆下悲泉,感傷不能往往自禁。

可以說,喪子之困是金庸深邃的情感世界裡最難過的一道關卡,有波峰浪卷之痛,也有肺腸悽然的自我悔恨淤積在裡面。


金庸一生,先後結縭有三任妻子,膝下養育有四個兒女。從現有傳記材料中,我們可以得知,這些子女中,“謝公最小偏憐女”,人之常情,他最疼愛小女兒查傳訥。但是內心最喜歡、最寄予厚望的則是長子査傳俠。而恰恰是這位大兒子掉頭離他而去,以極其慘烈的方式選擇自我了斷。

談金庸:寫下浩瀚江湖的他,最悲傷的事,是寧可捨棄整個世界?

金庸與長子査傳俠、大女兒查傳詩

金庸出生在自南唐以來就以“詩書傳家”號召的海寧查家,應該也有培養文化繼承人的情結吧,子女都以“傳”作輩記,大概也可見端倪。而長子査傳俠也確實曾讓他非常欣慰:查傳俠才智最聰穎,11歲便開始發表文章,稍稍成人就以優異成績考取哥倫比亞大學,金庸是把他作為接班人培養的,和他感情也最深。

其餘,像次子查傳倜,雖然長相最像金庸,但自小頑皮,不好讀書,“最念念不忘的還是吃”,金庸對他素來比較失望;大女兒查傳詩則幼時打針導致雙耳失聰,幼女查傳訥愛的只是藝術,都才情差強,且畢竟只是“女流”,也確實沒有一個或在“文史風流”、或在“記問之學”、或在“殘叢小說”之業上,可以接過他的江湖旗幟,克紹箕裘,揚名顯親。

所以,當1976年10月,他19歲的大兒子查傳俠跳樓自殺身亡的消息,從美國傳來時,他晚年還念茲在茲說,“這對我真如晴天霹雷,我傷心得幾乎自己也想跟著自殺”。這件事對他最直接的影響,其一,是從此他沉迷於佛教,購買了全香港最齊全的佛教書籍,餘生所有閱讀時光幾乎都放置在這些佛法上,以求心理解脫;其二,這一變故也成為他與第二任妻子朱玫從不睦到破裂的導火素:巨大的喪子之痛,使得二人都斷定對方該為孩子的死負責,隔閡越積越深,至死都無從化解。

談金庸:寫下浩瀚江湖的他,最悲傷的事,是寧可捨棄整個世界?

金庸與前後三任太太及子女

查傳俠的尋思碎糜,可說是繼青年喪父之後,金庸生命中最痛難言述之事。一個功成名就、正準備“屏除絲竹入中年”的大文豪,猛然地從刀光縹緲的江湖墜到鐵硬的現實谷底,此後的心靈寄託,反是“一佛一世界”了。


查傳俠的不辭永別,“魄散珠胎沒”,金庸的心情除了痛苦之外,其實還有一份難以自恕的自責在。因為查傳俠這麼決絕,除了個人感情因素之外,父母的關係不和確實也是催化劑。

有關查傳俠自殺之因,傳的最多的是與他父母離婚有關。但從學者傅國湧《金庸傳》按察是不大準確的,因為他1976年10月去世時,金庸還沒和他母親朱玫離婚,只是關係不好。但現有的材料也基本都支持這一斷論:一方面,當時年僅19歲的查傳俠,會選擇離開人世,最直接的動因,應該還是與自身的感情問題有關——和在美的女友生了很多矛盾,某次吵架一時想不開,竟以跳樓身亡!

另外一方面,則是無法否認說,悲劇的產生和金庸夫婦後來的感情生變確實有關:1970年代,隨著《明報》王國的日漸成功,金庸的婚姻也出現了裂痕。我過去看過一篇有關金庸的訪問,據金說朱玫這人性格不好,金庸覺得難以和她相處,並在失意的狀態下,和當時16歲的服務員林樂怡暗生情素。

談金庸:寫下浩瀚江湖的他,最悲傷的事,是寧可捨棄整個世界?

2011年金庸與小女兒查傳訥在香港

另據傅國湧《金庸傳》隻言片語的暗示,大意是說當時在美留學的查傳俠,得知此事,曾非常傷心,也曾多次嘗試勸說父母,但都無力改變這個事實。當他自己的感情也出現問題時,青春期的衝動在多方刺激下,不假思索地作了傻事。

也就是說,查傳俠的自殺,金庸的婚變即便不是主因,也是推向因素,也因此讓他終身都更無法出離此殤逝的心理摧折。


若要從更深的層面去討論、去檢討這起悲劇的話,顯而易見,金庸也許是個百年難得一遇的武俠小說天才、報業奇傑、商業鉅子,但是他確實無法說是一個稱職的父親。

他的一生,在徹底賣掉《明報》隱退之前,作為一家之主,他的丈夫與父親角色其實一直都是缺失的。他從1956年生下長子查傳俠後陸續育有三子女,但是從1955年的《書劍恩仇錄》開始,到最後1972年《鹿鼎記》停筆完結,他幾乎所有的作品全都是諸兒女出生、長大成人的時候完成的,期間還要每日忙於社交、寫社論、管理公司等等,根本沒有什麼間隙和子女交流,幾乎一概都委任妻子朱玫照料,要說他是個好丈夫、是個好爸爸,是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

談金庸:寫下浩瀚江湖的他,最悲傷的事,是寧可捨棄整個世界?

金庸在接受採訪中首次開腔談及自殺長子

而且,從他的身世推測,他大概一直都懵懂於如何做一名父親吧。他自身也是在父親缺失的環境中長大成人的:他爹查樞卿常年在外做生意,而金庸很小就離開家門到嘉興、南京等地讀書,而後又是兵荒馬亂與父親家人暌隔兩地。成年後,解放了,總可以團聚吧,其父又不幸慘死。金庸的一生基本是在缺乏父愛更缺乏父親垂範的陰影中成長起來的,也所以有人說閱便金庸的作品,會發現一個有趣的規律,即他小說中的男主角清一色出身很慘,要麼死爹要麼根本沒爹,所有人都在找爹,楊過找爹,喬峰找爹,段譽找爹,虛竹找爹,石破天找爹,張無忌找義父。

可以說,父子之情的表達,與父子相處的方法,對於金庸來說,大概既是悲苦的,也是迷惘的,更是很陌生的吧。他自己的經歷,影響了他的寫作習慣,影響了他筆下的每一個角色,也多少不經意中間接促成了後來他長子濺血危樓的慘劇吧。


有人的人生,五蘊皆空,觸目是傷;有人的人生,人來人往,只道日常。

過去讀《神鵰俠侶》裡,看到第一回“風月無情”,開篇講李莫愁與武三通在嘉興南湖,聽採蓮女笑唱歐陽修的名句“風月無情人暗換,舊遊如夢空腸”,常常感慨,以為這句彷彿是寫盡金庸自己的情感世界。

太深情的人,往往日子都不會好過。不懂得頹然扔開痛苦,也放不下。作為小說家的金庸,體現在作品中的理想世界是如此綺麗,他心中的情義是如此綿長,他筆下的江湖父子兒女又是這樣的心腸依依,但他自己的真實生活,卻是多少有點背道而馳的。長子的死,更讓他後半生永遠哀樂交纏,似乎更寧願踱進佛經華藏世界之海中,靠著幻覺自我安慰。

談金庸:寫下浩瀚江湖的他,最悲傷的事,是寧可捨棄整個世界?

創造也帶走一個江湖的金庸

也許就如他自述的,“人生就是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只是,說完這些往事,也不知道該為他悲傷呢,還是該數落他幾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