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光劍影:去刀剪劍博物館尋找「武俠風」江湖~

刀光剑影:去刀剪剑博物馆寻找“武侠风”江湖~

刀和劍

每個人都非常熟悉

誰少年時候沒做過幾場“武俠夢”呢?

刀剪劍博物館

刀,是鳴鴻,是青龍偃月,劍,是干將莫邪,是泰阿魚腸,每一個名字都激盪著翻雲覆雨的英雄豪情。

至於剪刀,就更加常見了。日常生活中,哪個家庭離得開這件精巧的器具?

一個是自帶傳奇色彩的神兵利器,一個是平平無奇的生活必需品,在拱墅,卻有一家博物館把刀劍和剪刀聯繫在了一起,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呈現了技術與藝術的完美融合。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中國刀剪劍博物館,看看剪刀、刀、劍能組合出什麼樣的故事。

刀光剑影:去刀剪剑博物馆寻找“武侠风”江湖~

中國刀剪劍博物館是拱宸橋畔博物館群中較為特殊的一個,它通過多角度、多元化的方式,介紹和展現刀剪劍“物開一刃為刀,兩面開刃為劍,雙刀相交為剪”的獨特文化。在保存非物質文化的基礎上,它更注重挖掘物背後的精神世界。比如,通過干將鑄劍場景的復原,配合青銅鑄劍流程模型,使觀眾瞭解青銅鑄劍的流程的同時,瞭解鑄劍背後的故事,感受鑄造一把好劍對於鑄劍師來說是何其重要。通過館內藏品的展出,遊客也對杭州的剪刀文化、刀劍文化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一部刀劍編年史

圓你青春年少時的江湖夢

刀光剑影:去刀剪剑博物馆寻找“武侠风”江湖~

來到刀剪劍博物館,首先當然要看一看有關刀劍的歷史。博物館收藏了很多經典藏品,比如鑲綠松石的青銅劍、酷似傘形的宋代偃月雙刀、花紋很好看的清代佩刀、形似鳥狀的寶石柄短刀、很有民族特色的藏刀,還有人們所熟知的鐵皮剪、瑞士軍刀等等,這些刀劍共同構築出了一個由古到今的真江湖。

刀光剑影:去刀剪剑博物馆寻找“武侠风”江湖~

當然也有很多吸引眼球的藏品。比如一把來自秦朝的劍,足足有一米多長,讓人忍不住腦補,它的主人一定是位高大魁梧的將領;隋唐的劍要精緻很多,劍柄和劍鞘上都雕刻了精細的花紋,濃濃的盛世氣象透過一把劍就能感受到;而來自戰鬥力爆表的元代的刀劍,大多采用彎曲的設計,重心更靠前,揮舞起來更具殺傷力。

刀光剑影:去刀剪剑博物馆寻找“武侠风”江湖~

在這麼多刀劍面前,心懷江湖夢的你是不是手癢難耐?在刀剪劍博物館,還設有互動小遊戲,遊客可以實際感受一下每一把刀的重量。親自上陣之後才知道,這些看似輕巧的刀劍,要提起來揮灑自如甚至上陣殺敵,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就的!

“杭州符號”張小泉剪刀

一個延續三百多年的傳說

刀光剑影:去刀剪剑博物馆寻找“武侠风”江湖~

在刀剪劍博物館的剪刀部分,王麻子和張小泉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主角。這一南一北的生意大家,幾乎串聯起了尋常百姓對於剪刀的全部認知。

“青山映碧湖,小泉滿街巷。”這句話很多杭州人都聽過,裡面說的“小泉”就是“杭剪”中最負盛名張小泉剪刀。張小泉剪刀已經有三百多年曆史,傳說是曾被乾隆看中後成為宮廷御用的剪刀。20世紀初,張小泉剪刀在萬國博覽會上獲獎,從此名揚海內外。

刀光剑影:去刀剪剑博物馆寻找“武侠风”江湖~

傳統民用剪刀是張小泉的起家產品,它有“信花、山郎、五虎、圓頭、長頭”五款。張小泉傳統制剪共有72道工序,其複雜嚴苛,是鑄就百年品質的基石。而關於張小泉剪刀,還流傳著一段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

刀光剑影:去刀剪剑博物馆寻找“武侠风”江湖~

傳說離張小泉家裡不遠處有一口一眼井,井水清冽甘甜,附近的人家都靠這口井裡的水生活。有一天,井裡面來了兩條烏蛇,人們不敢靠近,頓時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水源。年輕的張小泉勇敢地除掉了毒蛇,毒蛇的身體變成了兩塊質量奇好的烏鐵。張小泉忽然靈機一動,在蛇頸相交的地方安上一枚釘子,把蛇尾打造成把手的樣子,又把蛇頸上面的一段鐵敲扁,磨得非常鋒利。他拿起來試了試,還挺方便的,比刀子還得勁兒,於是給這種工具起名叫剪刀。

刀光剑影:去刀剪剑博物馆寻找“武侠风”江湖~

傳說是否真實已經不可考了,但張小泉這個名字和他所製造出來的精美剪刀,卻一代代流傳了下來。在如今的刀剪劍博物館裡,我們可以看到百餘款不同的張小泉剪刀,感受“浙江製造”的精緻與考究。

與博物館相約,亦如與一段塵封的老故事相約。炎炎夏日裡,不如漫步在這片技術與藝術並存的天地裡,於刀光劍影中,領略江湖之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