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光剑影:去刀剪剑博物馆寻找“武侠风”江湖~

刀光剑影:去刀剪剑博物馆寻找“武侠风”江湖~

刀和剑

每个人都非常熟悉

谁少年时候没做过几场“武侠梦”呢?

刀剪剑博物馆

刀,是鸣鸿,是青龙偃月,剑,是干将莫邪,是泰阿鱼肠,每一个名字都激荡着翻云覆雨的英雄豪情。

至于剪刀,就更加常见了。日常生活中,哪个家庭离得开这件精巧的器具?

一个是自带传奇色彩的神兵利器,一个是平平无奇的生活必需品,在拱墅,却有一家博物馆把刀剑和剪刀联系在了一起,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进中国刀剪剑博物馆,看看剪刀、刀、剑能组合出什么样的故事。

刀光剑影:去刀剪剑博物馆寻找“武侠风”江湖~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是拱宸桥畔博物馆群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它通过多角度、多元化的方式,介绍和展现刀剪剑“物开一刃为刀,两面开刃为剑,双刀相交为剪”的独特文化。在保存非物质文化的基础上,它更注重挖掘物背后的精神世界。比如,通过干将铸剑场景的复原,配合青铜铸剑流程模型,使观众了解青铜铸剑的流程的同时,了解铸剑背后的故事,感受铸造一把好剑对于铸剑师来说是何其重要。通过馆内藏品的展出,游客也对杭州的剪刀文化、刀剑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部刀剑编年史

圆你青春年少时的江湖梦

刀光剑影:去刀剪剑博物馆寻找“武侠风”江湖~

来到刀剪剑博物馆,首先当然要看一看有关刀剑的历史。博物馆收藏了很多经典藏品,比如镶绿松石的青铜剑、酷似伞形的宋代偃月双刀、花纹很好看的清代佩刀、形似鸟状的宝石柄短刀、很有民族特色的藏刀,还有人们所熟知的铁皮剪、瑞士军刀等等,这些刀剑共同构筑出了一个由古到今的真江湖。

刀光剑影:去刀剪剑博物馆寻找“武侠风”江湖~

当然也有很多吸引眼球的藏品。比如一把来自秦朝的剑,足足有一米多长,让人忍不住脑补,它的主人一定是位高大魁梧的将领;隋唐的剑要精致很多,剑柄和剑鞘上都雕刻了精细的花纹,浓浓的盛世气象透过一把剑就能感受到;而来自战斗力爆表的元代的刀剑,大多采用弯曲的设计,重心更靠前,挥舞起来更具杀伤力。

刀光剑影:去刀剪剑博物馆寻找“武侠风”江湖~

在这么多刀剑面前,心怀江湖梦的你是不是手痒难耐?在刀剪剑博物馆,还设有互动小游戏,游客可以实际感受一下每一把刀的重量。亲自上阵之后才知道,这些看似轻巧的刀剑,要提起来挥洒自如甚至上阵杀敌,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

“杭州符号”张小泉剪刀

一个延续三百多年的传说

刀光剑影:去刀剪剑博物馆寻找“武侠风”江湖~

在刀剪剑博物馆的剪刀部分,王麻子和张小泉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这一南一北的生意大家,几乎串联起了寻常百姓对于剪刀的全部认知。

“青山映碧湖,小泉满街巷。”这句话很多杭州人都听过,里面说的“小泉”就是“杭剪”中最负盛名张小泉剪刀。张小泉剪刀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传说是曾被乾隆看中后成为宫廷御用的剪刀。20世纪初,张小泉剪刀在万国博览会上获奖,从此名扬海内外。

刀光剑影:去刀剪剑博物馆寻找“武侠风”江湖~

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有“信花、山郎、五虎、圆头、长头”五款。张小泉传统制剪共有72道工序,其复杂严苛,是铸就百年品质的基石。而关于张小泉剪刀,还流传着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刀光剑影:去刀剪剑博物馆寻找“武侠风”江湖~

传说离张小泉家里不远处有一口一眼井,井水清冽甘甜,附近的人家都靠这口井里的水生活。有一天,井里面来了两条乌蛇,人们不敢靠近,顿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水源。年轻的张小泉勇敢地除掉了毒蛇,毒蛇的身体变成了两块质量奇好的乌铁。张小泉忽然灵机一动,在蛇颈相交的地方安上一枚钉子,把蛇尾打造成把手的样子,又把蛇颈上面的一段铁敲扁,磨得非常锋利。他拿起来试了试,还挺方便的,比刀子还得劲儿,于是给这种工具起名叫剪刀。

刀光剑影:去刀剪剑博物馆寻找“武侠风”江湖~

传说是否真实已经不可考了,但张小泉这个名字和他所制造出来的精美剪刀,却一代代流传了下来。在如今的刀剪剑博物馆里,我们可以看到百余款不同的张小泉剪刀,感受“浙江制造”的精致与考究。

与博物馆相约,亦如与一段尘封的老故事相约。炎炎夏日里,不如漫步在这片技术与艺术并存的天地里,于刀光剑影中,领略江湖之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