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傳奇帝王(下),昨天說了前五位帝王,今天說後五位

翻開卷帙浩繁的中外史冊,往那風口浪尖上看,不難發現帝王這一至尊人群。居神壇之上,他們為萬人敬仰;走下神壇,他們也跟普通人一樣,歷盡人間悲歡。在時間長河的潮起潮落間,他們不僅勾勒出歷史興衰起伏的輪廓,而且演繹著自己的人生傳奇。今天我們說一說世界十大傳奇帝王,昨天先說了前五位帝王,今天說一說後五位。

世界十大傳奇帝王(下),昨天說了前五位帝王,今天說後五位

1、俄國帝國之父-彼得大帝彼得大帝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他繼位後積極興辦工場,發展貿易,發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業,同時改革軍事,建立正規的陸海軍,加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繼而發動了戰爭,奪得波羅的海出海口。可以說,近代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史無不源於彼得大帝時代。彼得大帝的健康狀況本來相當好,但他那超出常人的活動,夜以繼日的工作,過度的貪杯,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晚年的彼得,心力交瘁,變得不愛與人來往而且容易動怒。他常常一個人幾個小時凝然不動地呆坐,也許是在考慮自己為之奮鬥終生的事業該交給誰吧。

世界十大傳奇帝王(下),昨天說了前五位帝王,今天說後五位

2、最虛偽的"開明君主"-葉卡捷玲娜二世在俄羅斯帝國曆史上,只有兩個皇帝獲得了“大帝”的名號:一個是帝國奠基人彼得一世,另一個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統治時間持續了近35年,整個十八世紀後半期的俄羅斯就是她的歷史活動舞臺。進入葉卡捷琳娜時代,俄羅斯跨進了世界列強行列,並因積極干預歐洲事務被稱作“歐洲憲兵”。俄羅斯在十九世紀的強勢,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葉卡捷琳娜時代奠定的基礎。其後來者,包括葉卡捷琳娜的兒子保羅一世、孫子亞歷山大一世,此後的亞歷山大二世、尼古拉一世、亞歷山大三世和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等六位皇帝,在治國政績上無人能出其右。葉卡捷琳娜二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強化了國家政權,將農奴制推上了發展頂峰。在她在位期間,俄羅斯領土得到了極大的擴張,在這方面的主要成就就是將克里木半島和黑海沿岸的土地併入版圖,俄羅斯還參與瓜分了波蘭,兩次發動對土耳其的戰爭,均以輝煌的勝利告終。在這一時期,俄羅斯在南方得到了極大擴張,沙俄勢力跨過了高加索山。

世界十大傳奇帝王(下),昨天說了前五位帝王,今天說後五位

3、他是征服者他是戰神-拿破崙拿破崙有著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從土倫戰役到滑鐵盧戰役的23年期間,親自指揮各大戰役近60次,其中50餘次勝仗,小戰役數不勝數。他多次在國內外擊退反法聯盟的入侵和鎮壓反動勢力的叛亂,進行七次與反法聯盟的戰爭,在軍事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他持續不斷的對外擴張打破了歐洲各國的權力均衡,沉重反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制度,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維護了資產階級的利益。雨果:失敗反把失敗者變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彷彿比立著的拿破崙還要更高大些。拿破崙是戰爭中的米開朗琪羅。他是重建廢墟的宗師巨匠,是查理大帝、路易十一、亨利四世、黎塞留、路易十四、公安委員會的繼承者,他當然有汙點,有疏失,甚至有罪惡,就是說,他是一個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莊嚴的,在汙點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惡中也還是有雄才大略的。

世界十大傳奇帝王(下),昨天說了前五位帝王,今天說後五位

4、日不落帝國的象徵-維多利亞女王是英國曆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君主,僅次於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在位時間長達64年。她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女王。她是喬治三世國王的親孫女,愛德華王子與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一世的姐姐維多利亞公主的獨生女,其父愛德華王子英年早逝,維多利亞一直被親舅舅利奧波德一世撫養到十八歲。伯父威廉四世駕崩後,維多利亞公主即位為王。她在位的期間(1837年―1901年)是英國最強的"日不落帝國"時期。她在位時期,英國曆史上稱為"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加大殖民擴張,在一定範圍內建立和佔領了很多殖民地。她在位的幾十年正值英國自由資本主義由方興未艾到頂尖、進而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時期,經濟、文化空前繁榮,君主立憲制得到充分發展,使維多利亞女王成了英國和平與繁榮的象徵。

世界十大傳奇帝王(下),昨天說了前五位帝王,今天說後五位

5、大和民族的改革家-明治天皇"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縱觀明治天皇從繼位、維新、對外戰爭,發展資本主義到資本主義在日本最後確立的歷史,不能不說作為本來是封建諸侯的明治天皇在繼位之後,順應了歷史的發展,"準確而及時地"掌住了日本國家的航舵,使其不僅擺脫了落後和民族危機的局面,而且迅速地成為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難怪日本人把明治天皇統治的時間稱之為"明治中興"。所以明治天皇在日本和世界歷史上的進步作用是應該一肯定的。當簇他那種窮兵贖武的對外擴張侵略政策,只能給日本人民和他國人民帶來慘重的戰爭災難,這些則是明冶天皇曆史性的罪惡 。

世界十大傳奇帝王(下),昨天說了前五位帝王,今天說後五位

明治天皇在位期間,擴軍備戰,推行軍國主義道路。從19世紀80年代起,日本以中國為假想敵,不斷進行擴軍備戰。在天皇的支持下,到1893年,陸軍總兵力達到23萬人。海軍已有大小艦艇55艘,總噸位達7萬多噸。隨著軍費開支的逐年增多,日本議會不斷有人反對。明治二十六年(1893年)的第四屆議會再次削減海軍軍費,明治天皇便自己拿出30萬元,又要文武官員在6年內交納其俸祿的十分之一,以彌補建造軍艦的不足費用。此後日本於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戰勝了中國,確立了自己在東亞的霸主地位。十年後,於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又通過日俄戰爭打敗俄國,使自己正式跨入了帝國主義國家的行列,成為了世界性的大國。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日本又正式吞併了朝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