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年伊始,債市“驚雷”不斷 10家上市公司存違約風險

2019新年伊始,債市就“驚雷”不斷。1月22日,永泰能源表示,公司未能按期償付“18永泰能源CP001”債券本息;寧夏寶塔石化集團有限公司發公告表示中期票據“14寧寶塔MTN001”的本息償付存在不確定性。

據統計,年初至今已有涉及8家公司的11只債券出現實質性違約,違約金額達78億元。多位市場人士表示,與2018年相比,2019年信用債市場的違約案例有進一步增加的風險。

與非上市公司相比,上市公司債券違約帶來的影響更大。2018年曾有15家上市公司出現債券違約,2019年已有3家上市公司,包括金鴻控股、康得新、永泰能源債券出現違約,違約金額分別為8億元、15億元和10億元。未來還有哪些上市公司暗含違約風險,經過梳理發現,有10家上市公司發行的21只低評級高危債違約風險較大,涉及資金170億元。

債市“雷聲”不斷

1月22日晚間,兩家公司幾乎同時發佈公告。永泰能源發公告稱,“18永泰能源CP001”應於2019年1月22日兌付,由於發行人流動性緊張,截止兌付日日終,公司未能按照約定足額償付債券本息。

另一家寧夏寶塔石化集團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受公司主體評級下調影響,同時由於公司流動性緊張,雖多方渠道籌措資金,但截至目前“14寧寶塔MTN001”的兌付資金尚未落實,導致該中期票據2019年1月29日本息償付存在不確定性。

據統計,截至2019年1月22日出現實質性違約的11只債券,涉及8家公司,7家為民營企業,1家央企。這11只債券最早的發行於2016年1月,最晚的發行於2018年4月。發行債券籌集的資金多用於償還過往的欠債,即“借新還舊”。譬如河南眾品食品有限公司發行的公司債“16眾品02”,所籌集的5億元擬全部用於償還公司債務。再如,新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行的私募債“16新光01”,所籌集的15億元用於償還金融機構借款,剩餘資金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光大證券債券分析師張旭、劉琛指出,2018年以來金融嚴監管疊加政府債務嚴監管,對企業的經營和融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部分企業大量融資,負債擴張較為激進,然而該模式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無法複製。債務到期時外部環境的變化使得企業資金週轉困難,2018年債券集中違約的現象較為嚴重。

回顧過往,2015年至2017年各年度違約債券多則56只,少則25只,違約金額在115億元至400億元之間;然而,2018年債券違約數量增長到124只,涉及金額超過1200億元。

根據中金公司的測算,2019年全部非金融類信用債總到期量將超過6萬億,相比2018年5.34萬億元的總到期量增加10%~15%左右。從付息金額來看,2019年內信用債實際付息金額相比2017年、2018年還會更高,另外還有約1.9萬億債券將進入回售期。

10家上市公司存違約風險

據統計,有27家公司發行的64只低評級、高危債違約風險較高,涉及金額440億元。其中包括10家上市公司,除永泰能源、康得新之外,還有銀億股份、華業資本、北訊集團、雛鷹農牧、宏圖高科、ST中安、*ST柳化和印紀傳媒。此10家上市公司發行的低評級高危債共計21只,涉及資金約170億元。

在10家上市公司中低評級、高危債規模最大的為永泰能源,涉及資金43億元,其次為雛鷹農牧,涉及資金23億元。業績多數較差:2018年前三季度其中有6家上市公司出現虧損,其中雛鷹農牧虧損8.7億元,印紀傳媒虧損6.4億元、宏圖高科虧損3.5億元。而盈利最多(2018年前三季度歸母淨利達22億元)的康得新也正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一旦出現債務違約,將對上市公司產生較大影響。自1月15日以來康得新已有2只債券構成實質性違約,共計超過15億元。在債務違約的風口,康得新又自曝存在被大股東康得集團佔用資金的情況,此種情況已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債務違約後部分債權人已凍結康得新22個銀行賬戶,其中涉及5個主要銀行賬戶,造成其股票觸發其他風險警示情形。1月23日起,康得新淪為ST股。

債券違約也會波及上市公司的股價,必定會給股票投資者帶來影響,據統計,這10家上市公司股東戶數共計85萬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