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唐朝大诗人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和除三害的周处有一比

前言:

唐朝是诗歌的王朝,因为进士科必考诗赋,所以准备作官的读书人无一不是诗人。但是也有例外,有些人天生就是当官的身份,即使不读书也能当官,例如清朝的纳兰容若,比如唐朝的韦应物。

韦应物是一个挺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年轻时候是个官二代,汉唐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谚语,可见韦姓的出身之高贵。韦应物有点像清朝的才子纳兰容若,很自然的成为了皇宫中的年轻侍卫。但是韦应物不像纳兰那样从小饱读诗书,他的经历有点像《世说新语》中的三害之一周处。

作为唐玄宗的侍卫,安史之乱时,皇帝逃跑却没有带着他。”憔悴被人欺“的韦应物中年开始折节读书,纨绔子弟后来成为了唐朝时的一流诗人,竟然吟出了"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从韦应物的诗中,能够看到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简直判若两人。

这个唐朝大诗人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和除三害的周处有一比

一、 《逢杨开府》中的少年无赖韦应物

杨开府履历不详,是一位知道韦应物少年时情况的老朋友,韦应物故友重逢,有所感慨写下了这首诗,记录了自己少年时期的荒诞和中年以后的际遇。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

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

这是一首自传式的古体诗,韦应物记载了自己年轻时的所作所为:”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樗蒲是一种赌博,白天赌博晚上美女相伴,还是偷偷摸摸用了一个”窃“字。韦应物自己倒也知趣,给自己的评价是:“无赖恃恩私。”

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被称为三害之一,等同于水中的恶蛟、山中的猛虎。后来周处杀虎斩蛟,改过自新。陆云曾经劝他:“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周处后来战死沙场留名于青史。

而当年“一字都不识”的韦应物,在安史之乱以后,终于知道“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没想到竟然成了唐朝山水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个唐朝大诗人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和除三害的周处有一比

二、唐诗三百首里的折腰体七绝《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大概是韦应物最著名的作品了,被收录进了《唐诗三百首》,成为《唐诗三百首》中少见的出律的七绝。2、3句失黏,这种诗被称为折腰体。

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被其“恬淡闲雅”的诗风所折服,同时有人认为这首诗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但是也有人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几十年后的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特别指出了韦应物的诗”才丽之外,颇近兴讽“。

看过此诗再回想其“身作里中横”少年时代,很难想象一个人的修养会有如此的转变。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传统的诗教之风对于国人的改变可见一斑。

这个唐朝大诗人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和除三害的周处有一比

三、为什么会得到白居易的赞赏

白居易有一个著名的理论: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段话是写给元稹的一封信里,就是著名的《与元九书》 .

在这封信里,白居易还专门提到了一个诗人,用以作为自己诗论的依据。这个人竟然就是韦应物。信中写到:

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人始贵之。

韦应物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他(737~792)比白居易(772年-846年)早生四十余年,白居易进士及第的那一年(806年),韦应物已经过世十几年了。

信中“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的评价极高,白居易还记载了“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可见韦应物的声名和很多诗人差不多,在世时名声不甚显赫,但是对于后辈的白居易影响颇深,成为元白新乐府运动中的文化前辈。

白居易所看重的诗韦应物“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他认为自己和韦应物一样,当时的人并不理解自己:

“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

意思是,我白居易引以为傲的讽喻、闲适诗世人不爱,喜欢的却是我的”杂律诗与《长恨歌》“一类。时人之所看重的,却是我白居易所轻视的,因此白乐天对于诗中”颇近兴讽“韦应物有英雄相惜之感。

这个唐朝大诗人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和除三害的周处有一比

四、韦应物收录于《唐诗三百首》诗篇

韦应物在《全唐詩》存诗10卷,留下了几百首作品。现代人已经不需要学习作诗了,所以很多人学诗基本局限在课本和唐诗三百首,韦应物在这本清朝人编写的诗选中也是曝光率极高的人物,他为现代人所熟悉,唐三百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五言绝句有:秋夜寄邱员外;七言绝句有:滁州西涧;五言律诗:淮上喜会梁州故人、赋得暮雨送李曹;七言律诗有:寄李儋元锡;五言古诗有:送杨氏女、长安遇冯著、夕次盱眙县、东郊、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寄全椒山中道士。

这里录一首押入声韵的古体诗, 《寄全椒山中道士_》: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这个唐朝大诗人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和除三害的周处有一比

结语

王孟韦柳被称为唐朝四大山水诗人,韦应物和王维、孟浩然、柳宗元被后人相提并论,并且其”兴讽“的特点也得到白居易的赞赏,对于半途出家的学诗人是一个莫大的鼓励,入门不在早晚,修行还看个人。

下面这些警句节选自韦应物唐诗三百首的诗中,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说上句的话估计不少人能说出下句: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老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