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治乱循环之路:五胡十六国时代,埋下中国再次统一伏笔的历史一页

导语

三国时代,魏、吴、蜀鼎立的结果,是司马家捡到便宜,晋武帝司马炎篡位而建立了晋朝。大部分的胡人,包括南匈奴、鲜卑、氐、羌等部族,在三国时代都得到生息调养,渐渐恢复活力,不过因为西晋武力强大,因而都乖乖臣服,不敢随便挑衅。下面解析五胡十六国时代,埋下中国再次统一伏笔的历史一页。

治乱循环之路:五胡十六国时代,埋下中国再次统一伏笔的历史一页

一、胡人复起

当年被安置在并州的南匈奴五部居住日久,因为"昭君和番"的历史,自认为是汉皇朝的外孙,干脆改姓为刘。南匈奴有一位刘渊,能文能武,而胸有大志,是新一代的杰出人才。当时晋朝的大臣们对刘渊有两派极端的看法。一派认为刘渊有文武长才,朝廷应该多加利用;另一派认为刘渊是胡人,非我族类,将来对晋朝威胁太大,所以劝晋武帝要借机将刘渊除掉。晋武帝采纳前者的意见,任命刘渊为匈奴北部都尉;后来又拔升他为匈奴五部大都督。刘渊因而成为南匈奴的领袖。

鲜卑的首领拓跋力微统率三十六个部落,控制了大部分的塞外草原。拓跋力微死后,鲜卑曾经一度因内部纷争而中衰,拓跋力微的小儿子拓跋禄官却能再起,并拥有四十万铁骑,实力强劲。

治乱循环之路:五胡十六国时代,埋下中国再次统一伏笔的历史一页

国画中的昭君出塞

在辽西地方也有一个强大的鲜卑慕容部,其首领慕容廆是一代雄杰。慕容廆率众东伐扶余,逼扶余王依虑自杀。依虑的儿子向晋朝的东夷校尉何龛求救,何龛于是率大军击败慕容廆,重建扶余国。慕容廆吃了败仗,自认为还不是晋朝的对手,就投降了,受封为鲜卑都督。

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司马衷于290年继位。晋惠帝六年,秦州、雍州(即关中地区)的匈奴、氐人和羌人一起叛乱,推氐人的领袖齐万年为首,自称皇帝。晋朝派周处为将军以讨伐齐万年

周处就是中国民间流传的故事"除三害"的主角。这故事说他年轻时胡作非为,是乡里人眼中的三大害之一,比另外两害北海蛟龙和南山猛虎还要可怕。后来他得知家乡的老百姓竟为了躲避他而纷纷携家逃难,顿时悔悟,于是提刀为乡民除去另外两害,然后离开家乡去从军。实际上周处真有其人,而文武双全,出仕为官,但因为人刚正不阿,得罪了很多权贵。他所得罪的皇亲国戚恨不得置他于死地,因而推荐他带兵剿寇,让他以五千兵马面对齐万年的七万叛军。周处明知必死而仍然前往,但箭弩不继,援兵不来,战到力尽而死。晋朝放任骄贵的皇亲国戚在关中胡作非为,因而齐万年之乱越闹越大,经过四五年才终于被剿灭。

治乱循环之路:五胡十六国时代,埋下中国再次统一伏笔的历史一页

晋惠帝画像

二、《徙戎论》

当年曹操准许南匈奴五个部落从关外迁徙到长城内,居住在并州各个郡;又逼令氐人搬迁到关中及陇右地区。羌人幸而在东汉末年的大屠杀中浩劫余生,也逐渐在河套及湟水流域安顿下来。鲜卑人与曹魏、西晋相安无事,也越住越靠近长城来。胡人与汉人杂居的情形越来越普遍,而胡、汉语言不通,习俗不同,双方发生摩擦纠纷及族群对立情形越来越严重。魏、晋两朝的地方官有许多是贪赃枉法,或是歧视胡人,因而民变不断地爆发。

晋朝有识之士对此现象开始担忧。侍御史郭钦曾经上书给晋武帝,奏章上说:

戎狄强悍,自古是祸患的来源。从曹魏以来,西北诸郡,甚至靠近京城的地方都有戎狄迁入居住。现在他们虽然都乖乖顺从,但是百年以后万一有战乱发生,胡人的骑兵从平阳、上党等地不用三天就可以抵达京城和全国重要州郡,危险万端。应该趁现在刚刚平定孙吴,谋臣猛将仍多,国家强盛的时候,逐渐将各郡杂居的胡人迁移到边关之外。如此才有里外之防,这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策略。

晋武帝自恃国强民富,对郭钦的建议完全没放在心上。当时国家太平,士大夫生活奢侈,争相炫耀竞争,其中以石崇为最。据说石崇到另一个官员王恺家去,看见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便把珊瑚树打碎。王恺大怒。石崇说:"我马上还你一株。"于是命令左右回家把六七株珊瑚树都搬来,每株都比王恺的珊瑚树大,高三四尺。这些人不避忌讳,引导社会走向奢靡的风尚。西北各州生活贫困的胡人看在眼中,心里更是不能平衡。齐万年之乱正是一个大警讯。

齐万年之乱平息之后,有一个大臣江统上书

《徙戎论》给晋惠帝,内容和郭钦所提出的意见几乎是完全一样的。江统建议将关内的氐、羌和匈奴人,总共约一百万人,全部都迁回原先居住的塞外。晋惠帝仍然没有采纳他的建言。一场大灾难于是乎无法避免,而当时也没有人会预料到这场灾难竟会来得如此的迅速,结果竟是如此的凄惨。

治乱循环之路:五胡十六国时代,埋下中国再次统一伏笔的历史一页

战乱景象

三、八王之乱

晋武帝认为自己的家族如此容易就能篡位而建立晋朝,是因为曹魏皇室太过于孤立。因此他即位后就大封十七个叔叔或弟弟为王。这些封王的宗室贵族个个都拥有数万兵马,并且可以自行任命官吏。晋朝等于是国中有国。

晋惠帝司马衷智力低下而懦弱无能,从一件小事便可看出端倪。当时关中各地因为战乱而有百姓饿死。晋惠帝听说之后,竟说:"这些百姓为什么不喝肉粥呢?"这样的皇帝所娶的皇后贾氏却是极为强悍,并且有强烈的权力欲望。贾后操纵晋惠帝,一如傀儡,并且和楚王司马玮合谋,连续杀害太后、两个宗室藩王,又毒杀了太子司马遹。太子之死引爆了一连串严重的流血政变。

治乱循环之路:五胡十六国时代,埋下中国再次统一伏笔的历史一页

两晋时期版图

原来司马遹是晋武帝最喜爱的一个孙子。晋武帝明知自己的儿子司马衷愚笨,却没有将他废掉,主要是希望司马遹将来继位为皇帝。晋朝诸王及大臣都知道这件事,所以贾后杀司马遹立刻给了有野心又有军队的诸王有借口来插手。赵王司马伦第一个起兵,杀死贾后及其附从的党徒。其他诸王又起兵讨伐,杀赵王伦。晋朝诸王于是一个接一个,纷纷卷入这场历经十几年腥风血雨的"八王之乱"。结果是晋朝皇家的子弟大部分都因自相残杀而死,朝廷文臣武将也大多卷入流血政争而死。连年的内战,使得国家不必外面敌人来攻打就自己弄得奄奄一息。

治乱循环之路:五胡十六国时代,埋下中国再次统一伏笔的历史一页

司马遹剧照

四、匈奴刘渊建国

长久以来不满的各部族胡人当然不会坐失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当时匈奴有一个元老刘宣说出一段话,代表了所有胡人的想法:"从汉朝末年以来,我们匈奴单于只有虚号,没有尺寸的土地。其余的王侯都降格到和一般平民没什么两样。我们虽然比从前衰弱很多,但是也有两万多人,怎么能够在百年之后还对外人俯首称臣?左贤王刘渊英武盖世,老天如果不是要匈奴复兴,不会生出这样的人来给我们。现在司马氏家族骨肉自相残杀,天下大乱,这正是我们要恢复呼韩邪伟业的时候了。"而刘渊的野心比刘宣所想的还要大,他说:"大丈夫就是要学汉高祖刘邦和曹操,呼韩邪有什么值得效法呢?"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是一个长期分裂时代的开始。刘渊在这一年宣布独立,建国号为"汉"。

刘渊派大将王弥与石勒率领兵马在各地流窜,与晋朝军队缠斗,引得遍地烽烟。同时华北又发生蝗灾,草木和牛、马的毛被蝗虫吃得干干净净,到处都是饥荒。晋朝的第三任皇帝晋怀帝在首都洛阳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四处求援,竟没有一个地方将领前来。此后一百多年当中,匈奴、鲜卑、氐、羌、羯等五种胡人在淮河以北分别建立了许多割据一方的政权,历史上统称为

"五胡十六国"。一般认为羯族是起源于西域月氏诸胡,即是小月氏,曾经附属于匈奴,所以也有人认为是匈奴的一部分。

治乱循环之路:五胡十六国时代,埋下中国再次统一伏笔的历史一页

刘渊建国

五、西晋灭亡

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晋朝再一次发生大祸乱。八王中的最后一个王,东海王司马越执掌朝政而滥杀大臣,专横不法。在前线作战的大将苟晞愤恨不满,又收到晋怀帝的密诏,于是回师反戈,声讨司马越。司马越忧愤而死。司马越手下的王侯、官吏和士卒浩浩荡荡送司马越的灵柩回东海郡。石勒率兵追上送葬的行列,大败晋军,将十几万人团团围困在中央,万箭齐发,尸体堆积得像山一样高,竟没有一个人生还。

治乱循环之路:五胡十六国时代,埋下中国再次统一伏笔的历史一页

西晋版图

刘渊的儿子刘聪继位,又派兵攻破洛阳,俘虏晋怀帝,杀大臣及平民五万多人。晋朝历代陵墓被挖掘一空,宫庙、官府也都付诸一炬。西晋的将领无法对抗王弥和石勒,纷纷求助于鲜卑人。拓跋鲜卑、段氏鲜卑及慕容鲜卑都应邀派兵协助,于是也都进驻到长城之内。

五年后(316年),刘曜又攻破长安,俘虏晋朝最后一个皇帝晋愍帝

。晋朝建国至此,只有五十一年就灭亡了,离江统提出《徙戎论》只有十七年;离当年郭钦向晋武帝提出建议,也就是晋朝最强盛的时候,只有三十六年。

当年英明神武的曹操把胡人都迁移到靠近汉人居住的地方,种下祸因。晋朝容许五胡各族继续居住在长城之内,又不能妥善治理,反而政治贪腐不堪,使得祸因深化。至于八王之乱,只不过是让大祸提早爆发而已。

西晋灭亡后,北方的许多地方将领仍然各自奋战。但是胡人势力越来越强大,西晋的地方将领如苟晞、刘琨等渐渐从主角变成配角,又一一战败被杀。另有一个祖逖到了南方,又决心回到北方,招募军队,并且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土地,却一病而死。胡人从此完全占据了北方。

治乱循环之路:五胡十六国时代,埋下中国再次统一伏笔的历史一页

胡人征战北方

六、晋室南迁

正当华北生灵涂炭的时候,相对的江南仍是一片安乐土。晋朝的皇室子弟司马睿到达建康(今南京市),用王导为谋主,笼络当地的名士显要,接纳从中原逃难而来的人,兼容并蓄,因此江东逐渐人人归心。由于晋朝皇室子弟几乎已经死光,群臣于是拥立司马睿为新皇帝,是为晋元帝。历史学家将之前的晋朝称为"西晋",南迁的新皇朝称为"东晋"。

王导担任宰相,负责朝政。王导的堂兄王敦负责军事。两人尽心尽力辅佐晋元帝。元帝身旁有一些大臣眼红,怂恿元帝说王氏势力危及皇室,有取代司马家的可能。晋元帝心中开始猜忌王氏兄弟,渐渐疏远王导,又想夺取王敦的兵权。

治乱循环之路:五胡十六国时代,埋下中国再次统一伏笔的历史一页

司马睿剧照

王导生性平淡,与世无争,并不在意引退。王敦却个性刚烈,无法忍受,声称要清除奸臣,带兵攻进国都建康。王敦将所有劝晋元帝对付自己的大臣都杀了,从此专制朝政。晋元帝虽然是皇帝,但是过着身不由己、战战兢兢的日子,也不知道王敦什么时候要篡位,不久就忧惧而死。

两年后,王敦病重,继位的晋明帝趁机召集外地各州的刺史入卫京师,除去王敦。然而王敦虽然被除掉,各州的刺史却都已拥兵自重。东晋在此后的一百零三年(317—420年)里,中央政府已经无法将军队和行政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了。

北方的百姓、士族和豪门巨室纷纷避乱南渡,寻找新家。这些人初到江南不免悽悽惶惶;后来买屋置田,发现南方的生活享受并不比北方差,就渐渐乐不思蜀了。南方原有的士族也乐于北方政权和门第世家带来繁荣和提升文化。刚开始南方士族还参与朝政,但是逐渐都是北方来的新贵在把持。其中特别有少数几个大家族,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谯国桓氏等,轮流掌控国家大政。

治乱循环之路:五胡十六国时代,埋下中国再次统一伏笔的历史一页

晋明帝剧照

七、五胡十六国

史家所称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大致从匈奴刘渊自立为王起算(304年),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中国北方(439年)止,共计一百三十六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的混乱时代。五胡十六国其实不只十六国,其中也有少数是汉人所建立的国家,以族群及割据的地域而分,大抵为五类:

前赵、后赵:这两者是由匈奴刘渊的"汉"分裂而成的国家,地理位置在整个华北地区。

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这些都由鲜卑慕容氏先后建立,地理位置在华北东部。

前秦、后秦、西秦:这些国家是由氐人、羌人和鲜卑人所建立,地理位置在华北中西部一带。

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这些国家创建者比较复杂,有汉人、氐人、匈奴人、鲜卑人,地理位置在华北最西部的甘肃,部分已经到达新疆地区。

其他如蜀、夏等:蜀是由氐人李雄建立的国家,也称作"成"或"成汉",在四川及部分贵州、云南地区。夏是由匈奴铁弗氏赫连勃勃所建立,在今陕西、宁夏及部分内蒙古地区。

治乱循环之路:五胡十六国时代,埋下中国再次统一伏笔的历史一页

匈奴形象

结语

十六国之间彼此征战不断,而国祚都很短,少的不到二十年,多的也只有五六十年。十六国当中的前秦曾经有一段时间短暂地统一了华北,这段中国的特殊的历史为将来中国的再次大一统埋下了从分到合,从各自为王到独尊皇权的历史伏笔,不得不说古训中的"分久必合"是从历史长河中沉淀而来的一句真理。

治乱循环之路:五胡十六国时代,埋下中国再次统一伏笔的历史一页

再次统一后的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