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记录端午节习俗的不是屈原,而是名不见经传的纨绔子弟周处

周处为民除三害,为恶而不自知,为善但从己心

周处在历史上不算是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然而他在晋书中也有被提到,此人的事迹说来有趣,一个纨绔子弟,其实秉性善良,当有一天发现了自己的错误,知道自己不受欢迎时,承担和改过会带给他人性的光环。天资聪颖的周处除了是一个改过自新的良善之人以外,还自小热爱史书,擅长史学,为后世留有著作《吴书》、《默语》和《风土记》,可惜的是前两部已经失传了,而《风土记》留存下来,据说这是我国最早记录乞巧节和端午节裹粽子习俗的著作。

最早记录端午节习俗的不是屈原,而是名不见经传的纨绔子弟周处

周处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这样的经历对他个人性格脾气造成不好的影响,他小时候脾气暴躁,被人称之为缺乏教养的男孩。长大以后,周处人高马大却不肯安心读书,仗着一身好武艺惹是生非,到处找人打架,于是留下了不好的名声。别人在背地里说他是一个小流氓,可是他自己可完全不知道呀!

最早记录端午节习俗的不是屈原,而是名不见经传的纨绔子弟周处


大家觉得周处这个人很难相处,具有杀伤力,就像当地非常凶猛的两种禽兽:老虎和大蛟一样,于是,人们就把周处和老虎、大蛟成为“三害”,想到他们,村上的老百姓都会愁眉苦脸的。刚从田边走过的周处见到一个庄稼人愁苦着面容就上前问道:“老人家,今年收成这样好,你怎么还发愁呀?”那个庄稼人叹息道:“三害没有除,感觉不安全,高兴不起来。”周处这是第一次听说“三害”的名号,很好奇,就问:“什么是‘三害’?”那庄稼人瞧了他一眼,冷笑道:“三害不就是南山上那只老虎、长桥下的大蛟,还有,你哟!”说完,庄稼人跑开了,留下周处怔怔地孤立在那儿,他心想,原来自己已经被乡亲们视为如同猛兽一般的有害之人了。

最早记录端午节习俗的不是屈原,而是名不见经传的纨绔子弟周处

这件事情让周处内心极为受打击,他要像乡亲们证明,自己是一个对人们有贡献的人,而不是和老虎大蛟一般害人的东西。于是,他大摇大摆地走到街上,告诉大家自己要去除三害了,惹来众人一阵非议和取笑,周处也不在意,因为他对自己非常有信心。

最早记录端午节习俗的不是屈原,而是名不见经传的纨绔子弟周处


周处先是到南山上与老虎搏斗,把老虎打死以后拔掉虎牙,剥去虎皮,下山告诉人们这个好消息,然后又到长桥底下去等待大蛟,他见到大蛟游来,持刀刺去,被大蛟拖入水中,人们见状谁也不理,却见周处与大蛟在水中搏斗了许久,随水飘远,似乎已经没有了生还的可能,众人这才赶到桥边去看,风平水静,大家齐声欢呼,他们以为周处和大蛟就此同归于尽,三害尽除,于是锣鼓喧天地开始庆贺。

最早记录端午节习俗的不是屈原,而是名不见经传的纨绔子弟周处


与大蛟搏斗到下游河段的周处终于将其制服,回到乡里却见人们在庆贺他死,心中百感交集,只怪自己从前太过顽劣不羁,才给人留下这么不好的印象,周处明白,自己从善之心,还需要用更多的行为来让人看见,才能够打消大家对自己的错误认识。可是人们对他成见太深,他决定暂时离开家乡,到外面拜师学习,他拜了陆云为师,开始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后来,周处做了大官,坚持为民为国,不堕入腐败的环境之中,成为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做了许多好事。他为人刚正不阿,得罪了当时的权贵,被人推到乱党前锋去与叛军交战,他们兵少,对方人多,寡不敌众,而素来与他有矛盾的梁王本来是作为他的后盾,却对其见死不救,以致于周处兵败身亡,战死沙场。

最早记录端午节习俗的不是屈原,而是名不见经传的纨绔子弟周处


周处幼年孤苦,少年放浪不羁,浪子回头发奋学习,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好人以后却又无法在淤泥般的官场中生存,他如同一个侠士,一个入世的侠士,有一颗善良正义的心灵,尽管有为人所误解的时候,也有被人诬害的情况,但是后世终会给予他公正的评价。

最早记录端午节习俗的不是屈原,而是名不见经传的纨绔子弟周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