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專稿」藝術中的玫瑰:從帝王尊貴象徵走向俗世之愛

「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

「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

【編者按】每年2月14日,情人節的標配之一--玫瑰花必然漲價。從最初的吐槽到現在,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因為,再貴也得買啊!作為當代社會表達愛情的通用語言,在各種渠道的輪番轟炸下,“買還是不買”很容易就上升到“愛還是不愛”的問題。而2000年前的羅馬人並沒有這種煩惱,那時候的玫瑰還只有皇帝和貴族享用。從象徵帝王尊貴到世俗愛情的代言人,玫瑰走過了一段長長的路。在許多流傳至今的經典畫作中,她都是不可或缺的焦點,其多種象徵意義被完美地詮釋。

愛神的鮮血染紅了白玫瑰

傳說阿佛洛狄忒(即羅馬神話中的維納斯)誕生的時候,上天同時創造了玫瑰。不過美麗玫瑰只有純潔的白色;而玫瑰枝上之所以會長有尖刺,是由於眾女神對愛神天生美貌的嫉妒。

「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

桑德羅·波提切利在文藝復興的早期繪製了這幅《維納斯的誕生》(約1485-1486年)。

在波提切利的著名作品《維納斯的誕生》中,描繪的就是這一場景。畫面中有平靜的海洋、肥沃的土地、茂密的樹林,在蔚藍的天空下,愛神和美神維納斯誕生了。在這一美好、神聖的畫面中,最富有象徵寓意的意象――粉紅、白色的玫瑰花在女神身邊飄落,急於為她披上衣裙的女神腰間也繫著粉紅色玫瑰。

「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

提香·韋切利奧《維納斯和阿多尼斯》 阿多尼斯因出身決心拒絕一切愛情,維納斯竭盡全力向他求愛終不如願。

愛神阿佛洛狄忒是如此美麗,連眾神之王宙斯都愛上了她。可阿佛洛狄忒暗暗地愛上了美少年阿多尼斯神,拒絕了宙斯的愛。以小肚雞腸聞名的宙斯因愛生恨,強迫阿佛洛狄忒嫁給他的兒子--醜陋、瘸腿的火神赫菲斯托斯,據說火神醜到連他的母親、天后赫拉都十分討厭。阿佛洛狄忒非常痛苦,但是她的愛始終沒有放下。

阿多尼斯十分喜愛打獵。阿佛洛狄忒擔心他會遭到不幸,很多次勸他別去,可是阿多尼斯卻不聽。有一次,他出去打獵時,一頭兇猛的野豬突然竄出來,阿多尼斯猝不及防,野豬咬斷了他的腳大動脈,鮮血噴灑出來。阿多尼斯倒在地上。

「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

維納斯哀悼阿多尼斯 畫家:本傑明·韋斯特(Benjamin West,1738~1820年),美國

阿佛洛狄忒從遠方聽見阿多尼斯的慘叫聲,心急如焚,不顧一切地跑去營救。山谷裡到處長滿了白色玫瑰,帶刺的玫瑰劃破了阿佛洛狄忒的腳、腿及手,鮮血灑了一路。但是愛神還是來晚了一步,等她趕到阿多尼斯身邊時,他已流盡了血。阿佛洛狄忒放聲大哭。據說她的悲號,被後人作為哀婉動聽的《阿多尼斯輓歌》所傳唱。而染上阿佛洛忒鮮血的白玫瑰,以後便開出了紅花,變為紅玫瑰。

阿佛洛狄忒把這些花移植到了自己的花園裡,大片種植以來紀念自己最心愛的情人。從此以後,紅玫瑰就成了堅貞愛情的象徵。

「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

喚醒阿多尼斯-1900年作 約翰·威廉姆·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1849~1917年),英國

在羅馬神話中,阿多尼斯死去後,維納斯請求宙斯神允許阿多尼斯半年時間呆在冥府,另外半年時間回到人間與她在一起,最後宙斯答應了維納斯的請求。阿多尼斯的死亡與復甦代表植物在冬天枯萎衰落,而在春天恢復生機。

「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

神話的真假無從考究,但人們在古希臘的瓶畫中發現了玫瑰的身影。上圖第三個瓶畫為公元前350年左右的作品,瓶口附近的規則花型即為玫瑰。最後一幅“紅繪(red-figure)仕女紋陶杯”出自公元前490-480年間古希臘紅繪彩陶畫大師多里斯(Douris)之手。杯子內壁由一道彎曲的鑲邊框起來,乍看之下彷佛是普通的室內場景。一位身穿束腰上衣的女子,緊裹著一件斗篷,正在嗅著右手拿著的玫瑰。頭髮由一塊漂亮的頭巾束起。畫面中的床和羊毛籃子,以及掛著的鏡子,清晰地表明這是女子的閨房。旁邊刻有希臘語:“ΗΕΙΙΑΙΣΚΑΛΟΣ”,意思是“美麗的女孩”。

羅馬皇帝在玫瑰花瓣堆裡宴請

在希臘時期,儘管人們在詩歌中將玫瑰讚美為“花的王后”,但是當時玫瑰似乎並未引起畫家的興趣。直到羅馬時期,人們將玫瑰視為君王的象徵,玫瑰經常出現在文學和繪畫作品中。

在古羅馬,玫瑰是帝王尊貴的象徵:共和國時期,玫瑰體現崇高的道德,對功勳的獎勵;到了羅馬衰敗時期,它變成了最惡的象徵是使豪門顯貴傾家蕩產的奢侈品:用玫瑰花瓣裝飾地板和臥床,用玫瑰浸泡過的馨香的水沐浴;喝用玫瑰釀造的美酒。在宴飲的高潮,他們會打開屋頂上裝滿玫瑰花瓣的網兜,讓萬千片鮮豔嬌嫩的玫瑰花輕飛亂舞,飄灑在室內的每一個角落。當時要在海面上撒滿鮮花。在赫利奧加巴拉皇帝的一次盛宴上,為了使暴君得到最大的滿足,從天花板上撒下玫瑰花瓣,無數花瓣紛紛飄落到赴宴者身上,有不少賓客竟被深埋花中以窒息身亡。

「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知名畫家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在嚴格考古的基礎上創作了大量古羅馬風俗畫,其代表作《埃拉加巴盧斯的玫瑰》就是對此類場景的再現。

埃拉加巴盧斯是一個統治極短的羅馬皇帝,被歷史記載為一個政治腐敗、殘忍、並窮奢極侈的昏君,原名瓦里烏斯·阿維圖斯·巴西亞努斯,因崇拜非尼基性愛之神埃拉加巴盧而改用現名。《埃拉加巴盧斯的玫瑰》作於1888年,塔德瑪筆下的埃拉加巴盧斯是一大眼睛、蓄著輕須、優雅的年輕人。畫家把皇帝安置在寶座上,觀察著受苦的食客,旁邊坐著皇帝的母親和寵臣。在這幅畫裡,畫家把人體和玫瑰花瓣溶為一體,把他的繪畫技巧發揮到了極致。

「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

古羅馬玫瑰是君王威權的象徵,塔德瑪在這裡再現羅馬婦女鋪撒玫瑰花瓣迎接皇帝來臨

在塔德瑪其他的風俗畫裡,不論是充滿肉慾誘惑的公共浴室,還是少男少女對愛情的遐想,玫瑰的芳影到處可尋。

「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

《卡拉卡拉浴室》

「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

塔德瑪筆下的少男少女

在羅馬人的習俗中,宴會上將玫瑰花環上的小花瓣撒入酒內,飲下這種酒就表示自己對撒花瓣的人深表敬意。根據這個習俗,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藉助玫瑰征服了多疑的羅馬統帥馬庫斯·安東尼。安東尼對克婁巴特拉懷有戒心,擔心她背信棄義,因此讓侍從先嚐遍席上所有的美酒佳餚。當時,女王命令在玫瑰花環上撒上劇毒汁,安東尼在酣醉中對女王的愛情山盟海誓,女王隨即把花環的花瓣撒入酒杯中。當安東尼舉杯欲飲時,女王一把奪下了他的酒杯,並命令即將被處死的俘虜飲下安東尼的酒,俘虜當場被毒死。克婁巴特拉深情的對安東尼說:“親愛的,你瞧,如果沒有你,我能夠活下去,我是可以輕而易舉地置你於死地的……”於是,安東尼被征服了。

「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

《安東尼與克婁巴特拉的宴會》是意大利畫家喬凡尼·巴蒂斯塔·提埃波羅 於1744年創作的一副油畫。

玫瑰在其他國家也享有同樣待遇。古印度童話中說,玫瑰在印度享有殊榮,甚至法律中竟明文規定:凡向皇上呈獻玫瑰者,有權向皇上懇請自己想要獲得的一切。當時最高種姓婆羅門就用玫瑰來裝飾自己的廟宇,在祭祀主神的大道上撒上鮮豔的玫瑰花。在皇帝寢宮的飾物中也少不了玫瑰的光彩,因而玫瑰是最受歡迎的貢花。

仁愛與超世俗美的化身

隨著基督教取代眾多神教成為羅馬帝國的正統宗教,玫瑰被披上一層神聖的外衣,轉而開始象徵殉教者和基督的受難和死亡。發展到中世紀,玫瑰成了仁愛與超世俗美的化身,它還是聖母瑪利亞的首選象徵,而瑪利亞也被稱為“天堂中的玫瑰”,是完美無瑕的象徵。

「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

馬丁.舍恩高爾創作於1473年的《玫瑰籬笆內的聖母》對玫瑰的表現已經十分寫實。這幅祭壇畫在聖母子的背景上裝飾有精緻的玫瑰花,天使作為圖案裝飾於四周面向中心作對稱均衡式佈置。兩位天使手捧貴冠於聖母頭頂上方,華麗的色彩和精雕細畫的製作使畫面滿幅生輝。白色半重瓣約克玫瑰象徵純潔與童貞,紅色玫瑰代表衝動、熱情、慾望與肉體的美,與白玫瑰一樣都是完美無瑕的象徵,在這裡玫瑰象徵的是聖母的仁愛。

「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

斯特凡.洛赫納這幅崇尚奉獻的《玫瑰亭中的聖母》,玫瑰的象徵意義得到完美體現。

「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

拉斐爾創作的這幅《聖母加冕》,在榮耀中,石棺中長出的紅、白玫瑰和百合,也借用了玫瑰的象徵。

「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

丟勒創作的這幅《玫瑰花冠的祭禮》,以聖母和聖徒普授玫瑰花冠的形式,表達了他“希望全世界整合為一個惟一的基督教”的理想。

見證俗世之愛

文藝復興時期,文人大膽地運用玫瑰來比喻世俗之愛、女性美和情人,並將其與"及時行樂"和"玫瑰有刺"聯繫起來。在細緻敏感的畫家眼中,紛紛飄落的玫瑰花瓣又恢復了羅馬時期的寓意--生命無常,成為他們青睞的主題之一。隨著歐洲開始園林栽培,玫瑰也越來越成為一種裝飾性植物,併成為世俗愛的重要象徵。

「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

The Empress Josephine 1805年

法國皇后約瑟芬也痴迷於玫瑰。傳說,她對玫瑰的情有獨鍾還影響了戰爭的進程。英法戰爭期間,為了能定期將新的英國玫瑰品種運到法國,約瑟芬為一位倫敦的園藝家辦了特別護照,使他可以同玫瑰一起穿過戰爭防線。為此,英法雙方艦隊甚至停止海戰,讓運送玫瑰的船通行。

「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

被王公貴族和上流社會的人們比喻成“花之拉斐爾”的雷杜德

「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
「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

《玫瑰聖經》

1798年,為了排遣拿破崙外出遠征後留給她的孤寂,她收購了位於巴黎南部的梅爾梅森城堡,並在城堡中開闢了一個玫瑰園,在那裡種下了當時所有知名的玫瑰品種。到1814年約瑟芬去世時,這座花園裡已擁有約250種、3萬多株珍貴的玫瑰。約瑟芬留下的不只是一個玫瑰園。1798年,當玫瑰園的花朵綻放時,約瑟芬向花卉圖譜畫家皮埃爾·約瑟夫·雷杜德發出了邀請,雷杜德一生最重要的創作開始了。這位年輕的畫家歷時20年之久完成了一部盛傳不衰的圖冊,這就是著名的《玫瑰聖經》。

「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

《冥想的玫瑰》 達利 油畫 36x28cm 1958

這幅油畫創作於1958年,只有36x28cm,相當於平常書籍印刷品的大小。一朵玫瑰漂浮在天空中。達利並沒有給這朵玫瑰畫上葉子或者是刺,它就那麼安靜地帶著一顆水珠浮懸在天空中。花的下面,是一片廣闊的荒漠中一小塊若隱若現的綠洲小城。一對小人在眺望著小城,夕陽西下。作為觀眾的我們,只能看到他們小小的人影和被暮光拉長的背影。

在達利的傳記編年曆裡,簡單地寫著一句:1958年,達利和Gala正式進行了宗教婚姻。這對從1929年一見鍾情,長相廝守的著名藝術界伉儷,在29年後終於結為夫妻。

「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

《瓶裝玫瑰》蔡志松 鉛、青銅、錫 15×12×58cm 2008

「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

《盒子玫瑰》蔡志松 鉛、青銅、錫 6x5.5x21cm 2013

蔡志松《玫瑰》就是用鉛的沉悶和花朵的絢麗傳達愛情無不以痛苦為結局的無奈。2008年,蔡志鬆開始著手創作《玫瑰》系列作品,意圖表現藝術家的愛情觀。他打破人們意識中對玫瑰固有的印象,以鉛的沉悶與厚重,表達自己對“愛情苦多於樂”的理解。對於“玫瑰”蔡志松這樣解讀:“愛情像大自然中的花朵,無時無刻不上演著盛開與凋零,永不停息;就像我們的身體,從一出生就開始奔向死亡,猶如這鉛玫瑰,總有一天會因保存不善而損毀,變成沉重的垃圾。維護的成本遠遠大於自身的價值。”他勸誡,“渴望愛情的人們,三思!”

【結語】“才子相見都相賞,天下風流是此花。”玫瑰的象徵意義讓它成為了藝術家們的摯愛,但事實上,她自身的魅力同樣不遑多讓,千姿百態,馥郁芬芳。“盛放時不囂張、不濃烈,凋零甚至枯萎時仍有餘香。”有人將其視為愛情最好的狀態,玫瑰如愛,愛如玫瑰。

放心收藏,全球見證,掃碼立即送鑑

「雅昌专稿」艺术中的玫瑰:从帝王尊贵象征走向俗世之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