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宇《寄给历史的书札》丨颜真卿

文人书法大家旭宇先生诗书之外,常年徜徉于传统文化的经典阅读。其有感于伟大复兴的时代,通过以点带面,探赜钩深,选取代表性历史人物和事件,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文人札稿形式开启与历史经典的对话。奉献出其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

《寄给历史之书札》凡30则,其所对话历史人物既有帝王、圣哲、忠臣、武将,又有诗人、书家等,涉及历史传统文化各个方面。其语言既庄重,又诙谐幽默,具有丰富的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读后给人以启发、思考和回味。旭宇先生是中国书协原副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国楷书研究院院长等多个头衔。但他最认可的是自己永远是农民的儿子,是一位终身向学的学人。他同时又属于两个族,一个是草根族,一个是追星族。他所追之星,不是娱乐圈明星,而是历代先贤圣哲。先生把与这些历史人物的对话看作是接受民族优秀文化的洗礼和再教育。其中既透露着历史沉淀传承的厚重,又体现着时代精神的鲜活。

《旭宇寄给历史的书札》2017年春连续在《书法报》发表后,引起书界及社会巨大反响。《书札草稿》也被收藏家携去珍藏。书法评论家李庶民、西中文、张瑞田、胡湛、陈智、邱世鸿等,认真阅读,仔细剖析。认为《旭宇寄给历史之手札》以简明的语言,批判或肯定诸历史人物。其既具经典传统性,又具有时代的文化审美属性。其既是当代的,也是属于历史的。

自本期始,我们将逐则分期转载发布,并附我们不成熟的阐释。让我们一起再次分享文人书法大家旭宇先生的历史穿越之旅。


旭宇《寄给历史的书札》丨颜真卿


丨写在前面丨

我是草根族出身,一介书生。虽所学不深,但终身向学,并且认为生在中国,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人生一大幸事。在度过的几十年间,接受华夏先贤圣德的洗礼,接受他们的教育,成为他们的粉丝,明了一些事端,“涤秽浊兮存正灵”,该是何等的自豪和快乐。

中庸之道,是人间正道。环顾世界,唯有我华夏文明有此盛德,并且自古至今发扬光大,永不断流。这是天道,以人为本,国强不霸,惠泽四邻。天之道上善若水,有百利而无一害,行之正而弥之远,是以华夏文明数千年永放光芒。虽然曾遭外来之侵,但我国文明总是使那些外来江河融汇一起归于华夏之大海。因之,我们文化自信!

细数自己走过近八十载路程,唯孔子教我以正,唯老子启我以清,唯释家示我以和。五十年前,我开始读老子的《道德经》,那时迷蒙不知所言,但一直读着,近晚年才有些感悟。得知“修德于身其德乃真”,从自身做起,常思己过,消除秽浊,以存正灵,并以“正灵”聆听圣贤教诲,悉心感知,以此察史观人,于是有了些想法随时记录下来,并于去年拈笔成文,题曰《寄给历史之书札》,计三十通,获《书法报》之支持,辟版刊发。其草稿虽书写狼藉,亦被一藏家索走,也交给另一家出版社付梓。一份书札,两家出版,是我始料不及的。

我只是喜欢读些古书。在伟大时代的今天,有领袖的号召,感知前贤的心音,在躁动的年代能使自己的情怀安静下来,享受一下清福,得到一些启示和惠泽。尤其是老子之学让我毕生追寻,那样的一种大智慧常使我拍案称绝,天门顿开。读着,读着,有时夜间坐起来领会深奥,冥想两千多年前圣贤的音容厚貌,句句真言,心神向往之。

于是开始写些手札。此后,我又与好友郗吉堂合作,撰写了三十篇《老子与书画》短文,拟于二〇一八年岁始在《书法报·书画天地》刊出,算是我学习老子心得之点滴。感恩先贤,感恩伟大时代,感恩天心清若水。

“好读书不求甚解,鼓瑟足以自娱”,此语应是写照于我,才疏学浅,笔墨不精。媳妇再丑总是要见公婆的,深望各大方家不吝赐教,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

旭宇写于二〇一七年十二月太行东麓


旭宇《寄给历史的书札》丨颜真卿


书影

丨简介丨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生于京兆(今西安)。“安史之乱”中,因在平原郡守任上毅然起义抗贼立下汗马功劳而受朝廷重用,历任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要职,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颜真卿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成为中国文人书法的重要里程碑。他转益多师,一变成法,创造出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楷书书法审美范式,他的行草也传递出沉着痛快、豪迈洒脱的大师气象。传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争座位》以及《麻姑碑》等众多碑刻。


旭宇《寄给历史的书札》丨颜真卿


草稿


旭宇《寄给历史的书札》丨颜真卿


正本

丨释文丨

真卿阁下大鉴:

吾自幼于书受君之启蒙,崇拜阁下。一门忠烈,因之吾提议将河北土门关,辟成祭侄文稿园与王羲之南兰亭遥相呼应之,先生是书坛之典范,英烈之楷模。亦当与右军同登书圣之位也当无愧耳。

后学并崇拜者 旭宇提议

公元二00九年于太行获鹿

丨解读丨

读此札,当知书家意气,家国情怀。立身者如此,后学者亦然。故书非小技,人当是近德。旭宇先生书学理念与人生理念,尽显明于此。

安禄山兵起范阳,河北各地官守皆望风而降,惟颜氏兄弟首开叛军南下以来第一次抵抗,而且是真正的宁死不屈的抵抗。其后之事一如众所周知,常山失守,颜杲卿父子遇害。数年后河北平定,真卿派人到河北寻找从兄后人,只寻得当年多次奔走联系击叛事宜的从兄杲卿之子季明首级之骸骨,不免悲恸填膺,遂于悲愤中写下千古名帖《祭侄稿》,史称“天下第二行书”,北方风骨,尽在于此,千古书风,尽在其中。旭宇先生少年学书,既慕其书象,稳如泰山,又仰其家风,一门忠烈。及至中年,乃至其后,先生书法,融南风北骨为一体,化碑法帖法于一形,于是其书写虽风流且淡定,虽飘逸且稳健,潇洒之中,不失敦厚,旷达之间,不舍凝重,用笔沉著,也肯放纵,气韵淡雅,了然在笔,在胸,在情,在少年的书法记忆中,千古炽炽家国以报之情怀,尽在先生书体法度之流变与流布中。谁言书法只为形式,旭宇先生之书法,化内容为形式,以形式见内容,内容者,即胸中诸物也。是故,先生之之书,神明,气清,韵长,守德望道,有千古之气,百世之风。书至此,至深矣,人至此,至明矣。

旭宇先生主事河北书坛议将于石家庄之西土门关建《祭侄稿》园,乃是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书法文化建设创意。以《祭侄稿》园呼应《兰亭》园,所见为中国书法千古盛气,大象。南北书风迥异,合则有厚,分则薄趣。《兰亭》之风,尽显贵族逸气,以优雅见其气;《祭侄》之为,乃生死存亡之际剽悍出击,千古雄风,烈烈冲空。此提议尽见旭宇先生书法情怀,尊重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当代民族文化建设。这也是历史对当代文化人的要求,书法家举此意,甚佳甚佳。

论及民族文化建设与民族精神传承,旭宇先生历来重视道说与德说,认为历史对文化成果的选择标准,首先在“德”。这也合民族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规律。从《致颜真卿》札中,是知德与书法并在,人以德行于世,书以传德而传于世。

丨艺评丨

作为诗人的书法大家,旭宇先生行书《寄给历史之书札草稿》在艺术性方面,其审美追求是多元的,首先是散其怀抱,任情恣性,悠然自在,让性情流畅在笔墨之中,其次是让诗歌的节奏感、空灵感在书法中有机凸显,故得其书自然率性,书卷气浓,洒脱生动。

31件书札草稿作品,内容表现不同,章法形式各异,墨色气韵、格调气息等等,也都不尽相同,各有面貌。写给嵇康、六祖大师、黄庭坚、蒲松龄、毛泽东的书札,节奏明快,性情爽朗,用笔爽利。尤其写给黄庭坚的书札,博采传统经典之长,右军、颜鲁公、山谷风采神韵兼具,酣畅淋漓,自然把握质朴与妍美的统一,清健与秀逸的统一,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上官甫贵,书法评论家、上饶书法院院长

丨作品丨


旭宇《寄给历史的书札》丨颜真卿


旭宇《寄给历史的书札》丨颜真卿


丨艺术家丨


旭宇《寄给历史的书札》丨颜真卿


旭宇,号白阳,著名诗人、当代文人书法大家、一级作家、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副主席,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名誉主席、河北省政协文史馆名誉馆长、河北省政府参事等职务。其大半生从事编辑、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工作。

他继承了中国文人的优秀传统,将书法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旭宇先生以其数十年不懈的耕耘,在诗、书、学诸方面都多有建树,并取得了突出成就,享有极高的声望和荣誉,是当代诗坛和书坛的领军人物。他的诗,关注时代,正气高亢,刚健清新,自成一格,在诗坛影响深远。他的书法,楷、行、草皆善,彰显出全面大家风范。行书宗法晋韵宋意,飘逸劲健,富有书卷之气。楷书化魏融唐,率意和自然,是其今楷理念实践的全新范式。草书创作,达到了飞扬畅达,连绵贯通的高妙艺术境界。

他在学术上独具创见,体现了他丰富的学养,他倡导诗书互化的学术思想和适应时代的“今楷”的理念,以及弘扬“兰亭精神”等,都为诗坛、书坛所重。旭宇先生诗书学兼修,德艺双馨、品格高尚为社会所称誉,是当之无愧的全国艺术大家,在当代文坛具有典型的范式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