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宇 ·《寄历史之书札》文化解读(完结篇)

旭宇 ·《寄历史之书札》文化解读(完结篇)

旭宇《寄历史之书札》:

文人书法大家旭宇先生通过以点带面,探赜钩深,选取代表性历史人物,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文人札稿形式开启与历史经典的对话。奉献出其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

旭宇 ·《寄历史之书札》文化解读(完结篇)

《寄历史之书札》

《寄历史之书札》凡30则,其所对话历史人物既有帝王、圣哲、忠臣、武将,又有诗文、书家等,涉及历史传统文化各个方面。其语言既庄重,又诙谐幽默,具有丰富的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读后给人以启发、思考和回味。旭宇先生有多个头衔,但他最认可的是自己永远是农民的儿子,是一位终身向学的学人。他常说自己属于两个族:一个是草根族,一个是追星族。他所追的星,不是娱乐圈明星,而是历代先贤圣哲。先生把与这些历史人物的对话看作是接受民族优秀文化的洗礼和再教育。其中既透露着历史沉淀传承的厚重,又体现着时代精神的鲜活。

《旭宇寄给历史的书札》2017年连续在《书法报》发表后,引起书界及社会巨大反响。《书札手稿》也被收藏家携去珍藏。书法评论家李庶民、西中文、张瑞田、胡湛、陈智、邱世鸿等,认真阅读,仔细剖析。认为《旭宇寄给历史的手札》以简明的语言,批判或肯定诸历史人物。其既具经典传统性,又具有时代的文化审美属性。其既是当代的,也是属于历史的。

旭宇 ·《寄历史之书札》文化解读(完结篇)

《书札手稿》刊登书法报 截选图

展现现代书法文化自觉的典范之作

——读旭宇《寄给历史之手札草稿》

文|郗吉堂

(书法理论家)

《寄给历史之手札(草稿)》是旭宇先生近来着力创作的一组书法鸿篇,更是一组优美的历史散文佳作,读来令人颇多感慨与感奋。《手札》分“草稿”和誉写“正本”二种形式,誉写“正本”已在有关报刊发表,然我有缘与几位朋友近日有缘得睹院士创作的“草稿”,并为之惊叹。草稿陆续书写于几本册页之上,其一气呵成,笔气浩荡,风骨超迈,神采清隽,观之若大河奔涌,若云卷长空,历史文化激情升华了书法文化形态,而强大的书法文化形态也充分体现了旭宇先生的历史文化深思,并藉此获得了厚重的文化内容和强大的生命力,构成了形式的独创性和唯一性,以此成为当代中国书法创作的重大收获和重要成果。故旭宇先生的《寄给历史之手札草稿》的一作,是具有特别令人深思的书法文化意义的。

旭宇 ·《寄历史之书札》文化解读(完结篇)

《寄历史之书札》内页

抒写民族历史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博大与伟力,是旭宇先生《寄给历史之手札草稿》创作的立意所在,当然也是《手札》草本书法形式伟力与伟岸的根本。他曾多次幽默地说,现在流行追星族,我也是一个追星族,不过我追的星是老子,孔子,佛,是屈原,韩愈,范仲淹。此次《手札》创作,就是从数千年历史文化发展和民族文化精神架构的节点上,选择某些个具有鲜明文化标识同时也是极为个性化了的代表人物,就其精神特征或品格的某个方面做出品评与品鉴。因书写表现形式所限,这些手札只是捕捉历史文化长河泛起的一朵朵浪花,和历史文化星空星光的一点点闪烁,却以清见卓识让人于历史回味中获得新的惊喜与启迪。

旭宇 ·《寄历史之书札》文化解读(完结篇)

《寄历史之书札》内页

作为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体系培养造就的一代文化学者,旭宇先生的清识卓见中融入了强烈的时代感。思想着的思想者,时代感与历史感永远是完美合一。站在时代的高度,感知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丰满,深厚,雄伟;站在历史的高度,感知时代的新鲜,生机,活泼,创新与创造将为文化的历史积淀提供更多的新内容。这就是旭宇先生的文化自信。此举近于孔子所曰:温故而知新。《手札》中不少篇章,都表现了旭宇先生对传统文化的再学习与再认识。

旭宇 ·《寄历史之书札》文化解读(完结篇)

《寄历史之书札》内页

需要指出,在旭宇先生,费时数年的《手札》创作,其初心是要补足书法作为传统文化形式之一而在传统文化本义上的流失。于是面对传统文化的辉煌气象,面对中国书法历史文化星空的璀灿闪烁,旭宇先生以书家深厚的文化学养,诗家瑰丽的想象,写下了堪称中国文学史一组最短的历史散文小品,也是一卷开当代书法新面的创世之作。

旭宇 ·《寄历史之书札》文化解读(完结篇)

《寄历史之书札》内页

厚积薄发擎大旗——

谈旭宇《寄给历史的手札草稿》

文|李国伦

(鉴藏家)

去岁冬秋,因请旭宇先生为钟长生《杜甫秋兴八首诗意图》和《刘基春咏八首诗意图》姊妹篇长卷做题跋, 忽见先生书案几册书札手稿,虽点画狼藉,信笔书文,或圈点、或增文,或涂改,或删减,一任自然。我想这不就是当年王羲之微醉之后书《兰亭》,鲁公激愤之中书《祭侄》一类的书作吗?我不禁叹节击掌!大赞神妙!

我询问再三,旭宇先生向我讲,那是他数年来思考尝试写给历史先贤人物的而一些列手札草稿。早在2000年前后,他曾以手札形式书写过《诗书杂感》,后来也以手札的形式书录过古代经典文学名篇《小窗幽记》等。前几年因研读国学经典,对一些历史人物和现象,若有所思,便以函札尺牍的形式做一种寄托历史幽思的表达。像《致王右军的一封手札》作为《书法》杂志特邀书作发表后,引起社会广泛好评。2015年河北大学设立“旭宇书法艺术馆”,又选了八帧连同其它作品捐赠,也受到了广泛好评。而这几册三十一帧手札草稿,依思绪信笔书写,书写的主题人物也不符合历史顺序,手札文字多少,长短也不一致,内容更是多有涂改增删,这些东西只是作为自己的书写思绪记录,只可自珍、自爱、自娱、自赏,可能的情况下,或可留给子孙,是不宜示人,流播社会的。

旭宇 ·《寄历史之书札》文化解读(完结篇)

《寄历史之书札》内页

我和旭宇先生讲,一件艺术精品一旦诞生,就具有了深厚的社会性。而且也只有存之于社会,其将更能体现出其具有的价值。先生感叹说:“书法创作可以有很多次,很多件,但草稿只有一件,不可重复,虽不尽如己意,亦碧超自珍。因而。作为一名艺术家,其能取得一些成绩或成功,首先是得益于社会多方面的培育支持。从这一角度,我愿意感恩社会,也可以把它奉献出来,让大家批评,作为参考,也许有助于更好作品的诞生。”先生这种感恩社会的思想和答应公诸社会之举着实让我感动。

旭宇 ·《寄历史之书札》文化解读(完结篇)

《寄历史之书札》内页

旭宇先生在这组手札草稿后面自题的跋语中称,经过了六年的准备过程。其实从我了解到的情况看,其准备过程绝不止六年。应该说是他数十年,甚至是此前大半生的历练准备。旭宇《寄给历史的手札草稿》是其一生的修为的结晶,是其数十年不断研习书法,深研国学的一次厚积薄发,是其思想高度精深凝心和笔墨艺术达至精湛升华的集中释放与抒发。

先生勤于耕耘,著作等身,其《寄给历史的手札》(草稿)是其一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文史哲的全面研究和深刻思考后的大贯通、大融汇、大集合、大爆发,是其笔墨写心、写思、写志、写识人格迹化的巅峰之作,是当代文人书法创作的时代新高度!其也必将成为反映当代文人书家创作的时代性代表典型。在当代书法过分注重形式呼吁文化内涵回归的条件下,其无疑是一面由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时代的民族文化复兴所祭其的标杆性兼取文墨的文人书法大旗。

旭宇 ·《寄历史之书札》文化解读(完结篇)

旭宇先生今年暑天在书房每日读《老子》,心清气爽

旭宇,号白阳,又伯阳。河北玉田人,现居住石家庄市。当代著名诗人、一级作家、文人书法大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副主席,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名誉主席等。其大半生从事编辑、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工作,集作家、编辑家、书法家和收藏家于一身我国文坛风格独具的艺术大家。

他继承了中国文人的优秀传统,将书法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在诗、书、学诸方面都多有建树,并取得了突出成就,是当代诗坛和书坛的领军人物。他的书法,楷、行、草皆善,尤其他在七十多高龄后,以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精心创作出《寄给历史之书札》三十通,成为当代文坛、书坛的鼎力之作,影响深远。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彰显出文化大家的风范。

他在学术上独具创见,倡导诗书载道的学术思想和适应时代的“今楷”的理念,以及弘扬“兰亭精神”等,都为诗坛、书坛所重。旭宇先生诗书学兼修,德艺双馨、在当代文坛具有典型的范式意义。

作品欣赏

旭宇 ·《寄历史之书札》文化解读(完结篇)

旭宇 ·《寄历史之书札》文化解读(完结篇)

旭宇 ·《寄历史之书札》文化解读(完结篇)

旭宇 ·《寄历史之书札》文化解读(完结篇)

旭宇 ·《寄历史之书札》文化解读(完结篇)

旭宇 ·《寄历史之书札》文化解读(完结篇)

旭宇 ·《寄历史之书札》文化解读(完结篇)

旭宇 ·《寄历史之书札》文化解读(完结篇)

旭宇 ·《寄历史之书札》文化解读(完结篇)

旭宇 ·《寄历史之书札》文化解读(完结篇)

旭宇 ·《寄历史之书札》文化解读(完结篇)

旭宇 ·《寄历史之书札》文化解读(完结篇)

旭宇 ·《寄历史之书札》文化解读(完结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